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6.2.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6.2.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6.2.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通过 “金属物理性质的验证”“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 等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学会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培养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
能运用金属性质解释生活现象,并设计简易实验鉴别金属,增强实践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2.化学观念与科学思维:
归纳金属与酸、盐反应的规律,培养 “从个别到一般” 的归纳思维和 “从一般到个别” 的演绎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认识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的必要性,增强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比不同金属的应用场景,体会化学对材料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激发探索 “新型金属材料” 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2.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1. 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微观机制。
2.复杂反应的现象分析与方程式书写。
课前导入
金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铝的发现和使用
现代金属材料的应用
使用最早的金属是______
铜→铁→铝

金属的物理性质
PART 01
1.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
金属的物理共性
在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
大多数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大多数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金属物理性质的特性
金属的物理共性
颜色不同
状态不同
铁、钴、镍三种金属可以被磁体吸引,而其他金属不具有这一特点
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铁、铝、银等大多数金属都呈现出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常温下,大多数金属是固体,但汞是液体
2.金属物理性质的特性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比较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银 铜 金 铝 锌 铁 铅
(优) 100 99 74 61 27 17 7.9 (良)
密度/(g·cm-3) 金 铅 银 铜  铁 锌 铝
(大) 19.3 11.3 10.5 8.92 7.86 7.14 2.7 (小)
熔点/℃ 钨  铁  铜  金  银  铝  锡
(高) 3410 1535 1083 1064 962 660 232 (低)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铬 铁  银  铜  金  铝  铅
(大) 9 4-5 2.5-4 2.5-3 2.5-3 2-2.9 1.5 (小)
反映
3.金属的用途
(1)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很大程度上决定
金属的性质
金属的用途
(2)决定和影响金属用途的因素
决定和影响金属用途的因素
价格成本
影响因素
外形美观
轻巧便利
环境保护

决定因素
金属的性质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PART 02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① 回忆并描述镁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② 分别把镁条、铁片(或铁丝)、铝片(或铝丝)和铜片(或铜丝)的表面用砂纸擦亮,然后按书中表所列内容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在空气中燃烧:常温下打磨过的镁条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在氧气中点燃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条在空气中点燃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伴有白烟
铝片(或铝丝)在空气中加热 铝片受热后熔化但不滴 落,表面变暗
铁片(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体
铜片(或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表面由紫红色变为黑色
很多金属都能与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①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 ,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
③金、铂等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锌 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铁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铜 无明显现象 2.金属与酸的反应
哪些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锌、铁三种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铜不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可判断它们的活动性强弱:能反应的金属比不能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
3.置换反应
Mg + H2SO4 == MgSO4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Zn + H2SO4 == ZnSO4 + H2↑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单质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在上述探究中,锌、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都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分析镁、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3.置换反应




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特征:单质 + 化合物 → 新化合物 + 新单质。
通式:A+BC →AC+B
判断方法: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3.置换反应
反应类型 反应特点 反应特征 联系
化合反应 多变一 A+B+ →C 都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一变多 C→A+B+ 置换反应 单换单 A+BC → AC+B 随堂测试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
D.铝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
D
2.铝制品比铁制品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 )
A.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B.铝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
C.铝的导电性比铁强
D.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铁没有
随堂测试
D
随堂测试
3.黄金是金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观与黄金相似。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在盐酸中
C.观察颜色
D.比较硬度的大小
C
随堂测试
4.下列图像与对应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镁、铝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B.足量的镁、铁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C.分别向等质量的铁和锌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加入锌、铁
D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