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框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知道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及向上向善思想文化的意义。2.理解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学会在实际中弘扬中华人文精神。3.激发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向善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学难点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少年中国说》,思考:歌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世人笑我我自强,不负年少。听了歌曲《少年中国说》,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展现了少年蓬勃的力量,体现少年智、富、强、自由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勇担使命。教师过渡:中华人文精神如璀璨明灯,照亮我们前行之路。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要为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新课讲授一、探人文精神之源1.阅读教材P62“生活观察”,思考:(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提示: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提示:我看过《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它让诗词活起来,传递出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节目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小结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二、弘扬人文精神之路1.阅读教材P63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提示:①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强调和谐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②事例: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摒弃前嫌,共同为国家效力,展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2)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提示:①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以友善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③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他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保持正能量等。教师小结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2.阅读教材P63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提示:①吴增阳勤奋刻苦、勇于创新,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进行发明创造,这种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②李王喆在母亲患病时,以拳拳孝心和无畏勇气为母捐髓,他的孝心与担当令人钦佩。③熊莎莎,三年如一日帮助患病同学,她的善良、坚持和责任感让人动容。④张瑾瑜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递爱心、保护环境,他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值得我们大力弘扬。教师小结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了求同存异促和谐与向上向善追卓越的双重路径。希望同学们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使者,共同书写中华人文精神的新篇章。板书设计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我深感学生们对于中华人文精神的热爱与向往。在引导学生们弘扬促进社会和谐与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时,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现出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然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这些精神,仍需进一步引导和督促。未来教学中,我将注重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