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9世纪
庄园开始流行
10世纪起
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
很多城市变成废墟
旧城市开始复苏
新城市不断产生
⑴时间
90%人口生活在庄园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中世纪西欧的农业……重犁、三田制和荒田和荒地的开垦,他们构成中古西欧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景象。……10世纪后半期起西欧耕地面积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增加……11—13世纪西欧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商业手工业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粮食原料,刺激了消费,从而扩大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九世纪末起,西欧城市就已经开始逐渐增多,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大量出现。许多旧城市也增加了人口,扩大了规模。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1.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
⑵背景/原因
三田制
农业技术提高
人口增长
手工业、商业发展
剩余产品增加
旧城市复苏 新城市产生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
⑶代表城市
伦敦
巴黎
米兰
威尼斯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
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一般在5000以下。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
相关史事
P42
⑷城市特点
①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②规模小,人口少
③以手工业、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佛罗伦萨(意)
科隆(德)
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比较
据统计,唐都长安人口有100万;北宋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南宋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元朝中后期元大都,人口超过了110万。
中世纪欧洲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
思想 神权至上 王权至上
规模 规模小,人口少 规模大,人口多
性质 工商业活动中心 政治中心→工商业中心
作用 便利商品流通 产生商业聚合效应 国家的政治中心
以控制周边地区
布局 呈开放式格局 布局较规整
有中轴线定位
自治权 一般有较大自治权 一般没有自治权
英国伦敦人口:4万
法国巴黎人口:6万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多年。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相关史事
P43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2.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
⑴原因: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城市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⑵手段/途径:
金钱赎买 ;
武力斗争
⑶典型城市:
琅城(法兰西)
⑷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标志: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3.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名称 权 利 关 系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
设立城市法庭。
自治城市一定是自由城市,自由城市不一定是自治城市。自治城市的权力大于自由城市。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影响
①削弱了割据势力,获得城市的拥护,有利于巩固王权;
②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封建经济解体。
③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进步性:
局限性: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4.城市的居民
基本居民
手工工匠
商人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专事商业和贸易, 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农奴
农民
进入城市,
住满一年零一天
来源
条件?
自由人
市民阶层
工商业繁荣
城市发展
大手工业
作坊主
富商
银行家
早期的资产阶级
阶层
分化
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逐渐瓦解
为西欧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
壹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5.城市行会
相关史事
P44
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
⑴目的:
⑵类型:
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
加入行会:
佛罗伦萨羊毛行会标志
裁缝
面包师
铁匠
贰 ·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兴起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1.大学的兴起
11世纪后
西欧教育与学术
出现新的气象
12世纪兴起
经济发展
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传播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
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
贰 ·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兴起
2.西欧早期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意)
巴黎大学(法)
牛津大学(英)
贰 ·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兴起
2.大学的发展
12世纪
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
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13世纪
巴黎出现教会学校
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支持,自治权利得保证
支持
选举
教会
教会学校
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授课许可证
会长
教师行会
管理
大学取得自治权利
罗马教皇
国王
支持大学
不允许异端言论
希望大学
成为教育文化中心
贰 ·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兴起
3.大学的自治地位: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
教育自主权
材料1:1158 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发布旨谕,维护波洛尼亚大学师生的利益……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均由大学审理。
材料2:1385 年海德堡大学成立时,苏格兰国王洛伯特一世授予师生在其境内免于“任何义务、征集、贡物或其他任何苛税”。
材料3:师生不满所在地的城市或教会权威时,或在教学研究自由遭到无理干预时,可罢课罢教或迁校以示抗议。
贰 ·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兴起
4.大学的课程:
⑴课程
②专业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七艺)
法学、医学、神学
⑵评价
①基础课程:
局限性:大学课程设置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进步性: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材料1:神学院是巴黎大学最高级学院,研究基督教教义与哲学,在中世纪学术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
材料2: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的大学
兴起:
争取自由自治的斗争:
城市居民:
10世纪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手工业者
商人
兴起:
发展:
自治权利:
课程设置:
12世纪
“最美好的花朵”
教会和国王的支持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评价:
市民阶层形成
早期资产阶级
社会生产力提高
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城市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的繁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