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跨学科主题学习1. 【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楼梦》中多次提及舟船,如林黛玉乘船从扬州林府来到金陵贾府,其悲剧命运也由此开始;探春乘船远嫁,从此故乡是远方。由此可见,《红楼梦》( )A. 批评地主阶级的奢侈 B. 善借意象表达深刻意蕴C. 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D. 描写了作者真实的人生B2.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清朝前期,“广州十三行”从欧洲进口画纸,雇佣中国画师,绘制了大批具有西方写实风格的动植物画,这些作品出口到欧洲各国并得到高度认可。这说明当时( )A. 清朝实行文化专制 B. 中国科技领先世界C. 出现崇洋逐新趋向 D. 中外文化交流互鉴D3. 【中华英雄谱】“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将烟土切碎抛入石池,泡以盐卤,烂以石灰,统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时送出大海。”材料中将“烟土”销毁的历史人物是( )A. 林则徐 B. 关天培C. 左宗棠 D. 邓世昌A4. 【在身边发现历史】题4表所示为清末民初为“乐歌”课编创的部分“学堂乐歌”。这些歌曲的编创( )题4表B作品 歌词节选《勉学》 近追日本远欧美…少年努力咸自爱《黄河》 黄河黄河……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A. 体现了民众学习西方的急切心情B. 反映了国人救亡图存的要求C. 赞扬了辛亥革命取得的胜利果实D.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5. 【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习近平指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 培养翻译人才 B. 改变能源结构C. 保护生态环境 D. 维护国家安全C6.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各地红色旅游景点人气旺盛,游客在红色旅游中厚植家国情怀。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井冈山—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这条旅游线路的设计展示了( )A. 国民革命的过程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C. 抗日战争的历程 D.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D7. 【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盐桥在原电池中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使电流产生的“桥梁”作用。题7图中充当“盐桥”的历史事件是( )A. 丝绸之路开通B. 亚历山大东征C. 罗马帝国建立D. 新航路开辟D8. 【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据题8图推断,其所反映的时空区间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C.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A9. 【看电影,学历史】某学生社团策划“看电影,学历史”的活动,其中一部参展影片有这样一句台词:“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该影片最有可能展现的是( )A. 诺曼底登陆战 B. 柏林之战C. 凡尔登之战 D. 莫斯科保卫战A10. 【小钱币,大历史】题10图所示为某一货币面值为10的纸币。其票面由窗户、大门和桥梁三个基本建筑要素构成,分别代表组织成员间的开放、合作和沟通精神。这一货币的发行( )A. 是欧洲开始走向联合标志B. 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成果C. 是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D. 推动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B11. 【在身边发现历史】某班开展“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务一探寻古物】材料一题11-1表史料一 史料二唐代端溪箕形砚(1965年在广州动物园唐墓出土)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李肇《唐国史补》【任务二鉴赏珍品】材料二题11-2表 宋、明、清时期砚台发展情况简表(部分)主要代表 发展情况宋端石抄手砚 宋代,端砚被推举到了众砚之冠的地位,其外形轮廓古雅端方,构图简练,实用、雅观。文人墨客热衷于鉴赏、收藏和研究端砚,并出现了专门研究砚台的著述。抄手砚(底部镂空,手可以伸入底部)则是主要样式。主要代表 发展情况明端石刻灵芝池抄手砚 明代,端砚从取材、砚形、砚式、雕刻等方面进一步突破、创新,古雅大方,浑厚而又富于变化,整体感强,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于一体。文人间铭砚(在砚台背面或两侧镌刻文字等)之风日渐盛行,端砚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清同治端石螺丝砚 清代,特别是清代中期,砚雕极尽炫技能事,雕工手法精湛、精细繁缛,“因石施艺”“随形纹饰”的雕刻方法在此时得到了体现。除了宫廷制砚之外,还出现了广作、苏作、海派、徽作等诸多流派,文人对于砚学的研究达到高峰,砚著颇丰。【任务三传承技艺】题11-3表砚台名称 制作创意水之韵(由肇庆市端砚制作技艺传承人程振良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主题创作的砚台) “水之韵”砚台取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水立方的外形特征。其外方内圆,符合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还加入了诗句、名言和寓意五环的五朵浪花图案等文化元素。该砚用端砚中的名石——绿端制成,翠绿的色泽呼应了绿色奥运的主题。(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史料一、史料二的史料类型,并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史料类型:史料一是实物史料;史料二是文献史料。(2分,每点1分)历史信息:唐代已使用端砚。(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明、清时期端砚制作的发展变化。(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变化:样式从简单到繁缛;雕工手法逐渐精湛;纹式逐渐复杂多样;等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3)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任选其中一个传统节日作为创作主题,自拟砚台名称,并仿照材料三简述其制作创意。(6分。要求:创意中要包括这一传统节日中至少两个文化元素,并说明其寓意)→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示例】选择:春节。(1分)名称:年年有余。(1分)制作创意:“年年有余”砚台取材于“鱼”的外形特征,设计为鱼的形状。“鱼”与“余”谐音,寓意每年丰收、富裕、有盈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加入了年桔等文化元素,寓意大吉大利、好运连连、吉祥如意。(4分,言之有理即可)12. 【看电影,学历史】电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电影作品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某班同学分小组开展“看电影·学历史”主题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题12-1表所示为第一组同学在观看《林则徐》和《甲午风云》两部电影后制作的人物介绍展板。题12-1表《林则徐》 姓名: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要事迹: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共同体现的民族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午风云》 姓名:邓世昌。名言: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题12-2表所示为第二组同学在观看《钢铁意志》和《十八个手印》两部电影后制作的影评展板。题12-2表影片:《钢铁意志》背景:____________内容:电影聚焦于百废待兴的鞍钢厂区,通过钢铁工人的成长历程展现新中国工业成长的历史感悟:钢铁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工人以钢铁般的意志挺起了国家建设的脊梁 影片:《十八个手印》背景:____________内容:电影描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订立契约,将田地包干到户的故事感悟:____________(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并概括其和林则徐共同体现的民族精神。(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主要事迹:1894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最终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4分)民族精神: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言之有理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电影的背景分别是什么?谈谈对电影《十八个手印》的感悟。(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钢铁意志》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十八个手印》背景:农村改革前,农村经济体制存在弊端,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农民迫切需要解决温饱问题。(4分,每点2分)感悟:小岗村的大胆实践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2分,言之有理即可)13. 【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某位老师以“交通运输推动社会发展”为项目式学习的主题,设计了以下的学习任务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务一看铁路交通——品政策变化】材料一 19世纪初,美国政府确立了以私人资本为主体的铁路投资体制,政府给予必要的财政资助和政策优惠。后来,铁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垄断性加强,美国政府开始转向法律管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陷于困境,美国政府采取了对铁路进行资助、保护的积极性政策和措施,并逐渐放松对铁路的管制。——摘编自汪建丰《美国政府铁路产业政策变迁的历史分析》【任务二看“海陆空”——析交通情况】材料二题13-1表项目 交通情况1 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2 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任务三探“大交通”——学先进经验】材料三题13-2表国家 特点美国和日本 整合资源,综合规划管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实行智能化管理加拿大 建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联运网络;形成了各种交通方式有序竞争的局面;政府对运输管理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运输的速度和准确性注:“大交通”是指整合多种交通运输手段的交通体系。——摘编自李嘉美《美国和日本大交通体制的借鉴》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铁路产业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铁路政策与铁路兴衰的关系。(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变化:从开始积极资助到随后的严厉管制,再到最后放松管制。(2分)关系:美国铁路政策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兴衰,铁路的兴衰也使美国政府不断调整政策。(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交通情况”带来的影响。任选一个项目,介绍这一项目交通工具出现的时期及使用的动力。(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打破时空的限制,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相互联系。(3分,任答两点即可)【示例一】选择:项目1。(1分)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分)动力:蒸汽机。(1分)【示例二】选择:项目2。(1分)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分)动力:内燃机。(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发展“大交通”提出两项合理建议。(4分)→侧重考查家国情怀建议:加强国家对“大交通”的统筹管理;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完善交通运输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