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1.时间范围:始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2.发展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起源、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和文明的起源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划分一、中国古代史综述史前时期夏朝春秋战国商朝西周秦朝西汉东汉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B.C.770B.C.476B.C.475B.C.221B.C.221B.C.202-A.D.825-220三国221229220西晋北方:十六国南方:东晋东魏西魏北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隋朝唐朝五代十国266-317317-420581-618618-907960-11271127-12791271-1368元朝1368-1644明朝1644-1912清朝一、中国古代史综述结合七上和七下目录,指出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一、中国古代史综述结合七上和七下目录,指出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1.社会形态的演变: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私有制发展和阶级的分化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分别是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①政治上:禅让制→世袭制;部落联盟→国家建立;分封制逐渐形成并盛行;②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一、中国古代史综述结合七上和七下目录,指出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1.社会形态的演变: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私有制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铁犁牛耕的推广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中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由建立到不断巩固;封建社会由兴起到强盛再到渐趋衰落:①政治上: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在之后各朝代不断发展;②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③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朝法家独尊;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④对外关系上:由开放的对外政策逐渐走向闭关锁国;⑤科技上:由世界领先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⑥民族关系上: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并加强对台湾、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中国古代史综述结合七上和七下目录,指出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2.基本线索:①中华文明的起源②早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与走向成熟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强化【专制主义:君权和相权;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④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民族大交融的时期)一、中国古代史综述结合七上和七下目录,指出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2.基本线索:(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强化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思想控制逐步加强。一、中国古代史综述结合七上和七下目录,指出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顺序,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2.基本线索:社会的发展特征两种制度:奴隶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民族大交融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四条基本线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与走向成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1)秦朝:结束战国分裂,实现统一。(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统一。(3)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实现统一。(4)元朝:结束唐末以来政权对峙,实现统一。(1)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4)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5)中国古代史中结束分裂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有——夏朝秦朝元朝元朝秦西晋隋元一、中国古代史综述干支纪年法 (1)概念: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方法,用天干和地支组合,每增加一年,天干和地支各向后推一位,每60年为一个轮回循环。如:2020年是庚子年,2021年是辛丑年(2)天干地支表. .(3)重大干支纪年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知识拓展年号纪年法 (1)概念: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这一年是“建元元年”,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一个皇帝用多少个年号没有定制,如汉武帝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基本只用一个年号,如洪武、永乐、康熙、乾隆、光绪等(2)举例: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民国纪年 (1)概念: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间)为民国元年(2)民国纪年→公元:1912+民国纪年-1。如:民国三十七年=1912+37-1=1948年(3)举例:民国八年(1919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公元纪年与世纪年代的换算:世纪:百位数+1年代:十位数数字时期:前50年为前期;后50年为后期。(公元前则相反)例:公元2070年为公元21世纪70年代(公元21世纪后期)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公元前21世纪前期)公元纪年法 (1)概念:是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2)举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如:1949年、1978年一、中国古代史综述(三)时间换算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世纪是100年,每10年为一个年代 B.2006年是21世纪初C.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纪年是从西方传来的C公元前221年-100200-200100300公元元年公元后公元前前1世纪1世纪前2世纪2世纪第一讲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内容概述石器时代传说时代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五六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课时关系梳理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过渡物质基础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 远古的传说阶段特征政治: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产生原始的民主——禅让制。经济:工具以打制或磨制石器为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思想文化:山顶洞人已有审美观念,河姆渡人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半坡人为彩陶文化的代表;传说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这一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下图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地区遗址出土的龙形玉器或龙形图案、雕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什么显著特征?图说历史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体现了多元性。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历史概念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多元:强调多样性、各具特色一体:强调交流融合(存在共同点),走向一体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山顶洞人考古发现生产: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生活:群居生活各自演化中的特点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社会生产力进步发展原始农耕社会原始社会不断发展生产:栽培水稻、粟、黍,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生活:定居生活早期国家出现:阶级分化出现尧舜禹:禅让制相互印证走向一体,开始形成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远古的传说黄帝、炎帝 蚩尤(部落联盟)河姆渡人仰韶先民大汶口文化良渚古城陶寺都城北京人生产工具的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多元一体问题1.读图,结合课本P2-6,指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分布概况。(一)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1.说出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其中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2.读图,指出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分布特征。特点1:分布比较广泛,遍及南北特点2:沿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特点3:多元一体3.结合课本,比较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异同点,总结旧石器时代的总体特征。要素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时间地点生产 生活地位 (意义)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群居生活;使用火,会保存火种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旧石器时代注意时间排序①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②最早的古人类(×)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一)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问题1.读图,结合课本P2-6,指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分布概况。(一)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1.说出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其中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2.读图,指出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分布特征。特点1:分布比较广泛,遍及南北特点2:沿河流分布(如长江、黄河)特点3:多元一体3.结合课本,比较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异同点,总结旧石器时代的总体特征。都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都会用火(天然火-保留火种-人工取火);穴居迁徙的群居生活。旧石器时代特征:生产工具:打制石器;出现了骨器。生产方式:从事采集和渔猎。生活方式:会用火;群居生活。(一)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早期人类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物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史料实证:通过上述史料,说出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物:穿孔骨针表明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有爱美意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知识拓展:史料的分类和史料的价值史料的 分类 第一手史料 (直接史料) 实物 史料 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址、出土文物等图片影 像史料 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像资料等第二手史料 (间接史料) 文献 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史实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报刊、信件等口述 史料 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座谈录音等史料的 价值 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出土文物是更接近历史真实 面貌的证据 按史料价值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按表现形式分:实物史料、图片影像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二)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问题2. 结合课本P8-13,指出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概况。1.我国原始农业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发展:①稻作和粟作农业分别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②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③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影响: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问题2. 结合课本P8-13,指出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概况。2.读图,指出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遗存数量多,分布广泛如满天星斗,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3.读图,指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代表。河姆渡人、半坡居民4.结合教材,比较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异同点,总结新石器时代的总体特征。(二)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问题2. 结合课本P8-13,指出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概况。4.结合教材,比较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异同点,总结新石器时代的总体特征。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距今年代住房样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生产工具 骨___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种植作物 _________ _________原始手工业 ___器 玉器 象牙雕刻 天然漆 ____陶 纺织 制衣 捕鱼原始畜牧业 饲养猪狗水牛 饲养猪狗地域 流域 流域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耜水稻粟陶彩长江黄河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居民比半坡居民出现的早大汶口文化分布: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生活概况: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能够制出较为精致的陶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后继者,发展制陶技术(代表:蛋壳陶)表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较高水平。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证史价值: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二)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二)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问题2. 结合课本P8-13,指出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概况。2.读图,指出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遗存数量多,分布广泛如满天星斗,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3.读图,指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代表。河姆渡人、半坡居民4.结合教材,比较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异同点,总结新石器时代的总体特征。新石器时代特征: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生产方式: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活方式:住屋定居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这些传说哪些是可信的 (用你学过或了解的知识举例证明)举例证明)半坡尖底瓶仰韶葫芦纹彩陶壶出土器物充分证明当时确实已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半坡遗址出土的炭化了的莱籽和粟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说明当时已能种植蔬菜和粟(二)新石器时代——远古传说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黄帝(轩辕氏)的传说(二)新石器时代——远古传说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距今6000年河南贾湖骨笛距今8000年浙江跨湖桥独木舟距今8000年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二)新石器时代——远古传说时间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___________时期部落代表 黄河流域有炎帝、黄帝和蚩尤等部落____之战 黄帝战炎帝,炎帝战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____之战 炎黄战蚩尤,蚩尤战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影响 _____族形成(汉族前身)。炎黄并称_________华人“炎黄子孙”问题3. 结合课本P14-18,完成填空,了解远古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部落联盟 华夏 人文初祖 阪泉 涿鹿 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炎帝、黄帝尧舜禹启禅让制“公天下”民主选举“家天下”血缘关系世袭制大禹精神:大禹及其传人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光辉精神。主要内涵是: 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二)新石器时代——远古传说禅 让 制 概念 尧舜禹时期,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 之人的制度 实质 原始社会末期一种 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表现 尧年老时,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治水有功的禹。贤德民主推举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古城遗址时间地点古城组成考古发现意义距今约5300-4300年,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4300-4000年,位于山西襄汾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复杂的水利系统宫城、高等级建筑、观象台人工堆筑高台,炭化稻谷,玉琮、玉钺陶鼓、石磐、玉钺、龙盘等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墓葬随葬品的对比,说明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__________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长江下游大型墓葬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阶级分化严重,表明当时________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黄河中游认识一: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二)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生活认识二: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对内统治对外战争形成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掌握政治、经济、军事、祭祀权力的王(统治阶级)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阶级产生社会分化加剧私有制产生早期国家产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群居氏族、阶级分化部落联盟奴隶制国家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