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 2 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程标准】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Contents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古代文明的交流
二、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
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一旦文明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几个地区生根,他便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同一块地所能养活的农民比所能养活的狩猎者要多得多。部落社会无法与生产率高得多的文明社会相对抗。诸文明社会之所以会生产率更高,是因为它们是建有国家机构的阶级社会,国家机构能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和租金来供养国王、朝臣、官吏、军事首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农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 ,社会分工的细化(工商业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文明开始扩展和相互联系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因
(1)农耕文明:武力扩张。社会管理系统、组织系统——王权
(2)海洋文明:移民/殖民:航海、殖民、贸易——民主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2、方式
(1)埃及的扩张
由于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埃及文明鼎盛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大河文明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3、表现
(2)西亚文明的扩张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新巴比伦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帝国统一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空前的大帝国
大河文明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3、表现
(3)希腊的扩张:
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他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海洋文明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3、表现
古希腊文明的扩展(地中海及黑海周边)
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问题:请结合材料和地图中希腊的殖民地,想一想古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古希腊的殖民地都在沿海地区,很少深入内地。
一是因为古希腊人不愿离海岸太远交通不便;
二是因为内地非希腊人势力较强会干扰其生活。
古希腊的殖民地一般位于沿海,后大多发展为独立的分散的城邦,并没有像埃及那样形成统一的大帝国。殖民地(子邦)与母邦政治上平等,母邦一般无权干涉。希腊殖民走的是独立发展的路线。
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人若要在新政府中任职,或要与希腊人交往,都必须学会希腊文……以至于各地原来的语言文字逐渐弃而不用……(巴勒斯坦)就连他们自己民族的经典都需要先翻译成希腊文然后才能理解。
基督教起源于帝国东部的巴勒斯坦,其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后来这一宗教成为帝国的国教,是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初始的基督教其实是犹太教内部的一个宗教运动,……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社会思想,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4、影响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是大帝国兴起的重要条件。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3世纪,孔雀帝国初步统一南亚。 罗马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
1、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30年)
建立: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代表光明与幸福的最高之神)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大流士一世
(“铁血大帝”)
材料一:为了治理范围广大的国家,亚述把地方划分为行省。官僚制度和常备军也在这两个地区发展起来。……波斯帝国兴起后,基本接受了亚述和埃及的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并利用官僚队伍管理帝国。
材料二: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最长的一条称为“御道”,全长2400公里……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继承与创新:
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制度(君主专制、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制约)
建立完善的税收系统、官僚制度
探究:西亚文明的继承与创新
波斯帝国
(前553-前330年)
波斯帝国实行行省制,由君主指定军队指挥官,在地方上实行军政分治,派监察官监督地方,建立驿道以便传递消息。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中央集权 B.活跃国内经济
C.发展对外交往 D.监察地方施政
A
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雅利安人陆纥向东,向南进入伊朗高原及南亚地区。进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保留了其强悍善战的特性,并建立了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而进入南亚的雅利安人则变得养尊处优,于哲学思第,难以抵初外敌入侵。材料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性
B.波斯帝国统治方式的残酯性
C.古代印度和波斯的文化交流
D.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D
高原地区
平原地区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其文明发展程度长期低于南部的希腊城邦。公元前5世纪初,马其顿一度受到波斯统治。公元前4世纪后,马其顿成为希腊北部重要国家,并大力吸收希腊文化。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击败希腊反马其顿联军,彻底控制希腊各城邦。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公元前334年开始东侵。
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城击败波斯军队。
伊苏斯城
公元前332年,进入埃及。
公元前331年在高加米拉原野,彻底击垮波斯军队,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逃亡,后被地方总督杀害。
高加米拉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入印度西部。
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伦,十年东侵结束。
巴比伦城
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马其顿
波斯
印度河流域
埃及
①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③推广希腊文化。
他在军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却为波斯的制度所溶化。从这一点说他的帝国应当视为波斯帝国历史的继续。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C336-BC323)
感悟:国家的强大,统治的巩固离不开对文明的传承。
亚历山大大帝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2、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张骞为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A
亚历山大大帝
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20岁,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32岁,完成了大帝国的梦想,至今无人超越。
他是一个真正马背上的皇帝,一生东征西讨,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前323年突然发病致死,没有指定继承人,导致帝国迅速瓦解。
早逝的亚历山大可以得到宽慰,他的文化帝国要比军事帝国更为长久,更为稳定。……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不但使局部的文明焕发了生机,而且也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人民论坛》杨共乐 郑雪蕾
古罗马帝国发展历程
王政时代:君主制
罗马城邦
1
贵族制——元老院
罗马共和国
BC509-BC27
2
罗马帝国
BC27-476
3
帝制——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入侵
罗马分裂395-476
4
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元首制
基督教
探究:罗马帝国在统治的过程中有何创新呢?
罗马法
东罗马帝国
(395-1453)
西罗马帝国
(395-476)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3、罗马帝国
表1是罗马元首制的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阶段
公元前29年 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又称“第一公民”
公元前28年 屋大维改组元老院,咸为首席元老
公元前27年 元老院正式授予他“奥古斯都”(神圣、至圣至尊之意)的尊号;元老院颁布的法令经过元首审查后,仍具有法律效力;奥古斯都一直担任首席执政官,并享有保民官的权力,可以提交法律和有权否决任何公共事务
公元前23年 奥古斯都主动辞去执政官职务,但依旧拥有罗马城和意大利的最高行政和军事管理权
这主要说明罗马帝国早期( )
A. 缺乏权力的制衡机制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 新管理秩序逐步建立 D. 不同地区联系的加强
元首制是一种过渡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介于共和制与君主制中间。
——王明毅:《从元首制到君主制---罗马帝国专制主义的确立》
元首制:
C
罗马帝国
元首制
罗马帝国
基督教
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罗马法
材料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希腊文明,另一方面为增强新征服地区的国家认同,逐步授予当地居民罗马的公民权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其统治的万民法。——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据材料,概括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特点。
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
前509年
前27年
前5C中期
3世纪
6世纪
十二铜表法
《民法大全》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标志成文法诞生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前3世纪
受希腊文明影响;
通过授予公民权并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是武力,
第二次是宗教,
第三次是法律。
罗马法发展历程: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
“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世界性商业城市
强大公民组成的军队进行扩张
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
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经贸联系加强
得益于
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221年
公元前
206年
公元前
202年
公元
220年
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古代世界大帝国的时间定位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4世纪
公元前27年—公元4世纪
“薪火相传”:三大奴隶制帝国
1、表现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①农耕技术
②冶铁技术
③神话故事
④雕刻艺术
⑤字母文字
⑥中西方交流
从西亚,向东、向西、向南……
起源于西亚,扩展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从西亚传入希腊
希腊模仿埃及
起源于腓尼基,在东方、向西……
公元前后,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之间;丝绸之路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总趋势: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中西方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
◎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丝绸之路远不止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道路,而是贯穿推动两千年人类文明历程和世界史的伟大道路。
——(英)彼得.弗兰科潘
中国在这一世纪里第一次获得了葡萄藤、苜蓿、细香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树和胡桃树;作为报答,中国人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他地区。
贸易的进行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欧亚大陆边缘的海路。这两条总的路线决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独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请在此输入标题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农耕文明的扩展: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
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文明
早期帝国:赫梯、埃及新王国、亚述
波斯帝国:建立、制度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制度
罗马帝国:建立、制度、分裂与灭亡
农耕、冶铁、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
中西方交流——丝绸之路
本课小结
结束语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因丰富而发展。
——习近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