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时空坐标目录Part One.争取和平的斗争Part Two.全面内战的爆发Part Three.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Part Four.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Part One争取和平的斗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人民的期望《胜利之夜》《炮弹作花瓶》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怎样的诉求?要和平不要战争广大人民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民党独裁、内战美国反扶(二)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成立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两种命运:中国将往何处去?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三)重庆谈判1.背景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刊发读者来信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材料二:1945年8月15日,民盟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11月2日,民盟发言人发表谈话呼吁停止军事冲突,并提出“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公敌。”民主党派: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建国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国民党:拖延时间,打着“和平建国”的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1945年4月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材料五:“一直以来美国政府秉承内政问题由本国人民自己解决的原则,但在本世纪某个国家所发生的事件将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和平。因此,中国人民能够和平解决内政问题对于世界至关重要。”——《杜鲁门总统致电马歇尔》1944年12月“你党应维持国内和平,中国不能再打内战了,若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1945年8月24日斯大林电报国际:美苏从中调节,有意支持国民政府和平建国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年8月,三次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的反应是?(三)重庆谈判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1945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你党应维持国内和平,中国不能再打内战了,若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1945 年 8 月 24 日斯大林电报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柳亚子盛赞“毛公乃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三)重庆谈判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三)重庆谈判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智囊陶希圣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匪清剿之。——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的决议1.为内战寻找借口2.缓兵之计,为内战争取时间3.迫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国民党意图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去。这样,我们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和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重庆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2.为国家争取和平民主(三)重庆谈判共产党意图时间: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协会议。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意义:①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与支持;②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有力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三种建国方案(1)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级,要建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以一些主张“第三条道路”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3)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三)重庆谈判(四)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召开: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5项决议;内容:①会议焦点: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②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 《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五项决议。意义:①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及内战政策,符合人民愿望;②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努力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共统一战线的胜利。结果:1946年3月,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协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和平建国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主导战后对共缓和政策的温和派失势,强硬派在蒋介石的默认与支持下,实际上推翻了政协决议,改取对共强硬政策。其余波延至会后,使战后国共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基本终结了自政协开始的战后民主化进程,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战火再起。——邓野《东北问题与四平决战》1945年10月31日:共毛返回延安未及旬日,而多种横逆叛乱较前尤烈,此乃意中之事。但平津与胶济为我接收,重要据点之部署已妥,统一初基既完。1946年6月27日:无论对共交涉有无结果,目前军事行动,仍是最宜用讨伐方式。——《蒋介石日记》Part Two全面内战的爆发二、全面内战的爆发(一)国共力量对比党派 军队人数及军种 装备 辖区人口 国土面积及资源国民党 430万;陆军、海军、空军 飞机、坦克、大炮美元 3亿多人口 3/4国土面积占据大城市人力、物力资源丰富共产党 127万野战军、民兵 小米步枪 1亿人口3/4国土面积占据大城市人力、物力资源丰富 1/4国土面积以农村为根据地回经济落后资源匮乏“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中国共产党历史》美国:力图建立亲美政府,遏制共产主义,采取“扶蒋反共”政策。(二)爆发的原因:(1)主要矛盾的变化: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根本原因: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的对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军事: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4)世界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内战决心。(三)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10月12日,正在奔走调停的中国民主同盟秘书长梁漱溟,早晨看到报上登载着国民党军队攻下张家口的消息时,向记者脱口而出了一句传诵一时的名言:“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向中原解放区急速推进的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三)过程:战略防御(1946.6-1947.6)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6-10)重点:中原解放区(1)中国共产党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的方针;(2)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诊断,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3)1946年7至10月,中共中央以自卫战争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东提出“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选集》二、全面内战的爆发2.国民党重点进攻:(1946年6月--1947年6月)重点:陕北、山东解放区(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3)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战役、沙家店等战役。粉碎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4)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全歼整编74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Part Three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一)经济危机:滥发货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前8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随之而来的是恶性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二)社会危机: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材料一: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法币的发行量,从抗战胜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蒋介石感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是忧虑。”——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政人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资产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贪婪地掠夺财务,接收变成“劫收”。——《中外纲要(上)》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三)政治危机:1.召开“国民大会”(1)背景:1946年10月,国民党攻占张家口,达到它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顶点。下令召开由国民党包办的"中华民国国民大会"。(2)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3)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4)确立: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5)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材料一:(国大召开)导致争论:总统是否有权擅自决定国大日期而不与其他党派领袖协商。蒋的单方面行为反映了独裁专横倾向。共产党正是利用这种反感情绪,将小党派拉向自己营垒。”——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给国务卿的报告材料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自私的目的而在牺牲着中国的利益”;而“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受到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 “中国之命运不属于蒋而属于他们”。 “未来的中国,共产党将占有确定的和重要的地位”。——美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戴维斯、谢伟思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2.第二战线: 国统区人民掀起爱国民主运动,与解放区战争相互配合、共同反蒋。第二条战线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1947年5月中旬,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高涨。5月20日,宁(南京)、沪(上海)、苏(苏州)、杭(杭州)16个专科以上学校的5000余名学生在南京中央大学会合后,冲破宪警的阻拦,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在珠江路口,游行队伍遭到宪警的水龙喷射和棍棒、皮鞭的殴打,重伤19人,轻伤90余人,被捕20余人。同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7000余名学生从北京大学出发,由北大宣传卡车开道,高举“华北学生北平区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的巨幅横标,进行持续5个多小时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不断高呼“反对饥饿,反对内战”、“恢复政协路线”、“提高教育经费”等口号。与此同时,天津的大、中学生也进行了反饥饿、反内战游行。这就是“五二〇”血案。Part Four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四、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土地革命“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1946年,外国记者问能否战胜国军能否取胜时,毛泽东表示1947年夏,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意义: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四、解放战争的胜利(二)战略反攻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武汉南京“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四、解放战争的胜利(三)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四、解放战争的胜利(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时间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关键城市 锦州、沈阳等 徐州等 北平等部队 东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结果 东北全境解放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东北全境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543万人担架 30.5万副大小车 88万辆牲畜 76.7万头船只 8500只筹粮 9.6亿斤挑子 20.6万副材料一: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斯大林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60万战胜80万,奇迹,奇迹。”材料二:五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在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谈话说说材料中所述奇迹是如何创造的?①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②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四、解放战争的胜利(四)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内容:①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党风建设:“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四、解放战争的胜利(五)北京谈判“我想做到划江而治,共产党总满意了吧?只要东南半壁得以保全,我们就有办法了”——李宗仁1949.4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1.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背景:2.迫于内外压力,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代表:结果:缓兵之计四、解放战争的胜利(六)渡江战役北平谈判→战略反攻1947.6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9《中国土地法大纲》1946.1019471948.91949.11949.4渡江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战略防御→战略决战→革命胜利→解放东北→解放长江以北→解放华北→解放南京粉碎全面进攻粉碎、打退重点进攻从国共两党不同角度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政治 专制独裁,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经济 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滥发纸币,物价暴涨,经济崩溃 进行土地改革,调动群众积极性军事 发动内战,违背民意 坚持武装斗争,加强军队建设组织 党内组织涣散,纲纪废弛,缺乏凝聚力和渗透力 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员素质社会 未能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贪污腐败,道德败坏,社会秩序混乱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根本原因: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③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根本原因: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②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③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天意”还是“民意”?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改变中国:基本上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影响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验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成功经验: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正确领导是前提: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理论指导是灵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3)群众支持是基础: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4)革命军队是中坚:中共建立了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5)统一战线是保障: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6)革命道路是方向: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逐步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四、解放战争的胜利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第一次合作分 裂分 裂第二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国家内战,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利弊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课堂小结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全面内战的爆发1945.6粉碎全面进攻1946.7-10经济危机、信誉危机、重庆谈判 1945.8-10月政治协商会议 1946.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粉碎重点进攻1947.3-6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6政治危机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春西柏坡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得民心者 得天下习题检测1.1945年8月《中央日报》刊登一则电文:“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这表明( )A.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B.国共两党开启第二次合作C.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D.国民党试图谋求政治主动D2.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一行飞抵重庆。8月29日,《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B.意味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顺应了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D.标志着国共两党就建立联合政府达成共识C3.1946年8月至10月,各解放区就有30万翻身农民为保卫土改果实、保卫家乡而参军,许多地方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争先、村干带头踊跃参军的感人景象。同时,民兵也有很大发展,各解放区有300万至400万农民参加了民兵。这( )A.得益于《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B.反映了国民党重点进攻失败C.说明国共两党军事实力趋于平衡D.体现了解放区建设效果显著D4.秧歌是一种源于农事活动的民间舞蹈形式。1942年以后,陕甘宁边区创造出具有革命内容形式、朴实健康的新秧歌。解放战争时期,跳秧歌成为“胜利”“解放”的象征。由此可见,新秧歌( )A.顺应了革命时期的艺术追求B.完成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C.适应了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D.体现了工农大众的领导地位A5.1949年,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学会……的东西”是指( )A.组建联合政府的策略B.开展土地改革的方式C.领导全国经济工作的能力D.动员民众参与革命的路线C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