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徽标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1992年,各国领导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2012年,联合国再次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图为这次会议的徽标:红色人形代表社会公平,蓝色曲线代表经济增长,绿色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地球,形象地揭示了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
了解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一战”
“二战”
十月革命
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留下了空间。
二战之后的70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和冲突,最后基本得到了政治解决。
和平与发展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000万人因为饥饿和瘟疫而死亡。交战国直接用于战争费用为1805亿美元,间接战争费用为1516亿美元。
——选修3《战争与和平》18页
墓地与伤兵
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的运动日益高涨 ——教材87页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共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二战苏德士兵墓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二战各国损失比较》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 的时代特征。
——教材学习聚焦
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
共同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知识拓展】东西问题、南北问题
①东、西是指两大集团,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中,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政治问题。
②南北问题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问题。
重点探讨
如何理解邓小平这段话?
理解:①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与世界各国利益休戚与共,需要各国一起面对,共同维护和推动;②维护和平需要东西方国家的共同努力,少数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既不利于其他国家,也不利于自身发展;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也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这是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1、表现
《铸剑为犁》雕像
联合国
(1)和平的表现:
①二战后至今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能得到政治解决。
②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2)发展的表现:
①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改变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②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2、长期和平带来的积极影响
1.世界发展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面貌促进了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面貌。
2.第三世界的崛起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和平
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促和平,求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发展的前提。……中国人民将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
江泽民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
胡锦涛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习近平
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1.发展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对峙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士兵
叙利亚战火摧毁的家园和生命
2、和平安全方面
①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2011年湄公河惨案的首犯糯康被移交中国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
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与福岛核泄漏
②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2、和平安全方面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愈演愈烈的南极科考与资源勘探;
环北冰洋各国对北极资源的声索
③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日趋激烈
2、和平安全方面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漫画《特朗普的伊朗方案》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2、和平安全方面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世界方案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继续发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面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1)当前全球治理形势
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的徽标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1)全球层面:
二十国集团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
2)地区层面:
上海合作组织、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新开发银行
二十国集团
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参与
1.世界方案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面对全球问题的治理,中国提出了什么方案?
2.中国方案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
海上丝绸之路
+
=
一带一路
(3)实践
亚投行创世成员国地图
①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
②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
2.中国方案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谈一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有人这样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 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 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教材142页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而中国的继续发展也需要世界,同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中国梦”的实现也将为世界带来红利。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
发展
前提
保障
推动
合作
共赢
前提
保障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本课小结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1、概念
2、表现
1、全球治理
2、中国方案
1、发展问题
2、和平问题
3、原因
3、启示
一、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时代问题——危机与挑战
三、时代潮流——合作与共赢
1.据统计,在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 200万人。2009年纪念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D.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头号敌人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东、南亚和非洲的难民问题是因为战争、民族、宗教以及恐怖主义导致,可见当时安全问题依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故B项正确;难民反映出部分地区生存环境恶化,但不能证明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C项内容,排除;造成难民的原因有多重因素,而非恐怖主义这一单一因素,排除D项。]
2.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  )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
B [材料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限于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故B项符合题意;当今世界,美国并未丧失超级大国地位,故C项错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达成广泛共识并不能说明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故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