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历史现场1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头可断,青岛不可失”“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请你配音1947年5月20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历史现场2请配说明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P152),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历史现场3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请你配音“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第一集(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天安门广场的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分期19491956196619761978过渡时期全面建设十年文革两年徘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一、何为新生:新中国的性质与成立意义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间、地点 1949.9.21;北平任务 筹建新中国参会 人员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内容 (1)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3)作出关于国都、国旗、国歌、纪年的决议。广泛的代表性临时宪法的性质毛泽东:“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特邀代表为一些国民党元老和前军政要员,如宋庆龄、张治中、傅作义、邵力子等,由中共中央直接邀请,不必经民主党派讨论。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中国成立有何历史意义?一、何为新生:新中国的性质与成立意义历史现场41950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节前夕,北京市公安局报告,破获了一起境外敌对势力勾结国民党特务企图在国庆庆典时炮轰天安门,暗杀新中国领导人的案件。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图们江!1.军事举措二、巩固新生:新中国的军事与经济举措(1)追歼残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城市 解放时间贵阳 1949.11重庆 1949.11昆明 1949.12长沙 1949.12海口 1950.4舟山 1950.5拉萨 1951.5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毛泽东:“我是主张派兵出国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先派别人儿子去前线打仗,还算什么领导人呢?”二、巩固新生:新中国的军事与经济举措2.经济举措(1)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2)打击投机分子,稳定物价与社会秩序《中华人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物价趋于稳定1949年5月30日,《解放日报》 报道大批粮、煤运抵上海毛泽东: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米棉之战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声明政策 含义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世界各国建交情况1949年(10个):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1950年(9个):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列支敦士登1951年(1个):巴基斯坦1952年(0个)1953年(0个)思考:为什么不再有新的国家接纳新中国?三、接纳新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左三)的热烈欢迎。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倡议——1955年修改确定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中印、中缅双方总理联合声明亚非(万隆)会议上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接纳新生: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转变3.走向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最终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重要标志。——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我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求同存异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世界各国建交情况1949年(10个):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1950年(9个):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列支敦士登1951年(1个):巴基斯坦1952年(0个)1953年(0个)1954年:挪威、英国(代办)、荷兰(代办)1955年: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历史现场51953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1954年5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历史现场6四、再造新生:向社会主义过渡“一化”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三改”三大改造(1953-195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1952年底、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变化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公有制 经济工商业资本主义公有制经济其他经济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五计划成就图长春沈阳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宝成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历史现场71954年9月20日晚的北京天安门广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历史现场8北京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左图为工商界代表、北京同仁堂店主乐松生向毛主席献报喜信。1956年1月15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提供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提供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肃清残敌 剿匪反霸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稳定物价 恢复经济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五项原则 两次会议国内国外巩固新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和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奠定一定经济基础小结:过渡时期 /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1956)建立新政权一化三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五四宪法三大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协会议开国大典毛泽东思想指导历史现场9天安门广场的记忆中唯一一次在大雨中进行的国庆阅兵,国产解放牌汽车首次亮相。对年轻的共和国来说,这场雨宛如新生儿的洗礼,也昭示着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前行道路上的艰辛……1956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