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发展阶段性训练二九年级历史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本试卷共8页,28小题,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年是农历乙巳蛇年。近年来出土了许多中国原始社会时期带有蛇元素的文物。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文化遗址中的蛇形器物共同印证了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超大规模 D.各放异彩
2.下表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核心素养评价的中国某一文明成就。据此推断,该文明成就是
核心素养 内涵解读
唯物史观 随着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大规模生产和劳动协作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为其出现提供了条件
史料佐证 其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等领域
家国情怀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将中华文明史的起始时间推到商朝
A.青铜器 B.甲骨文 C.铜方量 D.五铢钱
3.《汉书·地理志》记载:“南海郡,秦置。秦败,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番禺,尉佗都。有盐官”该材料可印证汉武帝
A.实行盐铁专卖 B.建立刺史制度
C.颁布“推恩令” D.统一铸造货币
4.上古流传的经典共有的特征是“言少而意丰”,但东汉之后,上万字的“大文章”开始出现,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流转起来。促使这一转变发生的关键是
A.楷书书写的便捷 B.竹简产量的增加
C.造纸技术的改进 D.丝帛工艺的提升
5.“鼓角横吹曲”,北朝地方乐歌,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演奏的乐器有鼓、号角而得名。传到南方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实现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交融加强
6.下图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的做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国籍 日本 新罗 印度 波斯
姓名 晁衡 崔致远 瞿昙罗 骆元光
官职 秘书监 县尉 太史监 节度使
A.等级森严的社会 B.包容开放的政治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发达的商业贸易
7.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阅读下面宋词、元曲的经典名句、从中可得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元·关汉卿《窦娥冤》
A.元曲题材丰富多样 B.宋词风格婉约含蓄
C.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D.文学形式渐趋通俗
8.明朝后期,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大量销往国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这反映了明朝
A.形成全国性商业网络 B.发展多样的手工生产
C.参与全球性经济互动 D.出现发达的金融业务
9.乾隆时,在伊犁修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城、绥定城、广仁城、宁远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塔勒奇城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伊犁九城的修建见证了
A.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清朝前期经济的繁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据下表所示的人物名片,可知当时的时代主题是
人物:何玉成 身份:广东萧冈乡民 事迹:1841年组织三元里人民对抗英军。 人物:冯子材 身份:广西关外军务帮办 事迹:1885年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
A.抵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动近代教育 D.兴办民族工业
11.有一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出现过一系列的努力,旨在改造政权到某一程度,使之一方面得以顺利参加近代世界的种种活动,另一方面又无须彻底改变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体现这些观念的制度。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2.《黄埔军校同学录》记载:“第一期学员共645人,其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约占总人数的10%。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等均为共产党员,学员徐向前、陈赓等后来成为红军重要将领。”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共产党完全主导军事教育 B.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C.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 D.国共合作培养革命军事人才
13.1929年,中共中央军委对红军第四军的指示信上强调:“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据此,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是
A.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B.武装夺取中心城市
C.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D.保存红军基干力量
14.下表所示为某班级为“游红色圣地,品革命情怀”活动做的攻略,该攻略中的城市是
所在地: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 级别批次: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 主题: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A.北京 B.遵义 C.延安 D.上海
15.以下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人民解放战争的
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 ——《蒋介石日记》1948.11.24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A.爆发背景 B.主要进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影响
16.“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这句话源于《人民日报》一篇社论,据此推测它发表于
A.1945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71年
17.某同学以“追忆劳动模范之功勋”为主题设计了下面板报,并附上了相关人物诗词节选。据此推断,其中①处人物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
人物:① 人物:焦裕禄 人物:王进喜
诗词:蘑菇云起惊寰宇,重器看家捍海江。 诗词: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诗词:是谁,纵身一跃,用血肉之躯搅拌泥浆……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杨利伟
18.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4035亿公斤,人均近400公斤,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短短几年就基本解决了。“解决”的策略是实行
A.联产承包 B.公私合营 C.政企分开 D.市场经济
19.2025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票房就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票房突破百亿的电影。该电影别出心裁地改编融合了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呼麦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这说明传统文化需要
A.兼容并包 B.传承创新 C.接轨世界 D.弃其糟粕
20.下图为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的罗塞塔石碑。该石碑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语三种文字书写。这体现了
A.王朝的更迭 B.帝国的繁荣 C.文明的交流 D.交通的发达
21.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罗马以罗马城为中心修筑了10万千米的公共大道,20万千米的地方道路,建立起遍及欧洲、北非和中东的道路网络。这满足了当时罗马
A.民主政治的需求 B.对外扩张的需求
C.城邦经济的要求 D.传统文化的要求
22.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观察下表,你认为拉丁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拉丁美洲部分地区16-17世纪人口变化统计数据表
墨西哥中部 通哈(今哥伦比亚) 秘鲁
1519年 约2500万 1537年 约23.2万 1500年前后 约900万
1630年前后 约75万 1636年 约4.5万 1570年 约130万
内部战争不断 B.早期殖民扩张
C.自然灾害频发 D.奴隶贸易兴起
23.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其中属于19世纪中期“巩固扩展”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新航路开辟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24.图表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为康德拉季耶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④至⑤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低谷状态,最可能原因是
经济大危机爆发 B.局部战争的爆发
C.美苏经济的对抗 D.第三世界的兴起
25.英语词汇的丰富与扩充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如下英语新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hyperlink(超链接),hypermedia(超媒体),hyperspace(超空间)
teleconference(远程会议),telecommuter(远程上班族),telepresence(远程呈现)
A.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C.大众教育发展与推广 D.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
26.(14分)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从远古祭祀仪式到民俗庆典的演变,展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这些节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既是民族记忆的活态传承,也是当代文化创新的源泉。让我们共同探寻节日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密码,按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项目一】 诗画中的节日
A 守岁围炉竟废眠 B 五月五日追前贤 C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局部)
【项目二】 传承节日文化
(1)根据项目一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岁朝村庆图》所描绘的传统节日填入相应栏目里,并选取与该节日相关的诗词(只填字母)。(4分)
传统节日 相关诗词
(2)请从项目二的节日图画中任选一幅作简要解说。(介绍其反映的节日的概况、传承的风俗习惯、彰显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等)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分析中华文明有何独特的文化基因。(4分)
27.(14分)某学校围绕“广州历史遗迹里的近代中国”分组实地进行考察,以下是同学们找到的部分历史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第一组:材料一 广州著名近代历史遗迹
①三元里平英团遗址 ②詹天佑故居 ③邓世昌故居 ④万木草堂旧址 ⑤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⑥中共三大会址 ⑦黄埔军校旧址 ⑧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⑨广州起义纪念旧址
(1)请参照示例,将上面历史遗迹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提炼一个主题。(8分)(要求;分类只写编号,每类只能选2个遗迹;主题提炼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照抄示例不得分)
示例
分类 主题
⑤⑨ 中国近代革命起义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第二组:材料二 爱群大厦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13号,又名爱群大酒店,是同盟会会员陈卓平先生集华侨资本创办的。1937年落成,是当时华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在1937年至1967年作为“广州第一高楼”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2023年1月,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选自《百度百科》
现今的爱群大厦
爱群大厦名称变化一览表
时间 名称 备注
1937年 爱群大酒店 建成时官方命名,由华侨资本投资兴建,定位为高端酒店
1952年 爱群大厦 首次更名,由“爱群大酒店”调整为“爱群大厦”,强化其综合性建筑定位
1966年 人民大厦 特殊时期更名,东侧增建18层新楼后采用新名称
1985年 爱群大厦 恢复原名“爱群大厦”,沿用至1988年
1988年 爱群大酒店 二次复名,恢复最初名称并由书法家题写招牌,沿用至今
——摘编自《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间介绍爱群大厦命名(或更名、复名)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爱群大厦多次名称变化的过程,分析其1988年恢复最初名称“爱群大酒店”的原因。(6分)
28.(12分)了解时事,不仅要溯源历史,更要洞察未来,总结历史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事热点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优先”政策大行其道,敲诈胁迫四面出击,“关税大棒”惹怒八方,既有的格局、秩序遭受重大冲击。
历史溯源 ①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 ②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③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⑥______,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⑦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历史发展趋势
——据郭勤贵著《危机:1520-2021》等编制
(1)请你补充材料中“历史溯源”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的年份,并指出其成立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2)请你结合材料中的“时事热点”,选取“历史溯源”中的两个史实(写出序号即可),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并总结出对应的历史发展趋势。(要求:选取史实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历史发展趋势应与主题相呼应。)(8分)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发展阶段性训练二九年级历史
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D B D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B C B C A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
26.(14分)(1)春节(2分);AC(2分)。(共4分)
(2)清代《元宵灯市图》:
概况: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分)
习俗: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挂花灯、赏花灯、猜灯谜、放烟火,舞龙、舞狮等,(2分)
彰显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彰显了团圆美满、同庆佳节的价值观念。(2分)
清代《清明戴柳图》:
概况: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2分)
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2分)
彰显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弘扬孝道亲情的道德观念,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2分)
清代《龙舟盛会图》:
概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2分)
习俗: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2分)
彰显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祈求生活祥和安宁价值观。(2分)
(任选一幅图片进行解说,分值分配如上,意思相近,答中核心词语即可,如所选的图画与概况、习俗、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匹配,则因应不匹配的点进行扣分,总分最大化)(共6分)
(3)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统一性。(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以上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27.(14分)
(1)(只有1个遗址不得分,多于2个遗址不得分;只写主题但没有分类不得分,分类正确但主题不正确主题酌情扣分)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⑥⑦(⑧)(2分)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意思相近即可)(2分)
①③(2分) 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意思相近即可)(2分)
②④(2分) 中国近代化探索(意思相近即可)(2分)
以上只需要两组分类正确即可,共8分
(2)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52年:建国初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85、1988年:改革开放时期。(只写时期不写对应时间不得分,每点2分,共4分)
原因:改革开放深化阶段,广州作为前沿城市,开始重视历史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恢复“爱群大酒店”名称,符合这一时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与再利用趋势。(2分,意思相近即可,主要要回答出“历史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或“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意思。)
(共6分)
28.(12分)
(1)1995年(2分,不写“年”字扣1分);世界经济全球化(2分,或“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可以)(共4分)
(2)【答案示例一】
序号:③⑦(2分)
主题:中国方案推动国际交流合作(1分)
论述: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
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这一理念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重要智慧,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2分)
历史趋势:面对当今和平与发展的的国际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未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1分)
(共8分)
【答案示例二】
序号:①⑤(2分)
主题:中美关系的演变推动两国加强合作发展(1分)
论述: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推行冷战政策。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2分)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历史趋势: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美应加强对话合作,促进两国关系良性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1分)
(共8分)
【其它答案示例】
主题1:新中国外交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主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主题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主题4: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论述:(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