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二章 电路及其应用4. 实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第2课时 实验:测量金属的电阻率核心素养:1.掌握测量金属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2.能够应用伏安法测量电阻。3.能 够运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能设计表格,会分析实验数据,形成结论。4.能独立撰写 实验报告,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分析误差。第*页研习任务一 实验原理和操作教材 认知1. 实验目的(1)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2)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2. 实验器材待测金属丝、 、 、电压表、 、学生电源、 开关、 和导线若干。毫米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 ②伏安法测电阻电流表的接法 内接法 外接法电路误差分析适用条件 R RA R RV毫米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研习 经典[典例1]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 值d= mm。甲[解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示数为零,可动刻度示数为38.7×0.01 mm= 0.387 mm,故 d=0.387 mm。0.387(0.386~0.388均可) (2)请根据如图乙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丙中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 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时接通电路后的电流最小。乙 丙[答案](2)见解析图[解析](2)接法如图所示, 第*页研习任务二 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注意事项教材 认知1. 数据处理(1)公式法求电阻:测量多组 、 值,求出对应的电阻后取平均 值,不能对电流、电压取平均值。(2)图像法求电阻:作出U-I图像,由图像的 求出电阻值,在设定标度时 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 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电压 电流 斜率 2. 误差分析(1)电阻丝通电时温度升高,使所测电阻率比常温下电阻率略大。(2)电阻丝长度及电阻丝直径测量不准确。3. 注意事项(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前测导线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 连入电路的金属丝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2)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 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3)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采用U-I图像法求出 电阻。研习 经典[典例2]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 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 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39.8×0.01 mm=0.398 mm。0.398(0.397~0.399均正确)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3 V)、电流表、电压 表、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按照图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次数 1 2 3 4 5 6 7U/V 0.10 0.30 0.70 1.00 1.50 1.80 2.30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3)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 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 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 Ω(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4.4(4.3~4.7均可) [解析](3)图线应过原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 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偏离较远的 点应舍去,如图所示。图线的斜率表示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 Rx≈4.4 Ω。(4)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 。(π取3.14)A. 1×10-2 Ω·m B. 1×10-3 Ω·mC. 1×10-6 Ω·m D. 1×10-8 Ω·mC 第*页研习任务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典例3] 某小组探究未知金属丝的电阻率,根据实验需要已选用了规格和量程合适 的器材,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实验。甲 乙 丙[解析] (1)金属丝直径为5.5 mm+19.3×0.01 mm=5.693 mm;(2)按图乙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先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片P置于a端;5.693(5.691~5.695均可) 研习 经典(3)接着将单刀双掷开关S1掷向1,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如图乙电流表读数 为 A,然后断开S2;[解析](3)最小刻度为0.02 A,则电流表读数为0.28 A;(4)电阻箱R1的阻值调至较大,将单刀双掷开关S1掷向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 不变,闭合开关S2,调电阻箱使得电流表读数逐渐增大到上一步读数,记录电阻箱读 数为R;0.28 R 第*页课时作业1. 某同学要测量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均匀电阻丝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甲 乙 丙(1)用游标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知其长度L = mm。解析:(1)由图甲所示可知,游标卡尺主尺示数为13 mm,游标尺示数为15×0.05 mm=0.75 mm,游标卡尺示数为13 mm+0.75 mm=13.75 mm。13.75 [基础训练]1234(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其直径D= mm。解析:(2)由图乙所示可知,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示数为0.5 mm,可动刻度示数为 45.0×0.01 mm=0.450 mm,螺旋测微器示数为0.5 mm+0.450 mm=0.950 mm。0.950 1234(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粗测此电阻丝的电阻,表盘 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其阻值约为R0= Ω。解析:(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由图丙所示可知,电阻阻值为11×10 Ω =110 Ω。110 12342.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测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 径为 mm。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2.5 mm+43.7×0.01 mm=2.937 mm。2.937 甲 乙1234(2)用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压和电流时的读数 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 A。解析:(2)因电压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1 V,所以应估读到0.01 V,所以电压表的读 数为U=2.60 V;同理,电流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02 A,应估读到0.01 A,所以电流 表的读数为I=0.52 A。2.60 0.52 1234(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 m。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得这种材料的电 阻率为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2×10-5 12343. 某同学欲测量一段金属丝Rx的电阻率,待测金属丝粗细均匀,阻值约为100 Ω。备 选器材如下:A. 量程为0~50 mA、内阻约为50 Ω的电流表B. 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0.2 Ω的电流表C. 量程为0~5 V、内阻约为15 kΩ的电压表D. 最大阻值为10 Ω、额定电流为2 A的滑动变阻器RE. 电动势为E=5 V、内阻很小的直流电源F.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G. 螺旋测微器,刻度尺1234(1)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金属丝的直径D如图所示,则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为 mm。解析:(1)螺旋测微器读数5.5 mm+0.400 mm=5.900 mm。(2)为了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率,电流表应选用 (填“A”或 “B”)。5.900(±0.001) A 1234(3)为了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下列电路图正确的是 (填正确 答案标号)。A BC DB 1234(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1234[能力提升]4. (1)用伏安法测量约5 Ω左右的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可供 选择:A. 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15 kΩ)B. 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75 kΩ)C. 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约0.2 Ω)D. 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1 Ω)E. 滑动变阻器R1(0~20 Ω,0.6 A)F. 滑动变阻器R2(0~2 000 Ω,0.6 A)G. 电池组E(电动势3 V)H. 开关S,导线若干1234为了能测得多组实验数据,并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电压表应选用 ,电流表 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A D E 1234(2)某兴趣小组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铅笔芯的多组电流I和电 压U的数值,并分别描绘了U-I图像,如图甲所示。其中,用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是 用 (填“实线”或“虚线”)表示的图像,并由此得到这段铅笔芯的电阻 值为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虚线 3.1 图甲1234图乙 1234(4)图丙中已经根据图乙电路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最 左端。请完成实物间的连线。答案:(4)图见解析图丙解析: (4)根据图乙电路图,实物连线如图所示123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