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饮食(农)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劳作(工)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商贸(商)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居住(住)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行)医疗与公共卫生●卫生(医)教材知识体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一)陆路:道路铺设1.天然道路(1)原因: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②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2)表现:①道路: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②“课前导言”运输工具【史料阅读】p67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用金属夯实土壤),树以青松。——《汉书·贾山传》表现西方 罗马 帝国中国 秦朝汉朝唐朝元朝(1)原因: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2)表现:秦朝直道秦朝五尺道“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扩展,遍设,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一)陆路:道路铺设2.人工道路中国古代人工道路的铺设有什么特点?目的是什么?空间 表现中国 ①秦朝:②汉代:③唐代:④元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分布广(全国)目的: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军队调遣表现中国 春秋秦朝隋朝元朝西方 法国荷兰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已有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17世纪开通米迪运河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元代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体现出政治中心北移带来的影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二)水路交通1.含义: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2.表现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三)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1.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古代中国西汉宋元明朝海上通道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三)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1.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古代中国西汉宋元明朝东、南两条航线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维京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波利尼西亚人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首次横渡地中海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太平洋诸岛活动特点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受制于航海技术,以狭窄易通过的海域为主主要是掠夺和贸易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三)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1.古代对海洋的探索(2)古代西方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①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②表现新航路开辟示意图1487迪亚士1497-1498达·伽马1492哥伦布1519-1522麦哲伦卡伯特卡蒂埃哈得逊巴伦支俄罗斯人卡伯特 英→纽芬兰岛卡蒂埃 法→拉布拉多半岛巴伦支 荷→北冰洋哈德逊 荷 北冰洋→亚洲俄罗斯人 北太平洋→北冰洋德雷克 英→合恩角(美洲南端)塔斯曼 荷→环航澳大利亚塔斯曼德雷克北大西洋南半球①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②表现③意义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三)海洋探索: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2.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2)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开凿运河 名称 通航时间 位置 意义苏伊士 运河 1869年巴拿马 运河 1914年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巴拿马运河(1914年通航)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四)交通工具的变迁1、古代交通工具变迁驯养动物(畜力)橇的使用(工具)发明轮车(工具)人工搬运(人力)意义:滑动到滚动的飞跃,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四)交通工具的变迁◎影响:铁路成为了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9世纪欧洲铁路网2、近代交通工具变迁(1).火车与铁路交通①火车的发明与影响◎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发明:成就 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②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局限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通车庆典南口茶会盛况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四)交通工具的变迁2、近代交通工具变迁(1).火车与铁路交通②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1.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1)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2)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3)交通: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4)政治:打破了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5)社会:铁路建设对封建的陋习等,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①轮船的产生与发展富尔顿和他发明的汽船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远洋轮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蒸汽机、内燃机成为驱动船舶的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四)交通工具的变迁2、近代交通工具变迁19世纪20年代19世纪60年代中期1872年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黄鹄号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四)交通工具的变迁2、近代交通工具变迁(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①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②中国轮船行业的发展(1).火车与铁路交通(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3).汽车的出现和发展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奔驰铁器铸造和机械工厂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内燃机汽车。但20世纪前还不够普及。一、水陆交通变迁的表现(四)交通工具的变迁2、近代交通工具变迁二、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秦朝“车同轨”政策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国家公路建设计划致国会的特别咨文》(1955年2月22日)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二、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近代以前的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超过了开封和洛阳。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二、水陆交通变迁的影响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明朝民信局收据中国第一枚“大龙邮票”大清邮政官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清朝电话局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