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25中考二模 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开封市2025中考二模 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距今约5500年)的一处墓葬中,发现了大型玉钺(象征军事指挥权)和9件陶器,而同期多数墓葬仅随葬1-2件日用陶器。这一现象说明
A.手工生产促进定居生活 B.中原最早出现墓葬现象
C.该时期已出现社会分层 D.当时黄河流域战争频繁
2.下表中的青铜器成分分析,反映出商朝时期青铜铸造
器物名称 铜 锡 铅
妇好偶方彝 80.02 14.16 1.69
司母辛鼎 83.60 12.62 0.50
司母戊鼎 84.77 11.64 2.79
A.组织严密 B.工艺高超
C.分工细致 D.规模宏大
3.汉武帝时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在那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公元前109年,汉武帝降滇王,以其地为益州郡,并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汉武帝的这些措施有利于
A.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B.光武中兴局面的到来
C.“推恩令”的实施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4.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商丘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来自邢窑的白瓷碎片、扬州铜镜残件,以及北方粟米与南方稻谷的碳化颗粒。这些发现能够说明
A.隋朝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运河沿岸农业高度发达
C.隋政府加强对地方经济控制 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
5.盛唐时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游春时甚至席地而坐赏花宴饮。这说明盛唐时
A.社会经济繁荣 B.社会风气开放
C.民族关系和睦 D.文学艺术多彩
6.宋代《武经总要》记载了一种名为“霹雳炮”的火器、其“以火药包裹铁片,点燃后投掷,声如霹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军在采石之战中使用此炮重创金军。这表明
A.火药配方在宋代已定型 B.冷兵器在战场上完全被取代
C.宋代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D.火药武器已经影响战争态势
7.明代文人袁宏道在《瓶史》中记载:“京师人家,好瓶供牡丹,花时则设宴赏之,一花之费,值中人十家之产。”材料可用于佐证当时
A.奢侈消费风气盛行 B.花卉种植技术发达
C.文人雅趣主导市场 D.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8.陈独秀曾说,甲午战争后,举国上下开始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家需要富强。陈独秀在这里强调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A.开始唤醒民众救亡意识 B.彻底改变社会风俗
C.直接冲击清朝官僚体制 D.全面促进思想革新
9.在20世纪初的美术革命中,中国画家希望用新形式革除清代“王丽(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画家)”的命,因为这个时候的“王画”已经成为旧文化、旧道德、旧思想的象征。这种观念
A.实现了传统书画转型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闸门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10.这场学生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这场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1.自晚清以来中国人民就发动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但都没有取得成功、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也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这表明
A.资本主义发展遭遇阻碍 B.推翻封建帝制成为时代要求
C.发展实业成为救国途径 D.中国社会亟需新的革命力量
12.1925年(申报)报道:“近来沪上女学生多剪短发、着白衫黑裙、手持书本穿行于南京路,时人称为‘文明新装’。”这一现象表明
A.女性教育权利获得保障 B.社会审美观念发生转变
C.西方服饰成为全民标配 D.传统服饰开始走向没落
13.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B.邓稼先隐姓研核弹
C.杨靖宇孤身战日寇 D.黄继光奋勇堵枪口
14.下图是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头版刊登的新闻,企业呼吁“松绑”反映出当时
A.乡镇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快速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5.雅典公民大会规定,每个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权参与讨论和表决城邦事务。但在实际运作中,有人为了获得支持,会用礼物、宴请等方式拉拢选民。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B.容易导致权力的不正当使用
C.保证了决策的公平和公正 D.保障居民都能参与政治生活
16.阿拉伯医学家拉齐斯撰写的《医学集成》一书,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并增添了许多阿拉伯独有的医学成就,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由此可见,阿拉伯文化具有
A.包容性 B.连续性
C.系统性 D.稳定性
17.美国1787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间接税、进口税与货物税应全国统一 对于任何一州输出的货物,不得征收税金或关税。”这一规定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B.有利于美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C.说明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 D.改变了联邦政府软弱无力局面
18.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棉布价格持续下降,而原棉进口量不断激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市场需求减少 B.英国工人阶级工资水平下降
C.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D.殖民地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19.某学者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到:“他们只是知道需要某种最大程度上符合本国利益的和平,却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获得稳定的总体和平,正是在他们构筑和平的历史行为中,写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初伏笔。”该学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该体系
A.未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B.导致了席卷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C.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D.推动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
20.20世纪50年代以来,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微塑料污染。最新研究显示,从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微塑料已遍布全球,甚至进入人体血液。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矿物燃料带来的生态失衡 B.产品设计缺陷的长期危害
C.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人类生产消费的全球影响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开封山陕甘会馆,由居住在开封的晋、陕、甘三省的富商巨贾聚资修建而成,是三省旅汴客商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会馆的木雕堪称一绝,多以人物、花卉、山水、楼台、亭阁、水禽、瑞兽等为题材,雕刻形象精致华丽,刀工精湛,还能通过不同的视点处理达到巧妙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孟欣《开封山陕甘会馆建筑装饰中的审美意识》
始建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洛阳山陕会馆,是当时在洛阳的晋、陕两地商人筹资修建的同乡联谊、开展商业活动的场所。会馆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照壁、山门、舞楼、大殿、拜殿,两侧配以配殿和回廊。舞楼与大殿相对,形成了一个开阔的公共空间。这种布局满足了祭祀、集会、娱乐等功能需求。
———摘编自梁雅明《析洛阳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
(1)据材料一,概括开封山陕甘会馆木雕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分析洛阳山陕会馆所体现的建筑理念。(2分)
(3)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两个会馆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 (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新青年》杂志引入挪威作家易卜生的戏剧《娜拉》(又译《玩偶之家》),塑造了一个反抗家庭束缚、追求独立的女性形象。此后,《新青年》以“个性解放”为旗帜,号召青年男女为自由平等而斗争。1920年,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
——摘编自高桥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婚姻制度与女性的地位》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明确规定,土地分配“不分男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延续了这一原则。此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1934年)以及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1950年)均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赋予女性更多社会权利。
———摘编自尹旦萍《毛泽东对中国妇女事业的伟大历史贡献》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主张。(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1928-195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妇女解放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并说明这些举措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情况(部分)
合作领域 典型项目 共享机制
空间科学 中俄生物实验 数据开放
航天医学 中德医学研究 成果共享
空间技术 中意材料实验 设备共用
对地观测 中法环境监测 联合发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航天工程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主要特点。(2分)
(3)综合材料,谈谈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为保护本国土地占有者的利益,英国议会通过《谷物法》,限制谷物进口。这一政策导致工业资产阶级面临高昂的粮食成本。据统计,1815-1846年间,英国工人工资的40%不得不用于购买面包。同时,欧洲大陆国家纷纷对英国工业品征收高额关税作为报复。
————摘编自邓肯·韦尔登《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1845-1846年,英国粮食供应陷入危机。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工业城市爆发了由工业资产阶级组织的示威游行。工业资产阶级代表科布登在议会演讲中指出:“《谷物法》正在扼杀英国的工业竞争力。”1846年6月议会通过废除《谷物法》的议案。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谷物法》的实施对英国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谷物法》被废除的原因。(2分)
(3)综合两则材料,说一说你从中获得的认识。(1分)
25.(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必然性为历史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方向,而偶然性则在这个框架内注入具体内容和特殊形式。就像一条河流,其流向(必然性)由地形决定,但其具体路径(偶然性)则受到每一块石头、每一次降雨的影响。真正的历史理解需要我们同时把握这两个维度。
——摘编自E. H.卡尔《历史是什么 》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本试卷非选择题具有开放性,考生的答案言之成理且和题意相符即可。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B D A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B A B C A D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6分)
(1)题材丰富;工艺精湛;艺术性强(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中轴对称:注重实用(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可用于研究清代的建筑艺术;是研究清代区域商业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源。(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2. (6分)
(1)倡导个性解放;追求男女平等(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特点:立法保障;持续推进。(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作用:在革命时期,调动了广大妇女的革命积极性,为革命胜利奠定群众基础;在社会发展方面,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了社会公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3. (6分)
(1)从单一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合作领域广泛;合作项目类型多样;共享机制完善(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程。(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4. (6分)
(1)提高了英国工业生产成本;增加工人生活成本;引发贸易摩擦。(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粮食供应陷入危机;工业资产阶级的反对。(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经济政策应适应国家整体利益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5. (6分)
等级建议:
一等 (6~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 (4~2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 (1~0分)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