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以战胜同盟国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消息传来,人们欣喜若狂,14日在天安门召开庆祝大会,规定从14日到l6日,28日到30日为举行庆祝活动日。28日北洋政府特开大会庆祝战胜,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盛大的中外军队阅兵式,并鸣礼炮108响。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收回山东的正义要求克林德碑(一)五四运动一代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以流利的英文驳斥日本的全权代表牧野,赢得国际声誉2.过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北京学生集会、游行、示威许德珩:“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上海工人罢工,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过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5月4日-6月3日6月初以后北京上海学生工人集会、游行罢课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对德和约,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4.评价:(1)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开端;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影响: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名称 性质 任务 领导阶级 结果 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传播时间:十月革命后,开始广泛传播(1)十月革命的启发(2)五四运动的实践(3)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2.背景1919年7月25日,时任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的加拉罕以苏俄“代理外交总长”的名义发表了宣言,“宣布废除与日本、中国和以前各协约国所缔结的秘密条约”,把沙皇政府“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人民”,废弃一切在华特权,并明确宣布放弃中东铁路的一切要求。苏俄的对华宣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3.传播中心:北京和上海1919年6月23日,以陈独秀行为不检,影响学校声誉为由,蔡元培等会议免除陈文科学长职,要求陈以请长假离校。濮清泉:“陈独秀谈起女人来,眉飞色舞,隽语风生,说某个眉清目秀,一往情深;某个皮肤细腻,红白均匀;某个又是外秀内丑,一谈几个小时,也无倦容。德性如此,无法劝他改正。”4.传播方式(1)著书立说:李大钊,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2)组织团体:李大钊,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翻译书籍: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4)共产国际的帮助维经斯基(1)时间:1921年7月23-31日(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2.成立:中共 “一大”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地区代 表 姓 名上海李达 李汉俊北京张国焘 刘仁静长沙毛泽东 何叔衡武汉董必武 陈潭秋济南王尽美 邓恩铭广州陈公博 包惠僧旅日周佛海代表人物:代表13人上排左起: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下排左起: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据陈公博的回忆:“7月31日那天早上,我在睡梦中忽听到一声尖叫……”周佛海也回忆说:“公博当时正带着新婚夫人度蜜月,住大东旅社……哪知他隔壁的房中,当晚发生了一件奸杀案。”中共一大时间的确定案件与中共一大风马牛不相及,在性质上没有任何联系,但时间上的巧合,对考证一大日期还是有用的。通过逐日翻阅上海的几家报纸,邵维正很快在《申报》等报纸上查出“大东旅馆发现情杀案”的记载,发生的时间,确系1921年7月31日凌晨。(3)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纲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选举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4)意义:①开天辟地的大事;②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坚强领导力量正确前进方向强大凝聚力量光明发展前景(2)最低纲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1)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即反帝反封建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那年冬天,(注:1922年,应该是7月、夏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毛泽东自述》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①共产党的需要: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遭遇严重挫折,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京汉铁路大罢工工人运动被镇压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通过国共合作决议②国民党的需要:孙中山与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五四运动后,孙中山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③外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唯一对我们南方政府表示援助的,是俄国的苏维埃政府。——孙中山(2)国共合作的实现:①标志: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广州)②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③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中共最低纲领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吸收共产党反帝反封建思想,与中共最低纲领一致)2.国民革命(1924-1927)(1)兴起:国民党一大,1924年提出新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①内容:②意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2)黄埔军校的建立与国民党的崛起年轻时的蒋介石孙中山和蒋介石左为何应钦,右为廖仲恺。办学特点: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同等重要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教官:周恩来、陈毅、聂荣臻、叶剑英学员:一期:陈赓、徐向前、左权(烈士)四期:林彪五期:许光达六期:罗瑞卿一期:宋希濂、胡宗南、杜聿明、黄维三期:曾泽生、戴安澜、王竣四期:张灵甫、胡琏五期:王剑岳、梁希贤、陈文杞六期:戴 笠、王 诤、孙明瑾另外还有:蔡炳炎、毛人凤、谢晋元、郭汝瑰、廖耀湘黄埔英才(3)发展:①建立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②两次东征,消灭军阀陈炯明势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4)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骑马阅兵北伐战争前形势图浙江福建河南上海北京江西江苏直隶广东广西湖南安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广东广西(4)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意义: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了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5)失败:①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上海,四·一二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武汉,“分共”②失败原因:A.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B.主观: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