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思想政治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3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如颗颗珍珠,熠熠生辉。下列对古诗词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昨夜风声雨声推测出吹落了许多春花,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形象思维,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反映冬雪和梨花的联系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不同的人对秋季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④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对“梅花”的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以抽象思维替代感性直观创造新意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些“思维”是( )①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②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具体理性认识③以感性形象作为运行的基本单元④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 把一只猫关进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那么这只猫是死的还是活的?有观点认为,它既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而是“死”与“活”的叠加态。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这一观点( )A. 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不符合同一律的要求B. 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不符合思维一致性的要求C. 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思维确定性的要求D. 犯了“两不可”的错误,造成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4. 三位同学在讨论学习逻辑学的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所说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②乙同学所说的第一个“逻辑”指的是学习的规律③丙同学所说的第三个“逻辑”指的是思维方法④丙同学所说的第二个“逻辑”指的是思维方法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不能既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又不反映这种属性。一个判断不能既断定某事物有某种属性,又断定该事物没有这种属性。这强调的是( )A 思想必须确定 B. 思想不能自相矛盾C. 思想不能两不可 D. 思想是辩证统一的6. 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一般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通过研究各个部分的特点,从而全面深刻认识事物。可见,科学思维( )A. 能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B. 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C. 结果合乎逻辑和可检验 D. 其成果具有可见性7. 学生妙用科学的逻辑与思维知识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根据《逻辑与思维》知识,概念之间有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下列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判断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有( )①“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属于种属关系②“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正三角形”属于全同关系③“真理——谬误/正数——负数/大于——小于”属于矛盾关系④“中科院院士——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属于交叉关系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8. 关于“人何以为人”,古今中外学者具有许多看法,比如《列子》中说,“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将“人”定义为“浑身无毛两足动物”。上面关于人的定义( )①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 ②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③启示我们外延划分标准要统一 ④“人”属于定义项的属概念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是不能由此得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是因为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判断而言( )A. 该判断是性质判断B. 该判断不是关系判断C. 判断中的“决定”是反传递关系D. 判断中的“决定”是反对称关系10. “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近来,“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这一句式走红。下列判断中,与上述句式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A.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B.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C. 这个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有效D. 代书遗嘱无效,除非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11. 如果丽丽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小强、大壮和李铁也将一起参加同学聚会。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一定为真的是( )A. 如果丽丽未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小强也未参加B. 如果小强、大壮、李铁一起参加同学聚会,那么丽丽也参加C. 如果丽丽和小强参加同学聚会,那么大壮和李铁不会参加D 如果李铁未参加同学聚会,那么丽丽也未参加12. 针对解除劳动合同问题,丙、丁同学有不同观点。丙同学认为:“只有双方协商一致,才可以解除合同。”丁同学认为:“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解除合同。”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丙的观点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为真,前件定为真②丁的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为真,后件定为真③基于丙的判断可推出“协商一致,即可解除合同”的结论④基于丁的观点可推出“协商不成,不能解除合同”的结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下列推理遵循推理规则的是①老虎不是吃素的,长颈鹿不是老虎,所以,长颈鹿不是吃素的②所有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你也是人,所以,你也免不了犯错误③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跑步,第二天我去跑步了,所以,第二天没下雨④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空气不是劳动产品,所以,空气不是商品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 只有靠一代代青年的实干,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据此,下列推理能够成立的是( )①有了一代代青年的实干,就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一代代青年必须实干③没有一代代青年的实干,一定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④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定是一代代青年没有实干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5. “惊蛰有风,百日不空”是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一句农谚。其含义是惊蛰节气这天刮风,这年春天往往会持续百日有风。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该农谚( )①是完全归纳推理,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②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③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科学归纳④需寻找认识对象与现象的因果联系,以提高推理结论的可靠度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 建造大型水坝的时候,都是先设计一个模型进行试验,在试验成功后再进行实际应用;宇航员在进入太空前也会进行多次模拟演练,待确认无误后才会进行实际操作。它们的共同点是( )①属于演绎推理,结论一定能够保真②发挥类比推理在科技创新上的先锋作用③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不能保真④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到两类事物的相同点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杭州的古老藏在斑驳的城墙砖缝里,每一块青石都刻着岁月的故事。西湖边的垂柳见过白居易写诗的模样,断桥的台阶还留着许仙和白娘子的脚印。灵隐寺的钟声敲了一千多年,连飞来峰上的石刻佛像都笑得沧桑。这座城就像一本泛黄的线装书,随手一翻,都是千年的风烟。杭州是一个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杭州的现代活力源于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创业生态、文化创意融合、智慧治理及国际化等。这些要素推动其从旅游名城转型为创新标杆,展现传统与现代共生的中国城市发展范式。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思维的基本形态”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指出一种思维的基本形态。(2)有人这样评价杭州:“杭州是‘古老’的,西湖烟雨与千年运河吟唱着唐诗宋词的悠长余韵;杭州又是‘年轻’的,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治理让它成为数字时代的领跑者。”请分析这一观点是否违反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并说明原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先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全新的生产力理论,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方向和具体抓手;同时,新质生产力理论也会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不断完善。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阐述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家风的深厚文化传统,数千年来积淀形成了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尊老爱幼、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风。某班同学对家风作出了以下判断:甲: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真正“不动产”;乙:家风是生活作风;丙: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和价值准则。请你分析三位同学的判断是否能正确给“家风”概念下定义,为什么?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某法庭上,被告被人指控偷了某户居民家的一架数码照相机。这架照相机有个特点,它有一个特殊的打开按钮很难被发现。庭审过程发生了如下对话:被告:“这架照相机是我自己的,我用了好多年了。”审判员:“如果是你的,你一定能打开相机。被告,请你当场打开这架照相机。”被告:“我打开了这架数码相机,它就是属于我的,对吗?”被告一番手忙脚乱后,并没能打开相机。审判员:“这不可能是你的相机。”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根据材料写出审判员的推理过程,并分析被告的推理谬误。2024~2025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思想政治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3第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杭州就像一本泛黄的线装书体现了形象思维或者对杭州充满活力的分析体现了抽象思维。(2)该观点未违反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思维,要求遵循矛盾律,即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题目中的古老是指存续时间,年轻是指经济发展活力,二者从不同角度描述杭州,没有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8题答案】【答案】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新质生产力理论立足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和外部形势变化,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回答了时代课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方向和具体抓手。作为全新的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将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19题答案】【答案】①甲不能正确给家风概念下定义。甲将家风比喻为家庭的“不动产”,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②乙不能正确给家风概念下定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乙将家风等同于生活作风,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③丙能正确给家风概念下定义。丙的判断中,“家风”为被定义项,“是”为定义联项,“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和价值准则”为定义项,“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为种差,“风尚、生活作风和价值准则”为属概念。【20题答案】【答案】推理过程:如果是相机主人,就一定能打开相机。被告打不开相机,被告不可能是相机主人。分析:上述前后件关系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被告认为自己打开相机是肯定了后件,不能必然肯定前件(是无效式),所以不能必然得出他是相机主人的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