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课件(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步课件(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第19课 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材料,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分析归纳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掌握其发展变化的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理解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启示(家国情怀)。
时空坐标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弊病。
牧场主倾倒牛奶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1、背景:
自由放任政策: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市场里看不见的手将能指引人们藉著争取各自的利益来达成公共的利益。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
1、背景:
(2)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轰炸后的断壁残垣
战场上的血腥杀戮
1、背景:
苏联的工业化成就
二战后苏军的钢铁洪流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4)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
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论基础
成功典范
生产力的发展
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
现实需求
科技因素
外部刺激
必然要求
惨痛教训
市场主导
国际协调
政府调控
市场机制
+
+
1、背景: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国内调控
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 
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二战后美、英、日国家宏观调控各有何特点?日本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有何区别?
政府投资采购
实行国有化
制定经济计划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是指导性的经济计划。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2)影响:
① 积极: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经济增长较快,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 消极: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美国总统里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1950-1973 1974-1982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减少干预,实行混合经济
(3)调整:
① 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政府公共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② 结果: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复苏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929
1939
1945
1973
1982
1990
1952
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50-70黄金二十年
经济危机:滞胀
低速增长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减少干预
开始
大规模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5-16世纪
1765
19C中期
19C末20C初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3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重商主义
3、国际: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 ,国际货 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 ,各国货币竞相贬值 ,动荡 不定 。 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 ,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 ,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叶苗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 ,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 ,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
无序
动荡
分裂
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国际协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组成:
① 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 投资:世界银行
③ 贸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3、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加强国际协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其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保持固定汇率。
世界贸易体系
以美国为主导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签订于1947年10月30日,1948年生效,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时间 1948—1960 1960—1965 1965—1970
增长率 6.8% 7.9% 11%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① 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它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重建经济秩序。正如法国哲学家伯克所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3、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评价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间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为了对这一深奥的理论做通俗的说明,爱因斯坦曾经风趣地对一名男青年说:“我打个比方,比如你屁股坐在火炉上烤和坐在公园柳荫下与女士谈情说爱,那么同样的时间你觉得哪一个更长?”男青年说:“当然坐在火炉上烤的时间觉得长久。”爱因斯坦说:“这就是我的相对论内容。”
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
也许全世界只有几十个人能完全理解他的真谛,
但这并不能掩盖相对论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
量子论
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这些新的科技成果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电子计算机
互联网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信息革命带来产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人民资本主义:企业大量发行小面额股票,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一线,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经营。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日益增加的收入不平等,“在英国和美国表现得最为 前后一致和最剧烈。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 增加了9%。因此大多数所得都被最富裕人口获取。最富裕的1%家庭的收入增长了14%,是平均水平的3倍。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里是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 1997年达到23倍。”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信任——教材117
“福利国家”的建立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请阅读教材论证你的观点。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社会之变
1.“福利国家”的建立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请阅读教材论证你的观点。
运行特点: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教材117页
建立原因:“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式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教材116学习聚焦
不能
根本原因: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教材117页
种族平等 !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性别平等 !
生命平等 !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主要代表 原因 结果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如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剥夺黑人的选举权等 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妇女运动 ①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③为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学生运动 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四、“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
2、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全人类真正的“福利”是什么?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达到了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第四,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这些重大社会差别也将消失.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教材单元导语
本课小结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机制之变
特点:国家干预、不断调节、国际协调
影响:缓和危机;未改变资本质
科技之变
表现: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影响:促生产力发展;资本质的利用
社会之变
社会结构:多层次
福利国家:原因、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