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八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01 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历程视角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1.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一集新中国诞生中这样讲道:它彻 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 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人民成为 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材料意在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D. 推动了世界和平局面的形成2. 下面是“一五 ”计划期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 这能够说明“一五 ”计划( C )工业产品 时间 水泥 (万吨) 化肥 (万吨) 矿山设备 (万台) 金属切削机 床(万台)1952年 286 3.9 0.18 1.371957年 686 15.1 5.29 2.8A. 使新中国成为了工业化强国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D. 改善了新中国工业布局3. 小文在美术馆看到了如下油画及其解读。油画描绘的历史事件( )1956年,著名画家刘 海粟创作的油画 这幅作品描绘了上海繁华的南京路地带,人 民群众欢庆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场面。密密麻麻 的队伍载歌载舞地行进着,大片红色在街道上蔓 延而开,尽显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A. 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 标志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改变D. 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完全恢复【解析】考查点:三大改造。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1956年 ”“人民 群众欢庆社会主义改造胜利 ”可知,油画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 相关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符合题意。【答案】A4. 1960年,贺龙元帅考察国防工业时,看到为了尽快上马,建造的不牢 固的空心墙时,生气地说道:“这不是多快好省,这是少慢差费!党要我 管,我就要真管,你们这样糊弄,是要出问题的! ”据此推断,贺龙元帅 “生气 ”的原因是( B )A. 中共八大后开始大规模建设B. “大跃进 ”中人们急于求成C. “ 四人帮 ”处处兴风作浪D. 人民公社消弭了农民积极性5. (跨音乐 ·歌词解读)据下面歌词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九七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改革开放的 步伐就在此刻出发/那场伟大觉醒从此复兴我中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时代的洞察……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B. 在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C.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D.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 1992年,全国各地的狂热股民涌向深圳,进而直接促成了中国证监会 的诞生。而在这一年,华晨汽车在美国成功上市,这只“社会主义第一 股 ”融资高达8 000万美元。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C. 我国开始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实行“ 引进来,走出去 ”战略拓展设问例 阅读如上材料信息。据此推测,“证监会 ”“上市 ”等经济新名词 的出现( )A. 为我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B. 加速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步伐C. 加强市场在国民经济基础作用D. 反映了僵化体制阻碍经济发展【解析】考查点:改革开放。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1992年,全 国各地的狂热股民涌向深圳……促成了中国证监会的诞生 ”“华晨汽 车在美国成功上市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 深圳、珠海等作为试点开启了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 使中国企业打开了对外新局面,华晨汽车在美国上市;1984年对内进 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出现了股份 制等形式的私有经济,推动了中国证监会的诞生。综上,“证监会 ”、 “汽车在美国上市”等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领域的扩大,A项符合题意。【答案】A视角2 探索中的思想理论创新主题情境 学习交流会 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探索中,理论创新不断 推动着实践的发展,引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解决当代问题。八年级(3)班以“思想理论创新 ”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7 、8题:7. 下面是小万同学在交流会中围绕某一思想理论所讲述的部分内容,据 此推断,他所讲的思想理论是(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8. 小唯同学讲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既 书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 ”这段话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B )A. 历史渊源 B. 伟大贡献C. 实践方法 D. 发展目标视角3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9. 中共八大召开前,中国还是一个被列强掠夺多年,经过短暂经济恢复 的贫穷国家,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10%左右。对此,中共八大 指出的主要任务是( C )A. 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 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工业化的基础C.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 把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0. 一材多设问 容(摘选)。下面是1977—1979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标题及内时间 社论标题 内容(摘选)1977年元旦 《乘胜前进》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1978年元旦 《光明的中国》 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是国际国内阶级 斗争发展的需要。1979年元旦 《把主要精力集中 到生产建设上来》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1)对比这三年的元旦社论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出现的社会变化是( D )A. 实现土地制度由地主所有向农民所有转变B. 实现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进行转移C. 实现所有制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进行转变D. 实现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2)这一社会变化的出现,得益于( C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 中共八大召开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 中共十五大召开拓展设问例 阅读社论内容,指出与“这一社会变化 ”相关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社 会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答案】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 对下面坐标轴所反映的时代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D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B. 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道路的探索C. 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道路的探索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2. 以下是中共二十大期间的部分热词,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C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至上 人才强国战略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 己手中 人民首创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A. 团结奋斗的执政态度B. 守正创新的执政风采C.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D. 振兴乡村的执政方略视角4 改革与政策调整13. 小明在图书馆翻阅到一份旧报纸,摘选了如下关键句。据此可知,当 时我国( B )“ 出了气,分了田地财产,这回真算翻身了! ”“村帮村,邻帮邻,庄稼人向着庄稼人。 ”“过去见了地主,人要矮三尺,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 ”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4. (跨语文 ·对联解读)电影《咱们的牛百岁》片段中,一位村民的家门 口贴着如下对联,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C )上联:扩大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下联:实行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 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 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 1984年年初,石家庄造纸厂陷入困境,上级下达的指标没人敢接。这 时候,销售科长马胜利提出自己可以用承包的形式完成指标。他率先在国 营企业里打破“铁饭碗 ”,并且开发出很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结果造纸 厂当年实现利润140万元,以后连年翻番。上述材料可以佐证( D )A. 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C. 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D. 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16. 小乐在进行课外历史学习活动过程中,查阅了某一历史著作。下面是 其目录(节选) ,分析可知,他查阅的著作是( A )目录 第二节 从口岸发展看区域渐进开放 第三节 沿海沿边内陆的梯度开放进程 第四节 特殊经济区域带动开放发展A. 《中国对外开放40年》B. 《伟大历史转折是怎样实现的》C. 《深圳样本》D.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变式设问以目录章节填充方式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例 小枝同学在学习我国对外开放进程时,查阅了如上参考书籍。请你 根据目录中已有章节名称,增补一则符合书籍主题的相关史实。【答案】史实: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八年级(2)班同学围 绕“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 ”主题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 参与完成。(16分)探究一 【解读数据——了解社会主义探索的艰辛】(1)一组同学找到上面数据图进行 学习探究。请对图中增速最高点 和最低点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4分)1953—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图(1)一组同学找到上面数据图进行学习探究。请对图中增速最高点和最低 点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4分)【答案】最高点:出现于1958年前后,这时我国已完成“一五 ”计划和三 大改造,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也获得极大提 升。(2分)最低点:出现于1961年前后,这时我国经历了“大跃进 ”,忽 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 重困难,极大影响了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分)探究二 【分类史料——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史料1 1984年发行的 “改革开放第一股 ” 史料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史料3 深圳市中心的“拓荒 牛 ”雕塑 史料4 位于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史料5 纪录片《开放 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 史料6 1992年,《深圳特区报》报道邓 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2)(中考新考法 ·分类并说明理由)二组同学为认识改革开放的成就搜集了 如上史料。请仿照示例,将探究二中的史料按其反映的主题分为两类,并 进行解释。(6分,示例史料除外)主题 史料 历史解释思想解放 史料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民认识到,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解放 史料6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 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此考法2023福建中考已考查]【答案】主题:经济体制改革;所选史料及历史解释:史料1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使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股份制改革试点也逐步展开,这次 改革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史料4 ,小岗村进行分田包干到户、 自负盈亏,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 生产力的大解放。(3分)主题:对外开放;所选史料及历史解释:史料3,1980年,中共中央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这使得深圳快速发展成为一个现 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史料5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3分)探究三 【论述观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3)(中考新考法 · 自拟观点并论述) 三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后整理了以 上内容。请你就“ 中国式现代化 ” 这一关键词, 自拟观点,进行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3)(中考新考法 · 自拟观点并论述)三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后整理了以上内 容。请你就“ 中国式现代化 ”这一关键词, 自拟观点,进行论述。(6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 实践的重大成果。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特区等,推动中国经济快速 增长,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道路。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长 足发展。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 提升即可得6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八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01 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历程视角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1.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一集新中国诞生中这样讲道:它彻 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 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人民成为 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材料意在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D. 推动了世界和平局面的形成2. 下面是“一五 ”计划期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 这能够说明“一五 ”计划( C )工业产品 时间 水泥 (万吨) 化肥 (万吨) 矿山设备 (万台) 金属切削机 床(万台)1952年 286 3.9 0.18 1.371957年 686 15.1 5.29 2.8A. 使新中国成为了工业化强国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D. 改善了新中国工业布局3. 小文在美术馆看到了如下油画及其解读。油画描绘的历史事件( )1956年,著名画家刘 海粟创作的油画 这幅作品描绘了上海繁华的南京路地带,人 民群众欢庆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场面。密密麻麻 的队伍载歌载舞地行进着,大片红色在街道上蔓 延而开,尽显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A. 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 标志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改变D. 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完全恢复【答案】A4. 1960年,贺龙元帅考察国防工业时,看到为了尽快上马,建造的不牢 固的空心墙时,生气地说道:“这不是多快好省,这是少慢差费!党要我 管,我就要真管,你们这样糊弄,是要出问题的! ”据此推断,贺龙元帅 “生气 ”的原因是( B )A. 中共八大后开始大规模建设B. “大跃进 ”中人们急于求成C. “ 四人帮 ”处处兴风作浪D. 人民公社消弭了农民积极性5. (跨音乐 ·歌词解读)据下面歌词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九七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改革开放的 步伐就在此刻出发/那场伟大觉醒从此复兴我中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时代的洞察……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B. 在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C.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D.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 1992年,全国各地的狂热股民涌向深圳,进而直接促成了中国证监会 的诞生。而在这一年,华晨汽车在美国成功上市,这只“社会主义第一 股 ”融资高达8 000万美元。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C. 我国开始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实行“ 引进来,走出去 ”战略拓展设问例 阅读如上材料信息。据此推测,“证监会 ”“上市 ”等经济新名词 的出现( )A. 为我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B. 加速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步伐C. 加强市场在国民经济基础作用D. 反映了僵化体制阻碍经济发展【答案】A视角2 探索中的思想理论创新主题情境 学习交流会 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探索中,理论创新不断 推动着实践的发展,引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解决当代问题。八年级(3)班以“思想理论创新 ”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7 、8题:7. 下面是小万同学在交流会中围绕某一思想理论所讲述的部分内容,据 此推断,他所讲的思想理论是(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8. 小唯同学讲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既 书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 ”这段话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B )A. 历史渊源 B. 伟大贡献C. 实践方法 D. 发展目标视角3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9. 中共八大召开前,中国还是一个被列强掠夺多年,经过短暂经济恢复 的贫穷国家,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10%左右。对此,中共八大 指出的主要任务是( C )A. 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 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工业化的基础C.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 把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0. 一材多设问 容(摘选)。下面是1977—1979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标题及内时间 社论标题 内容(摘选)1977年元旦 《乘胜前进》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1978年元旦 《光明的中国》 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是国际国内阶级 斗争发展的需要。1979年元旦 《把主要精力集中 到生产建设上来》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1)对比这三年的元旦社论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出现的社会变化是( D )A. 实现土地制度由地主所有向农民所有转变B. 实现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进行转移C. 实现所有制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进行转变D. 实现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2)这一社会变化的出现,得益于( C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 中共八大召开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 中共十五大召开拓展设问例 阅读社论内容,指出与“这一社会变化 ”相关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社 会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答案】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 对下面坐标轴所反映的时代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D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B. 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道路的探索C. 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道路的探索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2. 以下是中共二十大期间的部分热词,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C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至上 人才强国战略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 己手中 人民首创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A. 团结奋斗的执政态度B. 守正创新的执政风采C.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D. 振兴乡村的执政方略视角4 改革与政策调整13. 小明在图书馆翻阅到一份旧报纸,摘选了如下关键句。据此可知,当 时我国( B )“ 出了气,分了田地财产,这回真算翻身了! ”“村帮村,邻帮邻,庄稼人向着庄稼人。 ”“过去见了地主,人要矮三尺,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 ”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4. (跨语文 ·对联解读)电影《咱们的牛百岁》片段中,一位村民的家门 口贴着如下对联,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C )上联:扩大自主权,打通富裕路 下联:实行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 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 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 1984年年初,石家庄造纸厂陷入困境,上级下达的指标没人敢接。这 时候,销售科长马胜利提出自己可以用承包的形式完成指标。他率先在国 营企业里打破“铁饭碗 ”,并且开发出很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结果造纸 厂当年实现利润140万元,以后连年翻番。上述材料可以佐证( D )A. 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C. 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D. 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16. 小乐在进行课外历史学习活动过程中,查阅了某一历史著作。下面是 其目录(节选) ,分析可知,他查阅的著作是( A )目录 第二节 从口岸发展看区域渐进开放 第三节 沿海沿边内陆的梯度开放进程 第四节 特殊经济区域带动开放发展A. 《中国对外开放40年》B. 《伟大历史转折是怎样实现的》C. 《深圳样本》D.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变式设问以目录章节填充方式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例 小枝同学在学习我国对外开放进程时,查阅了如上参考书籍。请你 根据目录中已有章节名称,增补一则符合书籍主题的相关史实。【答案】史实: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八年级(2)班同学围 绕“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 ”主题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 参与完成。(16分)探究一 【解读数据——了解社会主义探索的艰辛】(1)一组同学找到上面数据图进行 学习探究。请对图中增速最高点 和最低点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4分)1953—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图(1)一组同学找到上面数据图进行学习探究。请对图中增速最高点和最低 点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4分)【答案】最高点:出现于1958年前后,这时我国已完成“一五 ”计划和三 大改造,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也获得极大提 升。(2分)最低点:出现于1961年前后,这时我国经历了“大跃进 ”,忽 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 重困难,极大影响了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分)探究二 【分类史料——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史料1 1984年发行的 “改革开放第一股 ” 史料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史料3 深圳市中心的“拓荒 牛 ”雕塑 史料4 位于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史料5 纪录片《开放 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 史料6 1992年,《深圳特区报》报道邓 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2)(中考新考法 ·分类并说明理由)二组同学为认识改革开放的成就搜集了 如上史料。请仿照示例,将探究二中的史料按其反映的主题分为两类,并 进行解释。(6分,示例史料除外)主题 史料 历史解释思想解放 史料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真理 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民认识到,只有实践才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解放 史料6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 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此考法2023福建中考已考查]【答案】主题:经济体制改革;所选史料及历史解释:史料1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使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股份制改革试点也逐步展开,这次 改革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史料4 ,小岗村进行分田包干到户、 自负盈亏,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 生产力的大解放。(3分)主题:对外开放;所选史料及历史解释:史料3,1980年,中共中央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这使得深圳快速发展成为一个现 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史料5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3分)探究三 【论述观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3)(中考新考法 · 自拟观点并论述) 三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后整理了以 上内容。请你就“ 中国式现代化 ” 这一关键词, 自拟观点,进行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3)(中考新考法 · 自拟观点并论述)三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后整理了以上内 容。请你就“ 中国式现代化 ”这一关键词, 自拟观点,进行论述。(6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 实践的重大成果。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特区等,推动中国经济快速 增长,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道路。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长 足发展。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 提升即可得6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统编八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八下历史 期末复习(新考向)讲解课件八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01 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历程视角1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1.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一集新中国诞生中这样讲道: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材料意在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D. 推动了世界和平局面的形成A2. 下面是“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这能够说明“一五”计划( C ) 工业产品 时间 水泥 (万吨) 化肥 (万吨) 矿山设备 (万台)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1952年 286 3.9 0.18 1.371957年 686 15.1 5.29 2.8CA. 使新中国成为了工业化强国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 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D. 改善了新中国工业布局3. 小文在美术馆看到了如下油画及其解读。油画描绘的历史事件( A )1956年,著名画家刘海粟创作的油画 这幅作品描绘了上海繁华的南京路地带,人民群众欢庆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场面。密密麻麻的队伍载歌载舞地行进着,大片红色在街道上蔓延而开,尽显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A. 使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 标志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已经改变D. 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得到完全恢复【解析】考查点:三大改造。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1956年”“人民群众欢庆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可知,油画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相关史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符合题意。【答案】A4. 1960年,贺龙元帅考察国防工业时,看到为了尽快上马,建造的不牢固的空心墙时,生气地说道:“这不是多快好省,这是少慢差费!党要我管,我就要真管,你们这样糊弄,是要出问题的!”据此推断,贺龙元帅“生气”的原因是( B )A. 中共八大后开始大规模建设B. “大跃进”中人们急于求成C. “四人帮”处处兴风作浪D. 人民公社消弭了农民积极性B5. (跨音乐·歌词解读)据下面歌词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九七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重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在此刻出发/那场伟大觉醒从此复兴我中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时代的洞察……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B. 在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C.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D.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6. 1992年,全国各地的狂热股民涌向深圳,进而直接促成了中国证监会的诞生。而在这一年,华晨汽车在美国成功上市,这只“社会主义第一股”融资高达8 000万美元。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走向成熟C. 我国开始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 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A例 阅读如上材料信息。据此推测,“证监会”“上市”等经济新名词的出现( )A. 为我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B. 加速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步伐C. 加强市场在国民经济基础作用D. 反映了僵化体制阻碍经济发展拓展设问【解析】考查点:改革开放。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1992年,全国各地的狂热股民涌向深圳……促成了中国证监会的诞生”“华晨汽车在美国成功上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深圳、珠海等作为试点开启了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促使中国企业打开了对外新局面,华晨汽车在美国上市;1984年对内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出现了股份制等形式的私有经济,推动了中国证监会的诞生。综上,“证监会”、“汽车在美国上市”等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领域的扩大,A项符合题意。【答案】A视角2 探索中的思想理论创新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探索中,理论创新不断推动着实践的发展,引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解决当代问题。八年级(3)班以“思想理论创新”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7、8题:学习交流会主题情境7. 下面是小万同学在交流会中围绕某一思想理论所讲述的部分内容,据此推断,他所讲的思想理论是(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8. 小唯同学讲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既书写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这段话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B )A. 历史渊源 B. 伟大贡献C. 实践方法 D. 发展目标B视角3 历史上的重要会议9. 中共八大召开前,中国还是一个被列强掠夺多年,经过短暂经济恢复的贫穷国家,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10%左右。对此,中共八大指出的主要任务是( C )A. 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 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工业化的基础C.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 把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10. 下面是1977—1979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标题及内容(摘选)。时间 社论标题 内容(摘选)1977年元旦 《乘胜前进》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1978年元旦 《光明的中国》 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是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发展的需要。1979年元旦 《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一材多设问(1)对比这三年的元旦社论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出现的社会变化是( D )A. 实现土地制度由地主所有向农民所有转变B. 实现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进行转移C. 实现所有制由私有制向公有制进行转变D. 实现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D(2)这一社会变化的出现,得益于( C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 中共八大召开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 中共十五大召开C例 阅读社论内容,指出与“这一社会变化”相关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拓展设问【答案】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 对下面坐标轴所反映的时代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D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B. 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道路的探索C. 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道路的探索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D12. 以下是中共二十大期间的部分热词,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C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至上 人才强国战略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人民首创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A. 团结奋斗的执政态度B. 守正创新的执政风采C.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D. 振兴乡村的执政方略C视角4 改革与政策调整13. 小明在图书馆翻阅到一份旧报纸,摘选了如下关键句。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B )“出了气,分了田地财产,这回真算翻身了!”“村帮村,邻帮邻,庄稼人向着庄稼人。”“过去见了地主,人要矮三尺,现在见了地主,头要高三寸。”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B14. (跨语文·对联解读)电影《咱们的牛百岁》片段中,一位村民的家门口贴着如下对联,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C )上联:扩大自主权,打通富裕路下联:实行责任制,架起幸福桥A. 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 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5. 1984年年初,石家庄造纸厂陷入困境,上级下达的指标没人敢接。这时候,销售科长马胜利提出自己可以用承包的形式完成指标。他率先在国营企业里打破“铁饭碗”,并且开发出很多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结果造纸厂当年实现利润140万元,以后连年翻番。上述材料可以佐证( D )A. 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C. 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D. 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D16. 小乐在进行课外历史学习活动过程中,查阅了某一历史著作。下面是其目录(节选),分析可知,他查阅的著作是( A )目录第二节 从口岸发展看区域渐进开放第三节 沿海沿边内陆的梯度开放进程第四节 特殊经济区域带动开放发展A. 《中国对外开放40年》B. 《伟大历史转折是怎样实现的》C. 《深圳样本》D.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A以目录章节填充方式考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例 小枝同学在学习我国对外开放进程时,查阅了如上参考书籍。请你根据目录中已有章节名称,增补一则符合书籍主题的相关史实。变式设问【答案】史实: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7.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八年级(2)班同学围绕“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主题分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6分)探究一 【解读数据——了解社会主义探索的艰辛】1953—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图(1)一组同学找到上面数据图进行学习探究。请对图中增速最高点和最低点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4分)(1)一组同学找到上面数据图进行学习探究。请对图中增速最高点和最低点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4分)【答案】最高点:出现于1958年前后,这时我国已完成“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生产力获得长足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也获得极大提升。(2分)最低点:出现于1961年前后,这时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极大影响了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分)探究二 【分类史料——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史料1 1984年发行的 “改革开放第一股”史料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史料3 深圳市中心的“拓荒牛”雕塑史料4 位于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史料5 纪录片《开放 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史料6 1992年,《深圳特区报》报道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2)(中考新考法·分类并说明理由)二组同学为认识改革开放的成就搜集了如上史料。请仿照示例,将探究二中的史料按其反映的主题分为两类,并进行解释。(6分,示例史料除外)主题 史料 历史解释思想 解放 史料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民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 解放 史料6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此考法2023福建中考已考查]【答案】主题:经济体制改革;所选史料及历史解释:史料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股份制改革试点也逐步展开,这次改革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史料4,小岗村进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3分)主题:对外开放;所选史料及历史解释:史料3,1980年,中共中央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这使得深圳快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史料5,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3分)探究三 【论述观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3)(中考新考法·自拟观点并论述)三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后整理了以上内容。请你就“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关键词,自拟观点,进行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3)(中考新考法·自拟观点并论述)三组同学查阅历史资料后整理了以上内容。请你就“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关键词,自拟观点,进行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特区等,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取得长足发展。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即可得6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新考向)01 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历程.pptx 八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新考向)01 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历程(原卷版).docx 八下历史期末专题复习(新考向)01 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历程(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