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解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的第三课《我是一张纸》,教材通过图片和话题提示学生了解纸张的来源以及纸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促使儿童明白纸张来之不易,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还意识不到由于纸张的浪费造成的环境问题,所以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去帮助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并将节约用纸的行为落实到行动中。设计思想在本课的设计上我主要通过情境体验、素材收集、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纸张的相关知识,体验纸张的文化历史和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四、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找纸等活动,感受纸的无处不在。2.通过视频了解纸张的来源和制作过程,知道纸张来之不易。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游戏、找纸等活动,感受纸的无处不在。难点:通过视频了解纸张的来源和制作过程,知道纸张来之不易。方法与策略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老师: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纸)2.别看这小小的一张纸,它的世界大有乾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我是一张纸》。(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生活离不开纸1.同学们看,我们的纸朋友它来了。2.哇!这么神奇啊,让我们赶紧找找看吧!3.纸宝就藏在这四幅图里,看看谁能识破纸宝的变身术?4.同学们找得可真仔细啊,我们去问问纸宝是否满意吧。5.同学们,捉迷藏游戏还没结束,赶快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从哪些地方找到纸了呢?6.学生分享,老师点评。7.看来,同学们都是捉迷藏的大玩家。不管是校园还是家里,我们都能找到纸的身影。纸真是无处不在啊。(板书)活动二:给纸分分类1.这么多的纸,其实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类,分别是学习用纸,装饰用纸和生活用纸,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把我们课前找到的所有纸制品试着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2.请代表进行分享(按照黑板的例子)。3.老师补充。(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纸的影子,纸宝的家族还真是庞大呀。)活动三:体会纸的重要性1.播放语音2.同学们,纸都有哪些作用呢?学生自由分享。3.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美化环境、便利生活,清洁卫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做传播文化的媒介。可见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广泛。(板书)活动四:探索纸的产生⒈那纸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跟随纸宝,一起回到2000多年前,一探究竟。2.播放视频。回答问题。古人造纸主要用到了哪些原料,又是如何制作的呢?(请生回答)3.从蚕丝到旧麻、树皮,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让造纸术成为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4.那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如今用的纸又是用什么制作的呢?一起在课本43页找找信息。5.老师补充。(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种原料以外,我们生活里的麦秸秆、香蕉秆、甘蔗渣等都可作造纸的原料,但现代最主要、最广泛的造纸原料依然是树木。)6.那树木是怎么变成纸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7.同桌合作,拼一拼,说一说现代造纸流程。8.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能制造出纸,可见纸真是来之不易啊。(板书)9.其实来之不易不仅是指工序上的复杂,还因为造纸的主要原料是谁呀?(树木)10.出示树的图片,那你知道像这样的一棵成年大树要长多少年吗?学生猜。(大概需要20年)11.一棵20岁的成年大树又能制造出多少张纸呢?学生猜,再公布数字。(大约3000张)12.老师课前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我们全校师生接近1200人,那么一天的用纸量大约是3000张,相当于要消耗掉几棵大树?(一棵)13.这些纸我们每天都在用,意味着树木每天都会减少。图片展示:一棵两棵。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14.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节约每一张纸,就是在保护每一棵树。那在生活中到底该怎么去做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接着讨论。(三)作业布置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纸宝”,请你给它写一张留言条,分享一下你今天的学习感受。九、板书设计11.我是一张纸无处不在 用途广泛来之不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