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5.“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读起来热血沸腾的华坪女子高中誓词,饱含张桂梅校长给每一个孩子的自信。关于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第I卷(选择题)①自信可以助力青春成长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②自信让人乐观坚定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创作这首诗前,锦官城已经久未下雨,杜③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甫心情烦躁,在下雨时,他诗兴大发,用一首《春夜喜雨》抒发了愉悦之情。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④自信让人藐视困难和他人①情绪不受个人的控制,我们只能被动接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②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情绪也会发生变化6.【跨学科】4.“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这首诗说的是生命即使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平凡如苔花,生长在没有阳光的角落里,也要像牡丹一样绽放自己的青春。《苔》给我们的启示是()④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人须有自尊B.人要有自信C.人要自负D.人要自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我们常常能从名言警句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下列名言警句与启示一致的是()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的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选项名言警句启示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味着,如果某人遭受了言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语性骚扰,他们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骚扰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对我们的启示有()②“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①我们要学会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涉及性的问题上尤其要注意边界和规则“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崇正义③黄色笑话无关大碍,同学之间可以随意开玩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求大同④面对性骚扰,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青春洋溢着激情与活力,也有烦恼与困惑。对以下烦恼建议合理的是()8.我国最大沙漠一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浙江加快推广“以竹代烦恼建议塑”产品。这些措施体现了()我性格内敛,但又希望得到同学的关心和理①尚和合的思想理念①参加集体活动,敞开心扉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小组交流时,我的想法不被大家认同,好失②独立思考,不理会他人望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同桌说我性格太豪放,不像个女生,真难过③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追求特立独行9.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其中包括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健被好朋友误会,心情非常郁闷④尝试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全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拓展救助对象范围。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惠及数千万人。这体现了()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①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4.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精力充沛,可能会笑容满面、步履轻盈: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可能会觉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得沮丧、泄气、无精打采、甚至想哭。这说明()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①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④爱民保民利民的思想②情绪常常伴随着生理感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③情绪会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等表现出来④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第1页,共4页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 C 2. C 3. A 4. A 5. A 6. B 7. B8. A 9. C 10. A 11. C 12. B 13. B 14. D15. B 16. A 17. B 18. D 19. A 20. B21. (1)①男生女生各具特点,各有优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②与异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积极作用,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③与异性友好坦然地合作,有助于完善自身,让我们在团结和睦的集体中共同成长。(4 分,答出两点即可)(2)①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赞赏,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现象。②了解并接纳这一心理现象,有助于我们学会与异性交往。③与异性交往要把握好尺度;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6 分,每点 2 分)22. 【小题 1】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②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③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④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小题 2】有利于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传递美好情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23. (1)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重民本。(2)A.敬业乐群 C.尚和合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24. (1)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相信“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2)①找准定位,扬长避短。②专注当下,积极行动。③勇于探索,增强底气。(3)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要影响他人;自觉维护公共卫生,把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4)自尊的人是有羞耻之心的人,会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感到惭愧和难为情,做到行己有耻;明白是非对错,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行。25. (1)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2)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②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3)孝 爱 敬第 2 页,共 9 页26. (1)孝敬父母、关心同学、服务社会等。(也可以列举实际例子,如,同学生病帮助补习作业等。)(2)要求我们追求和谐,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3)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如,习近平、邓稼先等。(4)守望相助、雪中送炭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杜甫抒发了他高兴的心情。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情绪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情绪,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我们应学会调控情绪,不能被动接受;③与题干不符。故选:C。本题考查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基本的情绪,有喜、怒、哀、惧;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学习、工作与进步;而消极的情绪则相反;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我们要学会调控情绪。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2. 本题考查学会自我保护。根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我们要自重自爱,言谈举止不越界,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在涉及性的问题上尤其要注意边界和规则,否则会伤害自己和他人,①②④说法正确;我们要拒绝黄色笑话,他人讲黄色笑话就是在侵犯我们享受干净空间的权利,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3. 本题考查积极面对青春期心理矛盾和困惑。性格内敛却又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说明我们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们交流,①正确;心情非常郁闷时,我们可以试着尝试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④正确;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因此,当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同时,我们既要独立思考,也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冷静分析,②错误;同桌说自己不像个女生是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这启示我们要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尊重差异,展示个性,更好地自身的潜能,而不是“特立独行”,③错误。故本题选 A。4. 本题考查情绪的含义。快乐时候感到精力充沛,笑容满面,步履轻盈,悲伤时候觉得沮丧、无精打采、想哭,这说明情绪是我们的主观体验,常常伴随着生理感受,并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等表现出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 A。第 2 页,共 9 页5. 本题考查自信的作用。根据教材知识,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自信可以助力青春成长,①②③符合题意;我们不能藐视他人,④错误。故本题选 A。6. 【解析】诗中说苔花即使生长在没有阳光的角落里,也像牡丹一样绽放自己的青春,体现了即使平凡也要对自己有信心,展现自我,B 符合题意;自尊强调自我尊重和爱护,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自卑是自我贬低、缺乏信心,均与题意不符。7. 本题考查核心思想理念。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意思是“中”是人人都具备的本性;“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准则,体现出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①说法正确;②:“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之间交往表面虽有不同,但他们因为相互理解而尊重对方而能和睦往来,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②说法正确;③:“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与崇正义无关,③错误;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体现求大同,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 B。8. 本题考查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思想、尚和合的认识和理解。①②③:题干描述了两个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屏障“合龙”表明在沙漠治理中,通过构建生态屏障来防止沙漠扩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浙江推广“以竹代塑”产品的措施旨在减少塑料污染,推广环保材料,体现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因而,此三项均与题干主旨相符,故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④:题干未能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故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9. 本题考查重民本。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健全低保标准确定和调整机制,拓展救助对象范围,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等举措遵循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了爱民保民利民,是重民本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体现,①③④说法正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②不选。故本题选 C。10. 本题考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依据教材知识,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是指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楚辞》中的诗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挑战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故 A 符合题意;BCD 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第 2 页,共 9 页11. 李子柒亲力亲为参与服饰设计,还深入走访了湖北、江苏、四川等 8 省市拜访了 100 多位非遗传承人,潜心学习,体现了融合多项非遗技艺,为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精神滋养;走访学习非遗,践行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故②④符合题意;让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①错误;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继承,③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仔细审题,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等内容作答。12. 【解析】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持续为世界各国分享机遇,体现了中国不局限于自身发展,而是有着关心世界、帮助他国的胸怀和担当,故①说法正确;通过开放大门,分享机遇,中国的做法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共同繁荣,故②说法正确;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但“担起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担”这种说法不准确,各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在于各国自身,中国只是起到积极促进和合作的作用,故③说法错误;中国的开放举措以及对世界的承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从而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故④说法正确。13. 【解析】举办“新时代海南好少年”评选活动,开展“向上向善、文明有礼”个人品德建设活动,开展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上向善,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②不符合题意。14. 【解析】“了解革命历史的同时厚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表明此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育和传承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传承革命文化、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故 D 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爱国情怀”,ABC 在材料中并未体现。15. 本题考查自强使人自主自立。A 选项中小杨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并做兼职减轻家庭负担,体现了自强促使他自立;B 选项小孙对工作毫无热情,且遇到问题依赖他人,没有体现自强和自主自立;C 选项小赵身残志坚,学会多种生活技能,体现了自强让他能够自立;D 选项小李在创业中凭借不气馁的精神最终实现自主经营,体现了自强带来的自主自立。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 B。16. 本题考查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朱自清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气节和风骨,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恪守为人之德,坚持人格独立,故①②③说法正确;人格尊严固然重要,但个人生命是维护人格尊严的前提和基础,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A。第 2 页,共 9 页17. 本题考查崇正义。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看到有人寻衅滋事,不正面冲突,偷偷报警,既体现正义感,又采取合理机智方式维护正义,B 符合题意;看到有人摔倒,怕被碰瓷绕路而行,是缺乏正义感的表现,未做到“见义勇为”,不符合“崇正义”要求,A 说法错误;看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就跳下水救人,精神可嘉但不恰当,没有做到“见义智为”,救助他人需考虑自身能力,应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行动,否则不仅难救人,还会使自己陷入危险,不是真正的“勇”,C 说法错误;看到有人欺负小同学,不顾一切与坏人血拼到底,做法冲动鲁莽,没考虑力量对比,可能严重伤害自己,也未必能有效制止坏人,不是明智的正义维护方式,也没有做到“见义智为”,不符合“崇正义”要求,D 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B。18. 本题考查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而我国的改革开放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创造与创新的典范,D 正确;AB 均不符合题意;C 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D。19. 本题考查重民本。依据题干和教材内容可知,①的意思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③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原则,就是将有利于百姓作为一切制度和政令的根本,二者体现的都是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符合题意;②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不符合题意;④的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体现的是诗人李白的惜别之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20. 本题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尚和合的要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影响,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容和意义。①②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俭约自守、中和泰和”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节俭、适度消费的态度,这些理念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是一种美学追求,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21. 暂无22. (1)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倡议。结合教材知识,可从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积极进取、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等方面分析解答,言之有第 2 页,共 9 页理即可。(2)本题考查志愿活动的意义。结合材料内容及教材知识,可从坚定理想信念、传递美好情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分析解答,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②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③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④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2)有利于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传递美好情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等。解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把握好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等知识点,具体分析作答。23. 【分析】考点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人文精神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道德修养、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的利益要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可链接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重民本。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人文思想的特点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可链接敬业乐群。第 2 页,共 9 页关键词②:我们要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可链接尚和合。关键词③: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可链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有关知识,从分析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我们的谜面都是与人民有关的思想理念;我们的谜面与中华传统美德、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有关→可链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4. 【分析】考点考查:自尊的表现、自尊的人的表现与要求、正确认识自信、做自信的人的要求能力考查:分析材料、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道德修养、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信念,需要运用正确认识自信的知识,从表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小芸从小学习舞蹈,还获过奖。老师让她参加学校的才艺表演大赛,她说:老师,我能行,我一定为班级争光。→可链接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相信“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青少年,需要运用做自信的人的要求的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小芸从小学习舞蹈,还获过奖。老师让她参加学校的才艺表演大赛,她说:老师,我能行,我一定为班级争光。→可链接做自信的人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尊的表现的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进馆就开始大声喧哗→可链接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要影响他人。关键词②:随地乱丢垃圾→可链接自觉维护公共卫生,把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第 2 页,共 9 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4)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尊的人的表现与要求的知识,从理解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不遵守科技馆的规定,进馆就开始大声喧哗,随地乱丢垃圾。→可链接自尊的人的表现与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5. 【分析】考点考查: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内容、孝老爱亲的要求。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核心思想理念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可链接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中华人文精神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可链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关键词②:倡导简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可链接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3)小问 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做孝老爱亲的人→可链接百善孝为先;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第 2 页,共 9 页小问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是中学生,需要运用中华传统美德的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做孝老爱亲的人→可链接本质是爱和敬;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6. (1)本题考查我们应如何“讲仁爱”,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要点符合题意即可。(2)本题考查“尚和合”要求我们怎样做,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3)本题考查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要点符合题意即可。(4)本题考查写出两个体现扶危济困美德的成语,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要点符合题意即可。第 2 页,共 9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宁津县杜集镇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7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次月考试题答案.docx 山东省宁津县杜集镇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7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宁津县杜集镇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7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