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新课导入新郑郑国祭祀坑是郑国公室祭祀灶神的场所。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此地九鼎的出土表明,郑国国君已经僭用了天子的礼节。河南博物院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标志着:灭亡建立进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中国古代王朝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秦统一六国春秋公元前475年战国东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476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因与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时空观念西周·分封制春秋·分封制瓦解层层分封土地、人口天下土地都是周王的诸侯定期向周王缴纳贡天下人都是周王的臣民诸侯不再分封土地,设郡、县,委派官员诸侯不听王命,各自为政周王直接管辖仅洛邑一带诸侯不再定期向周天子纳贡任务一:结合教材,用“不再、仅、不听”完成填空,并尝试归纳王室衰微的表现。没臣!没钱!没权!没地!表现:①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②周王权威削弱,逐渐失去了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分析:春秋时期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礼崩乐坏!周天子卿大夫士诸侯平民奴隶周天子诸侯诸侯诸侯诸侯诸侯争霸任务二:阅读教材,梳理春秋争霸的原因、口号,思考为何打出这样的口号?原因:口号:①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为了追逐自身利益,从事结盟和军事征讨等活动。尊王攘夷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旗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戎、狄、蛮、夷等民族与中原各国有斗争,打着“攘夷”的旗号充当保护者的角色,能赢得中原各国的认同。任务三:阅读教材,梳理春秋时期主要霸主,并结合地图看霸主的分布有何特点。沿长江黄河分布思考:结合材料,思考齐国为何能成为春秋首霸?材料一:齐国是东方一个大国,临海,盛产鱼盐矿藏,经济富庶。——《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主持国政。管仲不负重托,治国有方,辅佐齐担公成就大业。——P31相关史事材料三: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怗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公羊传·僖公四年》①地理位置:齐国近海盛产鱼盐,经济繁荣;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国力增强(关键)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获得政治优势。卧薪尝胆b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老马识途老马、迷路战争、信用、退让90里路1.王鼎、重量、野心、中原2.鸟、蓄力、惊艳苦胆、隐忍、复仇任务四:看词猜成语。春秋末期春秋前期任务五:结合地图及材料,评价春秋争霸战争。(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材料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义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3)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有利于少数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评价/看待/影响利/积极方面:弊/消极方面:(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有利于少数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方法:要一分为二,客观评价;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春秋时期一系列变动的根本原因?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旧、新)夏朝建立西周灭亡双镰铁范铁犁铧铁锄春秋战国农业上:铁制农具出现农业上:牛耕出现牺尊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作用 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人口不断增多。铁犁牛耕私田出现分封瓦解生产力水平提高开垦荒田诸侯势力壮大周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讨论: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会对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手工业上: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分析:以下文物与考古发现说明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漆木有柄鼓莲鹤方壶商业上:商业活动逐渐活跃,金属货币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分析:前两个文物有什么用途?说明春秋时期的经济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空首布尖首刀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铁器出现牛耕使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分封制逐步瓦解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等影响给人民带来灾难促进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生产力提高2、《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鹏(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诸候争霸 B.王室衰微C.群雄兼并 D.百家争鸣1、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4、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诸侯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混乱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卓有成效 B.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3、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A.和平稳定 B.诸侯争霸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6、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对此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概括准确的是( )A.文明的产生 B.早期国家的建立C.动荡与变革 D.大一统国家巩固5、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分封制度的强化 B.井田制度的推广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土地兼并的加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