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利比亚撤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时代)1.1984年-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1990年“七五”计划(1986-1990年)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3.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银河-I”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一座高能加速器)4.重大工程建设: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李政道和杨振宁(二)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时代)1.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98年特大洪水灾害等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材料1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出口,从多方面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兑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材料2 抗洪抢险斗争:1998年夏,我国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彻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2.2000年,“九五”计划(1996-2000年)完成: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3.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1999年,“神威I”计算机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次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4.重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三峡水电站青藏铁路(三)21世纪初(胡锦涛时代)1.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国家战胜非典疫情(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2.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3.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告别田赋鼎”4.科技领域的成就(1)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神舟七号”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嫦娥一号”首次完成绕月探测(2)到2011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二.“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一国:一个中国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则性两制: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灵活性(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两种社会制度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永久割让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永久割让九龙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新界1553年,葡萄牙用欺骗手段私自居留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取得定居权1887年,葡萄牙强行占据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由来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意义: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2)实践(3)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促进港澳经济繁荣A.中央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B.深化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①措施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关于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促进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货物、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实现了港澳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同时,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个人赴港澳旅游,扩大人民币在香港、澳门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②意义: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九二共识”“汪辜会谈”1992年11月1993年4月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特点:对立隔绝到交往合作;以民间促官方。两岸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李登辉和陈水扁蔡英文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将反对和遏制“台独”摆在突出位置《反分裂国家法》胡连会“三通”实现2005年3月2005年4月2008年12月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表明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通商、通航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1978——2012的外交成就)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的调整(1)目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2)依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论断①中国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②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③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④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3)成果:①1978年,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②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54个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中国外交得到全方位发展,一个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4)意义:2.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之交: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1)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2)同美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一时期,我国向国际社会提出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 …… 倡导并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共产党简史》王伟烈士(3)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并推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4)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5)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3.进入21世纪(到2011年):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1)总体布局:(2)外交成就:①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中俄关系高水平发展,周边关系取得突破。②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③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⑤从2009年开始,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⑥积极参与安全与反恐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