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河北辛集市高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湖北、四川考古遗址出土的器物,它们与位于河南的二里头遗址有相似的风格。这可用于佐证A.长距离的贸易活动频繁B.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突出C.周文化扩张到了川、鄂D.早期大一统的国家形成2.阅读下表:“秦的边疆政策”。这充分体现出秦朝()民族 政策巴蜀板楯蛮 保留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射虎为业”的习俗,仅要求纳賨布(一种麻布)为贡赋越人 允许越人保留族内婚俗。对归附的部落首领赐予“蛮夷邑君”印绶,但可不行秦礼A:对边地采取怀柔政策B.对南方实行分而治之政策C.推动各族群交往互鉴D.注重整合内地与边疆社会3.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策诏诸儒:“天人之道,何所本始?吉凶之效,安所期焉?禹汤水旱,厥咎何由?仁义礼知四者之宜,当安设施?属统垂业,物鬼变化,天命之符,废兴何如?”汉武帝的询问体现了()A.汉王朝正统性不容置喙B.儒学的官方正统地位C.对治国理政思想的探索D.灾异说的最终解释权4.唐玄宗在广州首设“市舶使”,这一职务多由宦官或岭南节度使兼任。下图是其主要职责。据此可知,唐代()A.注重开拓进取的精神B.经济活动服务于政治垄断C具有完善的朝贡体制D.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调整5.元上都(今内蒙古)外城保留草原敖包(敖包即“堆子”,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祭祀空间、开阔的牧场,内城则仿汉制建明德门、大安阁等宫殿,采用中轴对称布局。由此可知,元上都的形制体现出()A.生产生活并重的都市功能B.“多元一体”的天下观C.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D.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融6.明代社学是朝廷提倡、地方官绅创办的启蒙式学校。明初规定“每五十家设社学一”,经费由当地官员或本地民众筹集。下图是明代江南地区社学发展趋势图,这说明明代A.地方教育水平持续下降B.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松弛C.启蒙教育缺乏有力保障D.社会教化未被有效重视7.下图为1907年晚清《神州日报》中的漫画《立宪之将来》,据此可推知()A.晚清自救运动成效显著B.君主立宪政体即将确立C.清朝统治极端腐朽无能D.虚假立宪引来真正革命8.下图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创办者简氏兄弟发起的一场“商战”的发展经过。这次商战历程反映出A.实业家义利并举的精神B.消费习惯助推民族工业发展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奋进D.一战改善民族工业发展环境9.“木板隔成的十五个房间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各部委办公室,每个房间只有十几平方米,摆放着一部手摇电话机、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每个部只设部长1名,没有部长就设立1名副部长......财政部刚开始时只有一两个人。”据此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0A.刻意强化保密原则B.推行艰苦朴素作风C.注重保持精简高效D.密切干部群众关系10.下图是1944年李少言创作的描绘陕甘宁边区的版画作品。该作品意在凸显()A.边区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B.新四军成为一支耕战结合的劲旅C.敌后战场自力更生的精神D.大生产运动改善了边区经济状况11.河南汤阴县武家庄刘向林合作社成立于1951年,针对农户农具不足的问题,合作社设立公共农具库,采用“以工换具”的互助方式。例如,无耕牛农户可通过参与集体劳动换取使用权。至1952年,类似做法在全省159个初级社中普及。这A.反映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为河南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借鉴C.加速了河南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D.说明集体经济在河南农村渐占主导12.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波斯帝国建立后刻写了贝希斯敦铭文,其中贝希斯敦铭文中使用三种楔形文字变体(古波斯语、阿卡德语、埃兰语),这反映出()A.波斯文化主导了西亚文明体系B.波斯首创多语言碑刻书写模式C.西亚文化在整合中得以传播发展D.区域性文化传承被帝国扩张阻断13.西班牙于1571年征服菲律宾后,政府将土地分配给传教士,强迫原住民改信天主教并集中居住,形成以教堂为中心的“巴朗盖”社区。至17世纪,菲律宾约80%人口皈依天主教,传教士同时担任行政管理者。西班牙的上述政策旨在()A.重构菲律宾的社会结构B.创造混血的移民社会C.通过文化同化加强控制D.推广欧洲的封建制度1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文官常任化使政策执行不再受选举周期干扰,但也让文官集团成为独立于政党之外的政治实体。总统虽为行政首脑,却难以完全控制文官,因其效忠对象转向法律和国会授权。材料旨在强调美国文官制度的确立()A.重构了三权分立体制B.增强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C.导致政党政治的解体D.深刻影响了政治权力结构15.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我们主要的敌人是小资产阶级,是它的风尚、习惯和经济地位”,要“摧毁一切旧东西,无情地消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不久后,列宁又提出苏俄需要“渐进的、然而是坚定不移的步骤走向社会主义的纲领”。列宁观点变化()A.基于对苏俄基本国情的认识B.依据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构想C.导致最终形成了苏联模式D.改变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16.2008年跨国金融公司雷曼破产后,二十国集团共同制定“有效处置机制”,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生前遗嘱”,建立跨境处置协调机制,以维护金融稳定。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通过签署国际金融衍生品协议参与其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国家之间具有共同利益B.国际金本位制度亟待改革C.经济全球化进程需加速推进D.区域集团化趋势不可阻挡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宋代笔记小说既有《东坡志林》等以“笔记”命名的散文体,亦有《夷坚志》等规模宏大的志怪集,还有融合游记、考辨、政论的杂记。《东京梦华录》记录汴京繁华,《夷坚志》收录志怪故事,《邵氏闻见录》以历史掌故为主,《冷斋夜话》侧重文学评论,《萍洲可谈》记录海外贸易与市井生活。这些作品内容多基于“亲历、亲见、亲闻”,如《涑水记闻》记录本朝轶事。《容斋随笔》考辨朝政得失,甚至批判蔡京专权,南宋笔记多寄寓对朝政得失的感慨。笔记小说的考据范围扩大,从汉魏以考经为主转向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常淡化情节背景,直指“理”的阐发,如《夷坚志》虽载怪异之事,却常以理性笔调探究现象背后的逻辑。《夷坚志》中约20%的故事涉及法律案件,通过因果报应强调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善书《太上感应篇》将笔记中的故事提炼为通俗文本,面向市民阶层传播,形成“三教合一”的劝善体系。笔记中保留了大量士大夫阶层的价值判断,如对女性参政的贬抑性记载,对武将群体的负面描述。-据刘师健等《宋代笔记的文体自觉与新变》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笔记小说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笔记小说流行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在研究近代英国经济变迁的过程中,史学界形成了如下理论。理论 核心逻辑 适用阶段技术创新周期理论 技术驱动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早期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环境决定转型速度 长期历史进程全球体系理论 霸权与剥削维持增长 帝国扩张期-摘编自基思·赖特森《近代早期英国:研究方法与解读》等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某一理论进行评析。(要求:赞成、反对某理论或另提新的理论均可,并阐述理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早期钱庄业务主要是从事银两和制钱的兑换,在明、清两代采用的货币制度都是银两和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所以在清初的文献中,钱庄被习惯地称为“卖钱之经纪铺”。因此,钱庄应产生于明末清初。从钱庄的诞生至鸦片战争之前,关于钱庄的性质与职能学术界已经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钱庄起源于货币兑换,其业务是以银、钱兑换为主,其性质和作用,不过是“货币经营业的最原始的形式”,是传统的封建金融机构之一。-摘编自易继苍《钱庄业研究综述》材料二1911年全国华资银行只有十五家(如除去官办银行,只有八家),1912年至1919年间新设立的银行数达六十六家。但是,欧战时期工商业发展所引起对金融业的需要,只是银行大量增加的部分原因,主要却是为进行公债投机而设立的。北洋军阀政府为支付军费政费大量发行公债(1912年至1919年发行了近六亿元),以年息三分(30%)以上的高利吸引银行投资。银行把大部分资金进行高利贷性质的公债投机,实际上是资助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为国民经济带来破坏。-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简表时段 发展表现1949-1977年逐渐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与财政部合并;吸收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单一制银行结构;金融抑制政策1978-1993年初步探索 中国人民银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二元制银行体制确立;专业银行市场化1994-2001年多层次体系确立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银行业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外资银行快速增长2002年至今创新发展 股份制改造;鼓励商业银行拓展经营领域,推进产品创新;银行业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据李泉、靳璇《中国银行业变迁:实践探索与发展展望》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庄兴起于明清之际的判断依据。(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华资银行发展的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明清以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二战后,法国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农村实行结构改革,重点开发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发达地区,由政府制定计划投资,加强农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起,增加农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贷款和补贴,推动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繁荣农村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政府制定法令,以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形式,推行农业现代化开发计划。政府还实行一系列财政刺激和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人口,采取多项奖励措施,鼓励人口向农村流动,以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社会福利的完善,法国人对乡村景观、自然环境的诉求愈发强烈。-摘编自陈晓律等《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在短时期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最大的弊病是城市里的现代工业与农村里的传统农业同时共存,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阻滞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使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先后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以土地资源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新模式,成为目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主导模式。-摘编自陆学艺等《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农村发展战略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并分别分析变化前后的道路形成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农村改革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B A C B D C D C9 10 11 12 13 14 15 16C C B C C D A 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文体特征的多元性;内容庞杂广泛;实录性;彰显个人特点;注重考据;具有理性化倾向;传播伦理观念。(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丰富市民生活;补充正史不足,推动史学研究;助力社会教化,改善社会风气;有助于理学的世俗化;保存了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为后世明清小说发展提供资源;助长了一些社会偏见的传播。(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 6分)18.(12分)技术创新周期理论具有合理性,但忽视了制度因素(写出标题且合理得2分,其他标题言之有理亦可得分)工业革命早期技术确实驱动了产业革命。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论述合理即可得4分)可是,英国工业早期的发展还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因素也是英国工业革命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首先,政治制度的创新。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与议会主权,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王权,扫除了封建专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议会通过立法支持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其次,金融制度的创新。1694年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这些金融创新有利于积累资本。最后,工厂制度的创新。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工业革命早期企业家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论述合理即可得4分)总之,将技术创新周期理论与制度因素的解释相结合,能够较为全面地理解工业革命早期的英国历史。(总结要源于论题,高于论题,不可以和论题一样,2分)(16分)(1)依据:清初文献记录;钱庄业务以银、钱兑换为主;明清商品经济发展需求;明清之际的货币制度。(每点1分,共4分)(2)原因: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北洋政府推行公债投机活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实业家的努力;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对华金融侵略。(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3)特点:阶段性明显;体系由单一走向多元;侧重于商业性;官办与民营相结合;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明显。(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启示:银行业发展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银行业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政府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引领银行业发展;银行改革关 乎民生福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0.(12分)(1)特点:①政府支持,制定农村发展战略规划;②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③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④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⑤重视建立农业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⑥推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每点1分,任答四点得4分)(2)变化:由城市农村对立的二元结构到农村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2分)变化前的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分散性;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2分)变化后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推行经济体制改革。(2分)(3)积极作用: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开创农村工业化的新模式;加快农村社会转型,推动农业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