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译文:绝不使用,因为敌人会报复(左同)美苏易北河会师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0CONTENTS01冷战与两极格局0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03两极格局的瓦解1、安全与霸权材料一:不要忘记以下的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善意态度的政府,试问,这有什么奇怪呢? ——1946年斯大林答记者问 《斯大林文集》问题探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东欧对苏联意味着什么?危险走廊?安全地带?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称霸世界2、美国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军事装备3、争夺心脏地带问题探究: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本质意图?美国基于什么作出了如此判断?要达成该意图还需怎么做?材料一: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罗斯福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材料二:原子弹惊人的破坏力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即我们现在拥有决定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使美国从此以后建立对世界的警察统治,并迫使世界接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原美国陆军参谋长 马克斯维尔 泰勒国家利益1、安全与霸权一、冷战与两极格局材料一: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不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加强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是别的情况——斯大林《同斯大林的谈话》材料二:1945年6月,苏联向土耳其提出极为无理的要求:要土耳其……同意苏联在黑海海峡拥有基地——美国国会问题探究:斯大林的语气,包含着怎样的特征?苏联的做法,体现了怎样的实质?有怎样的地缘战略意图?1、蛮横、不尊重他国主权2、扩张倾向、大国沙文主义3、如果苏联控制黑海海峡,苏联海军可以进入地中海,控制出海要冲,包抄西方,在地缘战略方面西方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2、扩张与遏制一、冷战与两极格局材料一:我回忆起以前的一些事例: 满洲、埃塞俄比亚、奥地利。我清楚地记得民主国家的每一次缺乏行动如何鼓励侵略者们进一步行动。共产主义在朝鲜的行动就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人在十年、十五年和二十年前的行动一样,我确信,如果听任南朝鲜陷落,共产党的领袖们将会更加胆大妄为,入侵距我们海岸更近的国家。——杜鲁门《Years of Trial and Hope,New York》问题探究:美国如何应对?苏联如何看待美国?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1、坚决遏制、进行污名化宣传2、资本主义更具有扩张性,要开展反遏制反包围意识形态2、扩张与遏制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经济地缘 政治军事1947.3杜鲁门主义1948马歇尔计划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0民主德国1955.5华约1949.4北约1949.5联邦德国问题探究:根据表格,概括冷战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主导、全面对抗、意识形态浓厚2、扩张与遏制一、冷战与两极格局问题: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怎么看待这句话?马歇尔计划有何目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扶持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巩固美国经济霸权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都是遏制苏联。材料: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在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种宏观论述》2、扩张与遏制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问题探究:从视频中你感受到冷战怎样的氛围特点?美苏两国领导人为何焦虑?该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新机制?1、冷战的紧张局势达到顶点2、核战争的恐怖性、人性、领导人的心理3、 “热线电话”——危机控制机制2、扩张与遏制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在1946年8月,毛泽东在思考中国革命未来前途时所说的中间地带,是指美苏两大力量之间的那个辽阔的地区,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欧、亚、非三洲的资本主义国家,另一个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毛泽东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丝·斯特朗的谈话》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和它的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集团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际格局:指的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2、扩张与遏制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1)特点:(2)表现:①缓和:美苏展开对话②对抗: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德国柏林的三幅漫画1961年的柏林民众之间的矮墙为什么变高了?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第二次柏林危机(1961年)美国u-2侦察机(“黑寡妇”)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导弹被成排放在甲板上说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一边古巴与美国本土相距仅217公里短程导弹2分钟可毁灭佛罗里达中程导弹5分钟可毁灭1/3 国土(1)表现:A.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1967年)①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B.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B.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有19个国家共产党代表参加的会议,中国、朝鲜、罗马尼亚等7个党拒绝参加,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已公开分裂。②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A.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③中国崛起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64 1967 1970 1971 1972 1979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A.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④第三世界崛起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1961年)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会因其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不复存在而削弱。但从1961年以来,其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5国发展到1993年的107国和目前的120国。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反映了( )A.冷战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B.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C.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D.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共同利益D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日本:80年代第二经济大国追求成为政治大国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联系逐渐紧密深入中国:取得“两弹一星”等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东欧反苏第三世界:从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苏联美国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2、多极力量的成长(1)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2)美国大搞军事竞赛,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紧张1、冷战的变化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实行战略收缩缓和▲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德国统一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取得重要进展: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苏军撤离阿富汗1、冷战的变化三、两极格局的瓦解【概念释析】和平演变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他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9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②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两极格局的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裂变为西方和非西方这两个“平行世界”。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试图将这种“平行关系”塑造为冷战时的对峙状态,重新制造阵营对立。——《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与时代警示》3、当今世界的格局三、两极格局的瓦解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启示?(1)冷战双方对处理危机的自我控制机制,应该成为人类处理危机的重要选择;(3)克服只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零和思维与冷战思维,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争与合作共赢,应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2、两极格局的瓦解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结束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化出现,两极格局冲击冷战开始两极格局形成概念、原因美苏冷战的进程:政治、经济、地缘政治、军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北约”与“华约”冷战的发展多极力量的成长特征表现缓和:美苏开展对话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东欧反苏、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美苏关系的演变:紧张与缓和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标志:苏联解体影响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