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知识体系哲学文化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内涵与功能民族性与多样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导入新课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有什么影响?观点一: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观点二: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胡适康有为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化,坚定学生自身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科学精神】辩证看待外来文化,树立全球视野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公共参与】通过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外来文化守旧主义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和新文化。封闭主义(2)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危害: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民族虚无主义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启示: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倾向。思考探究谈谈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 “拿来”什么?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010203(2)学习借鉴拓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含义 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产品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产品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生产目的 生产公共产品,有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 生产商品,以营利为目的。资本来源 国家或社会 企业机构性质 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运营机制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调控方式 直接 间接联系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思考探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借鉴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的关系。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外来文化。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1.原因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2.要求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不忘本来)“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吸收外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总结(1)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角度)(3)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5)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课堂小结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1.电视剧《问苍茫》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青春之路起笔,讲述早期共产党人矢志不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追随者逐步成长为先行者和开拓者的过程。剧作以极具代入感的镜头语言,用与时俱进的审美表达,赋彩主旋律作品厚重的内涵、深刻的意蕴,最终实现对观众的精神引领。这启示文艺创作者要( )①立足中国国情,挖掘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②厚植红色基因,擦亮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③融通中外资源,丰富革命文化的呈现方式④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成为文化发展的主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2.“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坚实深厚的文化根基②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确立优秀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④要否定外来文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课堂练习3.唐文化的宏大气魄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医术、建筑艺术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朝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①对吸收的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整合创新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走向统一④坚持开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课堂练习4.实验京剧《浮士德》根据歌德原著第一部改编成京剧文本,是“以中国语汇讲述世界故事”的成功尝试。实验京剧《图兰朵公主》以京剧艺术为本体,融合中西方戏剧、音乐元素,全新解读“中国公主”的动人传说。这些实验京剧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他们为中国京剧丰富的表现手段、高难度的表演技巧以及华丽的服饰装扮而惊叹。这启示我们( )①要借鉴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机制②要在文化交流对话中保持开放的心态③外来文化中国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5.亲子音乐舞台剧《敦煌奇妙夜》的创作过程中,东方的美学与西方的表现手法充分融合,以东方写意美学的形式,将敦煌文化特有的绘画、音乐、舞蹈、建筑和彩塑等元素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们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有了立体丰富的理解。正确运用西方的表现手法时,我们应该(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成果B.消除中西文化差异,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C.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D.保持开放的心态,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趋同C课堂练习6.有人称七夕节为“中国爱情节”,并呼吁抵御西方情人节的“入侵”。对此,民俗专家表示,这两个节日不应“水火不容”,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角度,民俗专家的观点启示我们必须( )A.正确对待外来文化B.借鉴世界各国文化成果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图谋A课堂练习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