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件(共2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全球航路的开辟
纲要下第六课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世界』这一概念是如何一步步被人探索发现的?
世界被“发现”
——全球航路的开辟
01
世界被“发现”以前
02
世界何以被“发现”
03
世界“形成”
制图比例合理吗?世界中心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文化观念?
海内华夷图(AD801)
华夷之辩
01世界被“发现”以前——世界观
01世界被“发现”以前——世界观
中世纪西欧TO地图
世界组成?
世界中心?
体现了中世纪欧洲怎样的文化观念?
宗教色彩
对世界的认知不完整,不真实
为什么会出现认知偏差?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孤立的地区,有限的联系
01世界被“发现”以前——世界观
材料二: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和辽阔的太平洋所隔断。他能使中国人在叫中东或印度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都很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韩愈《平淮西碑》
社会稳定 地大物博 自给自足
01世界被“发现”以前——生产力
缺乏向外探索的动力
材料四:欧洲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变得习惯于并依赖于商品和市场……由于明显的地理方面的原因,欧洲完全做不到自己自主,他迫切需要香料和其他外国产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环境限制 贸易需要
材料五:没有一个意大利城邦可以在不受他国为维持均势而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加强自己,没有一个‘新君主政体’可以在不刺激竞争对手寻求补偿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领地。
——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
竞争传统 扩张欲望
01世界被“发现”以前——生产力
材料六:保鲜技术产生之前,捕鱼只能维持沿海人的生计,不能换来财富。那时,许多悬浮于大西洋上的海岛,荒无人烟……葡萄牙几代国王先后派出探险队,到达并占领了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移民岛上种植小麦、甘蔗和葡萄,采伐木材。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01世界被“发现”以前——传统商路








材料七:14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封建庄园制度逐渐解体,具有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性质的手工工厂和租地农场不断出现。修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用货币缴纳地租,手工工厂主租地,农场主和商人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在所有交换手段中,黄金是最贵重的货币,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因此人人都渴望黄金,欧洲对金银财富以及开拓新市场的需求日益迫切。
——《纲要下·教学用书》
01世界被“发现”以前——变局
贵族(土地所有者)
租地农民(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民
土地、种子
农具、牲畜
劳动
租地农场
货币地租
货币工资
商人、市民
工场主(新兴资产阶级)
雇佣工人
货币
劳动
手工纺织工场
商品
货币工资
财富象征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瓦解
金银货币成为普遍交换手段
新兴资产阶级扩充资本
封建贵族王室奢华享受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传统商路发生变化
15—16 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01世界被“发现”以前——变局
传统商路发生变化
15—16 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01世界被“发现”以前——变局
传统商路发生变化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01世界被“发现”以前——变局
01世界被“发现”以前——变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传统商路发生变化
新航路开辟
吹风
小组合作探究:动因
条件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指南针的传入。
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有关洋流季风的知识日益丰富。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
商路威胁: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商路,使亚洲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精神动力: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倡人文主义。
《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引发“黄金热”。
动因
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需求:西欧社会对丝绸、香料等商品的极大需求。
小组合作探究:动因
02世界何以被“发现”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手绘地图
02世界何以被“发现”
——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对比双方的起点、路线、重心,终点
传统商路是指从元朝大都出发或印度卡里库特出发,经海路或陆路前往中亚和西亚,最后到达欧洲;
新航路是指15-16世纪之交,从西欧出发,由海路到达美洲和亚洲的商贸之路。
02世界何以被“发现”
——大航海时代
02世界何以被“发现”
——大航海时代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对比双方的起点,航线位置
西班牙葡萄牙衰落,英法荷后来居上
高纬度,向北向南。
世界上所有的海洋与大陆被彻底贯通。
1630年《新世界地理和水文地图》
15世纪毛罗地图
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人们认识到了真实的世界。
03世界“形成”——分散到整体
引起“商业革命”和 “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
亚洲
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开始冲击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并逐渐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03世界“形成”——格局变化
世界“形成”——格局变化之问
材料八:“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九:这些事迹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祸事而非幸事。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精卫填海——恨海 伊阿宋智取金羊毛——征服海洋
传统海洋观
小农经济
为什么拉开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最终被时代抛弃?
故步自封……
小组讨论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
——习近平
居安思危
海洋意识
顺应潮流 ……
和平发展
今天的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新世界?
世界被“发现”
——全球航路的开辟
01
世界被“发现”以前
02
世界何以被“发现”
03
世界“形成”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动因
新航路和其他航路开辟的概况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反思




1.(2024.6·浙江高考·20) 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只知道丝绸来自神秘东方,并不清楚它原产地的模样。马可·波罗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把来源地具象化。《马可·波罗游记》成为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畅销书之一。随后几个世纪,许多探险家、航海家和商人决定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一定要前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马可·波罗的书和前往中国的愿望影响的。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欧洲人长期对东方尤其是中国兴趣浓厚
B.马可·波罗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陆
C.马可·波罗激发欧洲人的中国情结
D.《马可·波罗游记》是中世纪欧洲畅销书
C
2.(2023·河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6分)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利益的驱动;人文主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