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八单元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目标导航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的历史必然性。
时空观念: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了解当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及挑战的具体表现。
家国情怀:了解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
课程
标准
2
素养
解读
时空坐标
1947年 1953年 1954年 1960年 1961年1962年1980年1992年1994年 1997年 1999年
印度
独立
印度和
巴基斯
坦成为
共和国
埃及
成立
共和

阿尔及
利亚成
立民族
解放阵
线
“非洲年”
古巴
成为
社会
主义
国家
阿尔及利
亚独立
南非黑
人获得
公民权
20世纪
50年代
新南非
诞生
亚洲
金融
危机
巴拿马收回
巴拿马运河
区全部主权
新加坡、韩国的繁荣发展
独立之路——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01
02
目 录
发展之路——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独立之路——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曼德拉(左)就任南非总统
卡斯特罗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任务、二战结束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趋向崩溃。阅读教材和地图, 概述二战后民族独立的基本情况。(填充表格)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印度独立(1947)和印巴分治(50年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3)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 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国独立(印度独立前后)。
(4)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埃及建立共和国(1953),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
(2)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
(3)1960年“非洲独立年”
(4)60年代独立国家达41个;
(5)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6)1994年新南非诞生;
(7)英、法、比、葡等在非 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古巴革命(1959)和建立社会主义(1961)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1999)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4月24日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陆军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两侧小规模交火。在此后的两周里,冲突不断升级,两国都发动了空中远程打击,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有核国家,似乎就要走向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在5月10日,局势突然骤然降温,双方宣布停火。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巴控克什米尔尼尔姆谷,居民们在清理印度袭击造成的破坏和残骸。(图|视觉中国)
[史料] 1947年,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①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②各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91》
印巴多次冲突的原因:
①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
②宗教信仰不同;
③美苏介入
任务、二战结束后,世界殖民体系迅速趋向崩溃。阅读教材和地图, 概述二战后民族独立的基本情况。(填充表格)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特点:①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②成果大,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斗争方式多样,有武装斗争,也有和平争取,且以和平方式为主。
④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⑤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宗主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
影响:①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第三世界不断崛起。
②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
③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普遍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殖民体系的瓦解
思考点
对比两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试加以解释。
发现:战后非洲独立国家版图与列强瓜分非洲时十分接近,国界线大都以殖民地疆界为主,比较平直。
原因: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时,先在地图上作业,划定彼此势力范围,然后加以占领。非洲各国独立进程受宗主国影响,疆界人为划分痕迹重。
影响: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材料 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你认同艾德礼“自愿放弃”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 不认同。
从殖民当局来看,一是二战后英国国家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已经无法维持对殖民地的统治,二是面对印度强烈要求独立,又存在严重的教派矛盾,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印度的情况,由于担心形势继续恶化,甚至发生内战,故设计分而治之的政策。艾德礼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有为英国当局辩护的味道。
从印度人民的角度来看,一是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斗争持续数年,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愤怒情绪已达到极点。二是出于印度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独立前印度所形成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也有英国当局故意挑拨离间的因素。为争取早日独立,他们同意与英政府妥协,同意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由此可见,宗主国并非自愿结束殖民统治,而是迫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结果。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主要原因
(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2)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民族意识增强,培养了民族解放力量。
(3)二战及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和组织条件。
(4)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和斗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深化拓展

发展之路——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中国台湾省
◎新加坡
◎韩国
◎中国香港
◎西亚“石油繁荣”
大时空观念
政治独立之路已然完成
任务1、二战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阅读教材,总结二战后亚非拉各地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之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完成下列表格。

地区 概况 亚洲 新加坡、 韩国 背景 ,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_______________
成就 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海湾产油国 出现了“ ”和经济起飞 非洲 经济发展有些曲折,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开始增长 拉美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0世纪60-80年代
劳动密集型产业
石油繁荣
任务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多种多样。阅读教材,结合下列图片,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哪些挑战?它们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1)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2)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3)非洲:发展最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非洲国家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4)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5)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6)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二战后,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毛主席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1974
发展中国家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除了南非,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思维点拨
思考点
结合所学,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提示 抓住机遇,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进行国内改革,消除各种阻碍因素,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坚持对外开放;
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调整国内政策等。
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挑战
材料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拉美地区依赖出口农牧业产品和原材料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上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因为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为了发展经济,拉美国家普遍推行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即“进口替代模式”,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出口。但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效率较低……20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的人口往往选举承诺分发福利的政客,这些政客上台后通过提升中高收入人群税收或借外债来分发福利,导致拉美国家经济进一步恶化,并且债务不断飙升,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国家普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国家普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原因: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用“进口替代模式”导致民族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自身制度缺陷加剧危机。
深化拓展
第三世界国家的基本特征
从历史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
从政治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控制或侵略,它们在对外政策方面大都奉行独立自主或不结盟政策,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从经济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
知识框架
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只要发展中国家坚持推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同体,一定能够更加繁荣富强。
合作与共赢
典例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是 (  )
A.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
B.联合国主导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西方殖民主义势力
D.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增强与经济发展
D
解析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材料“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
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意识增强,根源在于这些国家的
经济迅速发展,推动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故选D项;宗主国并未自
愿结束殖民统治,所以才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A项;联合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主导着”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第三世界兴起对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形成有力冲击,但这不
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典例呈现
例题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
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
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深度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B
解析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适应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不论是加强干预,还是减少干预,都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根据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调整,B项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