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历史现场171984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自1959年以来,中断了25年之久的国庆阅兵开始恢复……历史现场171984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京大学郭庆滨等4名大学生用床单制成了这面横幅第三集(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教材P175-177,P184-185天安门广场的记忆一、逆境谋局 1975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曾说:“老干部要横下一条心,拼老命,‘敢’字当头,不怕,无非是第二次再被打倒,不要怕第二次被打倒,打倒了也不要紧,也是个贡献。”江西新建县,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曾下放至此劳动改造江西的这一段时间里,父亲有一个习惯,每天黄昏落日之前,总是十分规律地围着我们那个小小的院子散步。他沉思不语,步伐很快,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走着。……就在这一步一步之中,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意志,随着前进的每一步而更加明确,更加坚定起来。这些思想的蕴育成熟,是否已为日后更加激烈的斗争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呢?”——邓榕《在江西的日子里》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纲要(上)》P169“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1975197619771978邓的整顿◎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在徘徊中前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文革”结束后的思想困境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 胡福明“我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驳不倒的。”——邓小平(1978.8.19)二、借势破局 19781975197619771978邓的整顿在徘徊中前进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第一天,华国锋一上来就谈经济问题。但第二天,就发生了变化,大家不谈具体的经济,而是强烈要求从根本上拨乱反正,扫除阻碍思想解放的绊脚石,肃清“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恶劣后果和影响。特别是11月12日陈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从有关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冤案谈到平反冤假错案,解放干部,他的发言引起巨大反响,大家积存已久的心里话就像开闸之水,一下子倾出来,汇成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彻底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会议气氛之热烈,是历次党的会议少有的。——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杜星垣回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12.13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成果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平反冤假错案 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 审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为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使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顺序变化说明了什么?长期存在的经济困境从1957年到1979年,宝安(深圳前身)共出现4次大规模外逃浪潮:第一次,外逃5千人。第二次,外逃1.9万人。第三次,外逃2万人。第四次,外逃3万人。 ——陈秉安《大逃港》1977年11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深圳视察。在听取广东省领导汇报逃港问题时,邓小平突然插话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这件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老百姓用脚选择!1979年春,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到小岗村视察,“包干到户”发起者之一的严俊昌问道:“万书记可能准我们多干几年?”万里答复:“地方批你干一年,我批你干三年。”我们分田到户,……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农民自发的实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二、借势破局 19781975197619771978邓的整顿在徘徊中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4个特区1982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珠海深圳汕头厦门澳门香港“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 ” ——邓小平引进来: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1978年,广场上的自行车、三轮车1983年,两男子正把洗衣机搬回家天安门广场日常的变化,时代的气息1978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历史现场171984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凤阳县的粮食产量:1978年0.77亿公斤1980年5.02亿公斤1981年6.70亿公斤1982年7.15亿公斤1980年,深圳蛇口国贸大厦竣工,创造了平均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完全消失了!”三、顺势布局 19841978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19824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共十二大◎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84年到2017年,海外宁波帮人士向宁波捐赠4137笔,总捐款额20.07亿元人民币;投资方面,从1984年到2017年,宁波引进侨资企业8100余家,总投资约5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来自宁波帮人士。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北戴河听取谷牧同志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的汇报,在谈到宁波工作时他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三、顺势布局 19841978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19824个特区1987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于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没有活力的境遇……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放权不能只限于上层地区部门之间的权力转移,更重要的是把权力落实到基层企业。——《请给我们松绑》,1983年3月23日《福建日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2、3)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1985年,张瑞敏将76台有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随后他颁布了13条纪律,比如不准早退等等,并从德国引进一条先进的冰箱生产线,他带领团队到德国学习,若干年后,一个全球五百强企业横空出世……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三、顺势布局 19841978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19824个特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1990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则指1990年开放的上海浦东。浦东开发开放北京九龙浦东“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邓小平引进来走出去结合三、顺势布局 19841978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19824个特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1990浦东开发开放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请据地图举例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立体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历史现场181989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一年的天安门广场没有举行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1978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19824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7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1992四、强势控局 1992◎1992年1月25日邓小平抵达蛇口,准备乘船去珠海,临行前再次嘱托深圳市领导:“你们的步子一定要更快一些,胆子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南方谈话从1993年到2002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从政策调整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王东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创造》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改革目标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2010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单一公有制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式现代化转向全方位开放式现代化的新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借力发展”:借经济全球化之力“转轨发展”“松绑发展”: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历史现场191997年2月24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历史现场201997年6月30日晚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五、遗计收局 19971980初19841987“一国两制”提出19921997“我争取活到1997年,就是要中国收回香港的时候,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1979199319992005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未来,香港政治必然只有在“一国”的核心利益得到有效维护的情况下,“两制”才有充分繁荣发展的可能……“五十年不变”的承诺,是香港社会在回归前的政治定心丸和止痛剂;但“五十年不变”也是八十年代中国领导人对未来的 期许,源自对中国内地自身发展速度的自信,相信两地终究“殊途同归”。——阎小骏《香港治与乱 2047的政治想象》五、遗计收局 19971980初19841987一国两制提出199219971979199319992005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告台湾同胞书》◎分析该版新闻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1975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的问题,这是一个主权问题。不能设想中国人民会同意以任何形式把台湾从中国国土上分割出去,这不可能”。1980年邓小平会见美籍华裔学者陈树柏(他父亲是国民党元老)时说:“统一是大势所趋,问题是我们这一代还是下一代。我想由我们这一代交账为好。不行,还有你们一代。希望早一点。这方面需要慢慢积累。八十年代我们每一天都把统一摆在议事日程上”。五、遗计收局 19971980初19841987一国两制提出199219971979199319992005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反分裂国家法》◎两岸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五、遗计收局 19972015年11月7日2005年4月29日2008年两岸“三通”迈开实质性步伐五、遗计收局 1997四、强势控局 1992三、顺势布局 1984二、借势破局 1978一、逆境谋局 1975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改革要与对外开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改革需要有高超的智慧、宏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当时上海等城市负担了国家开支的大部分,但当《基本法》草案在这些城市作咨询时,尽管内里有豁免香港向中央政府缴税的条文,但这些城市仍然毫无保留地赞同该草案。——2019年11月28日梁振英演讲《中国的成就及其未来展望》“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1989.9)你能从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设计中获得哪些启示?大气格局!1997年2月24日目送邓小平遗体的首都群众1984年10月1日目参加国庆游行的北大学生再道一声,小平您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