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古代亚非欧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与亚洲1. (2023扬州)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A. 初步实现统一 B. 遭到外族入侵C. 文明未能延续 D. 等级制度森严A2. (2024福建)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 )A. 国王权力至上 B. 法律体系完备C. 军事实力强大 D. 医学成就辉煌A3. (2023大连)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成果。下列选项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B4. (2024湖北)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 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 君主权力衰落C.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国内矛盾激化C5.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据此可知,种姓制度导致印度( )A. 社会阶层固化 B. 婚姻不受保护C. 职业选择多样 D. 排斥外来文化A6. 【史料实证】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先祖也留下了宝贵的文明遗产。古代人民创造题6图所示文明主要是为了( )A. 生产生活的需要 B. 对外交流的需要C. 祭祀祖先的需要 D. 记录战争的需要A7. 【历史解释】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A. 认为抽签选举的危害性很小 B. 高度评价雅典民主政治C. 赞扬伯里克利扩大公民权利 D. 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D8. “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而一旦公民在这些机构中占有优势,就会改变过去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人民也就成了国家的主人。”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A. 促使雅典居民摆脱贫困 B. 有利于保障普通公民参政C. 扩大了雅典公民的基础 D. 彻底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B9.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据此可知,这些条款( )A. 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 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C. 杜绝了高利贷的存在 D.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D10. “希腊的文学和艺术成就非凡,假如没有一无牵绊的自由,假如没有身为公民的自尊,这些成就便很难达到。”材料表明( )A. 古代希腊人民生活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中B. 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了公民自由C.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D. 希腊民主政治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D11. (2024江西)柏拉图认为,古埃及人的激情更多是追求物质的富饶,他们没有希腊人这种对知识的热爱。下列选项中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希腊哲学成就突出 B. 埃及法学系统完整C. 希腊发展海外贸易 D. 埃及建立种姓制度A12. 【历史解释】题12表反映了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成果。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题12表B发源地 文字 建筑/水利工程非洲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西亚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都江堰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线形文字 帕特农神庙A. 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C.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13. “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这种等级关系(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封君对封臣无义务C. 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D. 封君封臣地位平等C14. (2024湖南)9世纪起,法兰克王国盛行庄园制。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这反映了法兰克王国的庄园( )A. 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 B. 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C. 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 D. 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B15. 13世纪的欧洲,生活在乡村的妇女依然从事着其祖辈在中世纪之初便从事的日常家务、纺织和照料牲畜的工作。但是在规模较大的城镇里,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成为酿造工、制鞋工、商人等,甚至在一些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 )A. 推动了新行业的出现 B. 促进了庄园封建经济瓦解C. 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 D. 推动了女性社会角色变化D16. (2023福建)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A. 推动城市兴起 B. 关注人的发展C. 摆脱教会控制 D. 强化国王权力B17. 【历史解释】《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 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C. 妇女地位完全与男子平等 D. 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D18. 题18表反映了拜占庭文化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融合与创新。由此可见,拜占庭文化( )题18表C文学领域 在接受古希腊文化的同时,拜占庭学者们努力吸收古典文化,并刻意仿效,创造出许多杰作艺术领域 有别于西欧单调乏味统一的圣像画,拜占庭艺术家结合两河流域的文化艺术特色,创造了独特的宗教艺术风格A. 丰富多样,神权至上 B. 东西交融,辐射力广C. 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D.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9. 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中央设二官(神祇官,掌管祭祀;太政官,管理政务)、八省(分别管理官吏任免、对外事务、民政、刑法、财政等)、一台(弹正台,监察百官);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这表明当时日本( )A. 照搬唐朝三省六部制 B. 武士集团的特权被取消C. 初步建立起幕府政治 D. 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D20. (2024广西)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了“百年翻译运动”,学者翻译了大量的古印度、波斯和古希腊的医学、天文学、数学典籍。这有助于阿拉伯帝国( )A. 科技的发展 B. 文学的兴盛C. 社会的转型 D. 制度的革新A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题21表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这种制度最初产生于法兰克王国,从本质上讲是不同层级的封建领主之间结成的一种君臣关系。在封君封臣关系结成时,要举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仪式。封君保证封臣的安全,为其提供保护和维持生计的土地等;封臣则必须尽三种义务:效忠、帮助(就是服劳役、军役等)和劝告(就是参加封君召开的会议,提出一些建议)。双方的关系不能随意被解除。——张顺洪、郭子林等《世界历史极简本》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北部佛兰德(今比利时)的呢绒制造业得到发展,由于毛纺工人的熟练技艺,佛兰德毛织品质地精良,别处无法复制。来自东方的货物也只能通过威尼斯人、热那亚人才能获得。于是商人日益增多,他们开始在领主、牧师的宅邸附近建造永久性的商业据点。工匠从人口过剩的采邑迁徙到这些正在成长的中心地区,生产领主和商人需要购买的商品,而工匠越来越多离开乡村,村民、领主、农奴就越需要从城市获得衣服、工具、用品,繁荣的地方贸易就发达起来了。——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并全力向全国推广。该诏书规定,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贵族世袭制,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在经济方面,废除贵族私有土地制度和部民制,实行公田公民制度。国家还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且使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摘编自王海燕《日本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其“纽带”是什么?(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特点: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2分,每点1分)纽带:土地的封赐。(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前提条件:技术进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需求增加。(4分,每点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确立“先进的管理体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化改新“使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的含义。(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措施: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废除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实行公田公民制度。(4分,每点2分)含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