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1.辽朝——契丹族2.西夏——党项族3.金朝——女真族4.元朝——蒙古族(916-1125)(1115-1234)(1038-1227)(1271-1368)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辽朝耶律阿保机(1)契丹国(辽)的建立时间:公元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发源地:辽河上游《契丹还猎图》 述律太后(2)官制:南、北面官制②特点:因俗而治“契丹……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大辽南院大王萧峰①内容: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3)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2.西夏民族:党项族(羌人分支)建立者:李元昊时间:公元1038年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发源地:今陕北、宁夏一带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名称。西夏货币西夏文3.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和平局面西夏名义上向辽和北宋称臣,但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二.金朝入主中原1.金的建立(1)民族:女真族(前身“黑水靺鞨”)(3)建立者:完颜阿骨打(4)时间:公元1115年(5)都城:会宁府(上京)——中都(2)发源地: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女真金2.金灭辽(1125年)与金灭北宋(1127年)其人,则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善骑,上下崖壁如飞;济江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射猎,每见鸟兽之踪,能蹑而推之,得其潜伏之所。——《三朝北盟会编》1127年,“靖康之变”,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例.下列四幅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中,符合公元1126年的形势的是:B3.金朝迁都:1153年,迁都燕京,将其改名为中都①内容: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丁出征。②性质: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③效果:节约了财政开支;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4.金朝的制度(2)猛安谋克制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5.金朝的鼎盛金世宗曾感叹说:“女直本尚纯朴,今之风俗,日薄一日,朕甚悯焉”“其金人与亲戚泣别,自谓极边,有往而不返之意,其军畏怯如此”。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民族:蒙古族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时间:公元1206年(1)建立(一)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东海海南河黄长江江龙黑斡难河大翰耳朵中都1234年灭金临安中兴银川北京杭州蒙古金夏西南宋辽西大理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南京蔡州襄阳长江厓山蒙古军进攻金、西辽、西夏、大理路线元军进攻南宋路线1253年灭大理蕃吐1246年灭吐蕃(2)扩张:先后灭西辽、西夏、金,收服吐蕃,兼并云南大理政权蒙古西征(3)三次西征:到达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1)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定国号“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四大汗国(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忽必烈东海海南河黄长江江龙黑斡难河大翰耳朵中都临安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力量,统一了全国。中兴银川北京杭州1276年灭南宋蒙古金夏西南宋辽西大理南京蔡州襄阳长江厓山蒙古军进攻金、西辽、西夏、大理路线元军进攻南宋路线蕃吐(2)统一:1276年攻占临安,1279年完成统一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赞》(文天祥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忽必烈是欣赏文天祥的,这是一个杰出人物对另一个杰出人物由衷的器重,他希望文天祥以对宋朝的忠诚来为新兴的元朝效忠出力,表现出一个一统天下的开国明君在网罗人才上的宽广胸怀。但是,倘若文天祥腆颜改事新朝,他就失去了流芳百世的固有价值,也就不再是后人心目中一身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虞云国文丞相祠元朝的疆域(二)元朝的统治①驿道:以大都为中心②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③急递铺:传递文书。1.驿传制度元代急递铺令牌皇帝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部部部部部部吏户礼兵刑工2.中央官制:中书省一省制“帝中国当行中国事”3.地方:行省制度(1)设置行中书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0个行省中书省直辖区域(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天津等)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②大事受制于中央;(2)特点①辖区广大,权力较大;③设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3)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佛教事务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4.边疆管理例.唐朝在西北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边疆地区在服从唐朝政府政令的前提下可以保留现行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元朝时设置行政机构,将西北地区纳入了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制定赋税制度,把经营西北地区纳入了国家建设计划之中。这一变化( )A.呈现出边疆内地一体化的管理趋势B.反映出国家治理模式的多样化特点C.得益于边疆民族对中原文明的推崇D.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边理念A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1.民族杂居、融合:蒙古族、回回(回族)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蒙古部落蒙古族回回四.元朝的民族关系等级 名称 民族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第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包括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南部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2.民族政策:“四等人制”3.元末农民起义:14世纪中叶红巾军起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