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030201知道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等史事,能够认识这些史事的因果联系,了解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过程。分析张居正改革对促进明清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分析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能够联系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庙号 年号 在位时间 执政表现武宗 正德 1506—1522 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纵情享乐,到处游玩世宗 嘉靖 1522—1566 痴迷道教升仙,权臣严嵩父子把持朝政20余年穆宗 隆庆 1567—1572 懒惰怠政,依赖内阁大臣,晚年沉溺后宫神宗 万历 1573—1620 贪财好利,派宦官到处敛财,20余年不临朝光宗 泰昌 1620—1620 在位仅30天熹宗 天启 1621—1627 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交给宦官魏忠贤思宗 崇祯 1628—1644 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但刚愎多疑庙号武宗世宗 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王振明英宗时期掌权宦官,专横跋扈,怂恿英宗仓促亲征瓦剌,导致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尽丧,英宗被俘,朝廷险些倾覆。后在乱军中被杀。汪直明宪宗时期西厂提督,利用特务机构罗织罪名、滥杀无辜,甚至随意逮捕朝臣,致朝野恐慌。后因权势过盛遭贬黜,病死途中。刘瑾明武宗时期权宦,把持朝政,广受贿赂,设立内行厂残酷镇压异己,官员稍有不从即遭迫害。最终因权势过大引发众怒,被凌迟处死,抄家时金银财宝堆积如山。魏忠贤明熹宗时期权阉,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广建生祠自称“九千岁”,致使朝纲崩坏。崇祯即位后清算其党羽,魏忠贤畏罪自缢。万历中叶以后,朝中派系渐成,浙党(沈一贯为首)、齐党(亓诗教为首)、宣党(汤宾尹为首)、楚党(官应震为首)各树门户,攻讦不休。浙党依附内阁,齐党勾结言官,宣党则结纳翰林,皆以地域为纽带,以排挤异己为能事。——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浙党沈一贯任首辅时,利用“京察”(官员考核)黜落东林党人;而齐党亓诗教则操纵科道言官,屡兴弹劾。天启初年,东林党短暂得势,即对浙、齐、宣诸党反攻倒算,致使“朝署几空”。——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1、政治腐败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2、社会动荡朝政混乱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傚,京官贪则外臣无畏。——《明史·王廷相传》[译文]如今方正刚直的操守没有树立,贿赂的风气盛行。先朝还只是偷偷摸摸在夜晚进行的勾当,而现在则成了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夺。大臣贪污,小臣就会纷纷效仿;京官贪婪,外臣就会无所畏惧。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明实录》[译文]四川从前有肥沃土地的说法……近来土地有十分之七被王府占有,有十分之二是军屯,民间占有的土地仅有十分之一而已。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贪赃枉法土地兼并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2、社会动荡土地兼并指贵族、官僚、地主通过巧取豪夺等手段获得农民的土地,致使农民土地减少或者完全丧失土地。土地兼并严重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的严重,又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明]周臣《流民图》(局部)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3、张居正改革改革背景 在位皇帝 改革者主 要 措 施 经 济 影响 其 他 结果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整顿吏治、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万历皇帝(明神宗)改革背景 主要措施 经济其他结果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张居正人物扫描张居正(1525—1582),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3、张居正改革学史崇德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撰写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书院以此为宗旨。他们针砭时弊,提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已任”,体现了士人的责任和担当。一、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3、张居正改革◎东林书院依庸堂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背景人祸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天灾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呼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朴之血。——沈荃《河南通志》(崇祯元年)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马懋才《备陈大饥疏》[译文]旧的赋税尚未缴清,新的税银又已催征;正额钱粮难以延缓,额外摊派更显急迫。村落里连狗吠声都已消失,催税差役却仍挨户砸门;树梢上唯有乌鸦哀啼,空中却飘满鞭打溅出的鲜血。陕北起义2、过程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英勇善战 , 人称“李闯王”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攻克西安进入中原进军北京明朝灭亡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不到两天就攻入城内人物扫描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针对明朝土地集中和赋税繁重的情况,李自成主张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李自成塑像2、过程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译文]杀了牛羊,备好酒水,打开城门迎接闯王,闯王来了就不用缴纳粮食了。早上求一升粮食,晚上求一合粮食,最近穷苦人活不下去了。早早打开城门拜见闯王,一定让全家老小都高兴。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是支持拥护的态度。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此得到广大贫民的热烈拥护。材料研读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明末歌谣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起义 领导者 口号 影响 特点秦末农民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起义秦末农民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朱元璋李自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均田免粮推翻秦的统治沉重打击东汉统治沉重打击唐朝统治推翻元朝统治推翻明朝统治首创精神利用宗教,有组织有准备流动作战目标明确,规模大百姓拥护历代农民起义一览表。—明确将土地作为斗争目标农民起义发展到新的水平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明朝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 接连取胜,严重威胁明朝东北1、满洲兴起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八旗制度特点: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效果: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演变:享有特权,养尊处优,腐化无能。建立者:重要事件:清都城:2、清朝建立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皇太极(清太宗)1635年定族称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盛京(今辽宁沈阳)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3、清军入关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打败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必然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清朝此时正处于兴起并上升阶段。偶然性: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引清军入关。四、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644年,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陆续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1、统一全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四、清朝对全国的统治2、巩固统治政治上思想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一面尊崇明太祖,封建其后(分封他的后人),以减少汉族的反感。圣祖(康熙)南巡,每过南京,必向明太祖陵致祭……一面表章程朱,尊崇理学(儒学),想唤起汉人尊君之心。——吕思勉《中国通史》证明其继承的合法性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统治明朝灭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请在 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关注民生,轻徭薄赋;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采取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2024·山东临沂一模)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饥民遍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由此可见,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生产 B.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C.农民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B2.(2025·专项练习)“张居正将赋役杂项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史称‘一条鞭法’,规定‘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悉并为一条’。”这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以实物劳役为主,白银为辅B.按人口征收固定税银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D.完全依赖商税收入C3.(2023·海南中考真题)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 )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C4.(2024·辽宁沈阳二模)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一种学习方法。下面分类整理中②人物属于中国古代( )D① ② ③ ④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陈胜、李自成 张仲景、李时珍 司马迁、司马光A.史学家 B.少数民族首领C.医学家 D.农民起义领导人5.(2024·河北保定期末考试)清朝统治者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经济上提出农业是“国之大计”;思想文化上继承历代文化传统,推崇儒学。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自身统治 B.仰慕中原文明C.提升文化素养 D.掩饰满族出身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