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三单元《序曲赏听》《乘着歌声的翅膀》人音版(2024新教材)音乐七年级下册同学们欣赏图片:能想到是哪个国家吗 ?同学们欣赏图片:能想到是哪个国家吗 ?没错,是德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德国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初听歌曲:从歌曲中你感受出了什么画面?.德国诗人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大约写于1822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印度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仿佛可以闻到紫罗兰、玫瑰、白莲花的芳香;看到清澈的水波、碧绿的棕榈,月光下的花园,还有那善良的羚羊,心爱的人……这一切都融入歌声里、梦幻中,把人们带到了恬静、纯净,充满诗意的东方。迷人的异国情调就象一层轻柔的淡雾,飘逸在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神奇的世界里,而且全诗的色调透着一股秀气,象是怕着色太浓而破坏了这和谐里透着的温馨和甜蜜的气氛。诗人故意用淡淡的近乎"水彩"的笔墨,把这个恬静的天地描绘出来。这种素雅、宁静的意境里透着的憧憬的甜蜜,流溢着诗人满腔的衷情, 而将莲花、紫罗兰拟人化,又给这首诗增添了不少灵气。浪漫主义诗人经常追求的大自然的灵化,可以说在这里以完美的形式得到了体现。这种绮丽、淡雅而又清新活泼的意境是海涅的诗,尤其是爱情诗的主要特色。海涅: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是歌德之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他的早期创作主要是抒情诗《歌集》,作曲家们为海涅的诗谱写了3000多首曲子。到1887年为止,用海涅的诗谱成的独唱歌曲即达2500首之多。由此可见,海涅的诗歌是何等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其旋律舒缓、温柔、甜蜜,通常由女高音演唱。门德尔松:(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生于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9岁登台表演钢琴独奏,10岁着手音乐创作,12岁时和德国文学泰斗歌德“忘年之交”,17岁时完成了为人所熟知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艺术歌曲,创作于1836年。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4号的六首歌曲, 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1846年的门德尔松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问题,次年姐姐过世更让他深受打击,导致健康状况更加恶化。1847年10月他突然中风,11月4日在莱比锡去世,享年38岁。《乘着歌声的翅膀》复听歌曲跟着歌词哼唱歌曲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1=C大调 6/8注意渐强 和渐弱共两段歌词;演唱时注意弱起节奏、大跳音程及变化音;保持声音连贯、流畅,演唱长音时心里要有节拍感;情绪一定是美好的、舒缓、温柔、甜蜜的。《乘着歌声的翅膀》两遍学唱歌曲:教师教唱注意弱起和音乐符号《乘着歌声的翅膀》跟着音乐教师指挥学生齐唱扩展延伸:“无词歌”-《春之歌》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了德国抒情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曲是6/8拍子,典型的弱起节奏,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心情状态。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插上梦想的翅膀,在我们的学海里自由的翱翔,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芬芳。作业留置:1、能背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2、搜集更多关于海涅的诗篇,下节课做课前交流;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