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思考:结合单元导语,请问早期人类的食物获取方式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第一阶段:食物采集、渔猎(旧石器时代——打制)思考:此时期社会生产特点?生产力低下有何表现?食物工具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①植物:植物的果实和茎叶②动物: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木、骨、石等材料制作采集、渔猎已经学会用火:用火取暖、烧烤食物迁徙群居女性地位高,为群居人们提供大部分食物(母系氏族社会)思考:食物采光了怎么办?思考:怎么吃食物?思考:如此落后的生产工具,单凭一个人能生存下去吗?思考:采集、渔猎的生产方式,凸显什么的重要性?劳动力是如何产生的?回忆:结合史纲上,回忆此时期的中国有哪些代表猿人?代表【史纲上】:①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铲形门齿化石)②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思考:结合左表,概括此阶段的特点?生产力低下人被动从属自然蒙昧时代女性地位高—、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第二阶段:食物生产(新石器时代——打磨)【思考点】P3: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生产方式:采集捕猎生产工具:木、骨、石居住方式:迁徙、群居文明程度:蒙昧时代农耕、畜牧磨制工具定居、聚落文明时代思考: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大约1万年前,农业(农耕、畜牧)出现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思考:概括此阶段的特点?生产力发展人主动改造自然文明时代男性地位高材料一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淮南子·修务训》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班固《白虎通义·号》—、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第二阶段:食物生产(新石器时代——打磨)思考: 上面两段材料对农业起源的解释有何不同?材料一认为因为人类茹草饮水,容易生病中毒,神农于是发明农业材料二认为由于人口增长,禽兽不足,神农于是发明农业思考: 由此可见,农业的产生是偶然吗?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生的主要原因—、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第二阶段:食物生产(新石器时代——打磨)探究:从世界范围来看,农耕与畜牧的各地发源?农耕起源于西亚、东亚、中美洲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东亚:中美洲:玉米、甘薯、南瓜等原产地小麦、大麦、豆类作物的原产地北方:黍黄河中上游: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世界上最早中水稻畜牧出现在西亚、中国、南美洲,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西亚:中国:南美洲:距今约9000年前,已经饲养绵羊、山羊距今约8500年前,贾湖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居民饲养猪、狗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骆马南亚:芋头【史纲下】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多样性思考:阅读课本P3,归纳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①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史纲下】促进了文明的产生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③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人口增长思考:阅读课本P3,归纳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由图1到图2,反映了什么?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从迁徙到定居,从搭建临时窝棚到建造长期住所,逐渐形成聚落②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③原始音乐、文学、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人一旦解决物质文明,接下来会干嘛?思考:阅读课本P3,归纳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①天文历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回忆中西方天文历法与数学的成就?思考:阅读课本P6,归纳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理清各种复杂的关系)4.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①私有制、阶级、国家出现②人类开始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男人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开始在生产中处于从属地位)农业手工业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部落首领利用权力将集体财物占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产生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富人与穷人战争奴隶制(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自由民与奴隶国家一些人勤劳致富或者家里劳动力多产生的剩余产品就多感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转型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局部)思考:世界上有哪几大古文明?古代文明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特点:出现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原因: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强【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东亚】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中国文明思考:四大古文明有何共同点?①灌溉农业发达②统治者都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1.文明的共性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学习聚焦】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禽2.文明的个性①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地区 食物生产 社会生活西亚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作物:大麦、小麦家畜:山羊、绵羊、牛等①王室、神庙、官员、贵族、商人等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②《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果园、资金、牲畜、工具粮仓、劳力等可以作为租赁的对象思考:该法典有何性质和实质?性质: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权威①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②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③为控制尼罗河的泛滥,修堤筑坝、挖沟开渠,利用河谷坡度引水灌溉【历史纵横】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文明的个性②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北粟南稻思考:结合地图,分析中国古代粮食生产格局?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文明的个性②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商周:1.土地制度:井田制2.耕作方式:集体耕作3.土地所有权:土地国有(君主、贵族掌握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文明的个性②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春秋战国以后:1.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器推广)3.经济模式:4.经济政策: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5.水利工程: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精耕细作)春秋:【吴国】邗(hán)沟(吴王夫差,江苏,连结长江与淮水)【楚国】芍陂(孙叔敖,安徽,天下第一塘)战国:【秦国】都江堰(李冰父子,四川,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郑国渠(韩国水工郑国,陕西,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芍陂精耕细作: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文明的个性②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秦汉-隋唐:1.技术体系:北方旱田、南方水田2.水利工程:【秦朝】灵渠(岭南地区,沟通离水、湘水)【西汉】井渠法(坎儿井、龙首渠,关中农民发明)灵渠水利灌溉探究: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有何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男耕女织④自给自足⑤精耕细作⑥具有稳定性、落后性、脆弱性1.特点2.原因政治:经济:技术:重农抑商政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回忆:中国古代有哪些农业书籍?【西汉末年】《氾胜之书》总结多种蔬菜栽培技术【史纲上】《汉书·召信臣传》温室栽培的记载【问题探究P7】【东汉后期】《四民月令》总结多种蔬菜栽培技术【史纲上】【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元朝】王祯《农书》集南北农业技术于一体,关于农业工具记载丰富【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③古代希腊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文明的个性①引进作物,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和工商业②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农业技术: ①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②在地力差、不适种植粮食的地方建果园,种葡萄、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食物种类:从西亚引入大麦、小麦土地所有权: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斯巴达人将希洛人变为奴隶,让其承担所有农业劳动④古代罗马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文明的个性食物种类:以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土地所有权:土地国有经济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发展结果: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越来越多的土地,小农逐渐破产⑤美洲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文明的个性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甘薯马铃薯玉米番茄【史纲下】花生【史纲下】南瓜【史纲下】辣椒【史纲下】粮食作物:耕种技术:土地所有权: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阿兹特克人的土地:贵族私有、村社公有每个家庭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回忆:请结合史纲下的内容,回忆美洲文明的农耕技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