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目录第一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习题检测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一章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必须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的长期、尖锐、激烈的侵略威胁。美国先后在中国台湾、朝鲜、越南布置了三条针对中国的战线,并采用种种手段威胁、遏制新中国,企图给新中国的生存造成重重困难。——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美国海外驻军和军事基地1.背景:①国内:新中国成立为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人民政权需要进一步巩固②国际:两极对峙,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这种新型外交关系有何特点?你能否从中总结其总指导原则?有哪些具体方针?特点: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2.内容:方针 内容 作用“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打破外交孤立,维护独立与主权;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国际环境;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基本格局(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内河航行权、教育特权。)为什么采取“一边倒”?① 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② 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③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④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材料1: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2: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材料3: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共同纲领》下列材料分别对应新中国初期的哪个外交政策?“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①与苏联等一批国家建交,形成一次建交高潮;(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奠基巴基斯坦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3.成就:②1954年,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3年12月中印谈判首次提出,1954年6月访印度、缅甸进一步发展。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3月10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3.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奠基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3.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奠基(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①背景:a.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b.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然敌对;两个拳头打人、“两个中间地带”中法建交,首任驻法国大使黄镇(左),向法国总统戴高乐(中)递交国书后合影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3.成就:(3)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格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3.成就:一条线、一大片同一纬度的国家(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到美国一线)团结起来这条线周围一大片的国家(亚非拉地区)团结起来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3.成就:(3)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格局①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交;②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3.成就:(3)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格局启示:国家利益可以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推动国际关系发展;因素: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实力、国内外形势、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中苏、中法、中美的建交过程给我们何种启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4.启示: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第二章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一)外交政策的调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1.背景:(1)国际: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2)国内: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外交政策: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二)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之初:发展与大国的关系(1)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二)外交成就2.世纪之交: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等三国的边界问题。(2)1997年,中国与东盟 “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3)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二)外交成就3.21世纪:全方位外交(1)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2019年中俄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国关系(2)积极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非合作论坛(3)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BRICS)(4)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三章发达国家周边国家非洲国家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特色1: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1)十八大以来外交成就国际: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国内: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至今)1.背景:2.外交成就:和平·合作从弱国无外交到大国外交②实践创新一坚持 ,三推动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①中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①理论创新增进中外互信,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谋求共同发展领导人频繁密集外交活动②关于伊朗核问题等,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③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④通过主场外交,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公正合理、普惠均衡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2)十九大以来外交成就2.外交成就:特色2:全球视野、公正合理、普惠均衡和平·合作·共赢(3)二十大的外交理论创新背景:面对世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论创新:四个反对、一个宗旨、一个价值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至今)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原因: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与世界的联系也前所未有的紧密。动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秉持正确义利观,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变”的本质是世界秩序重塑,全球治理机制完善。我们的选择是积极推动世界的正向、和平发展:①政治上坚持正义;②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③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巩固大国关系,发展周边关系,加强与亚非国家友好合作关系,④不仅着眼自身发展,还要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文革”过 渡 时 期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年新时期徘徊新时代2012年建国初期外交奠基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逐步冲破封锁70年代打开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新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课堂小结习题检测第四章1.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发表演讲:“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这一讲话( )A.确保了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B.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和传播C.表明中国已摒弃意识形态斗争D.反映中国反对资本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B2.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老挝、柬埔寨五国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62.9%,对第三世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35.9%。这反映中国( )A.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顺应区域集团化趋势C.努力拓展外交活动空间 D.大力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C3.1978年,除了主要领导人频频出访之外,中国政府还于这一年的7月先宣布停止对越南的援助,后又宣布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一切技术和经济援助,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据此推知当时我国政府( )A.努力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 B.正在酝酿发展战略的转型C.为深化经济改革创造条件 D.逐步贯彻改革开放的决策B4.1992—2013年,我国累计向联合国30多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的欧债危机的挑战,中国通过二十国集团及其他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及财政金融政策。这些举动说明我国( )A.走新型区域合作的道路 B.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C.对外交往追求经济利益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5.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年份地点外交活动2014北京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7北京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2018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C6.近年来,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建立或发展了双边或多边的关系网络,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同沙特伊朗及海湾国家的各种联系,等等。尤其是中国在沙特、伊朗两个大国之间的成功斡旋,在国际社会广受好评。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 )A.始终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B.奉行“亲、诚、惠、容”理念C.主导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D.探索构建国与国交往新路D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