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1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本质。
2.能够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领会完善法律体系的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知和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感悟。
3.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激励学生积极为法律体系建设出力,培养学生崇尚、遵守、捍卫法律的行为习惯,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法治中国》片段,思考:
《法治中国》政论专题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成就
提示:《法治中国》从立法方面展示了不断推进各领域立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执法方面呈现了严格执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等;司法方面体现了维护司法公正、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守法方面强调了全民守法,形成良好法治环境,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成就。
教师过渡:同学们,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了解我国为法律体系完善所作的努力,感受法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保障。
新课讲授
一、探寻法律本质
1.阅读材料,思考:
  民法典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物权、合同、人格权等,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彰显了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1)民法典是如何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的
提示:民法典的制定广泛征求意见,让人民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在物权、合同、人格权等领域的规定,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期望与诉求,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深刻诠释了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这一本质。
(2)为什么说我国法律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提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法律体系要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意志,从根源上奠定中国特色。以民法典为例,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容涵盖广泛且维护人民利益,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人民福祉、推动公平正义的追求。
教师小结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因此,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
二、建设法律体系之路
1.阅读教材P76“生活观察”,思考:
查找与生态文明领域有关的法律,推荐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提示:我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理由:这部法律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石性法律。它明确了环保原则、任务与目标,确立了监管与公众参与机制,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行动指南。
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相关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2.阅读教材P77~78“探究与分享”,思考:
就上述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我国法律体系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社会发展,仍需不断加强立法工作。如人工智能领域立法滞后,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也在持续完善中。这表明我国法律体系需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教师小结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阅读材料,思考: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首次修订,增加了“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修订看点包括首次设立全国科普月、强调新技术新知识科普、治理网络伪科普流传、壮大科普人才队伍等,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
(1)修订后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强化科普地位,促进科普与科创协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培育科技人才打基础,还规范科普产业,助力应对突发事件,让科技更好赋能社会发展。
(2)如何确保该法律的实施
提示: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强对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宣传解读,为做好科普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要完善配套制度机制,保障法律落地见效;要以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为契机,积极开展科普。
教师小结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而且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了解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本质,掌握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如何日益完善的及其意义。明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们要为法律体系建设和完善贡献力量,崇尚、遵守、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板书设计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授课,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对于法律体系建设的关注与热情。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对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及其意义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遵守。未来,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法律体系建设,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同时,我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