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二单元 文明的发展: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世界各文明地区(以非洲和美洲为代表)的多元面貌。
* 尊重文明多样性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古代文明大多是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产生并独立发展的,具有多源性。但当人类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他们会找出相似的解决办法。社会复杂之后,人类都有走向文明时代的可能。亦即不同地区的人类有可能独立创造文明。但因为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不同,文明在出现的时间和特点上会存在重要差别。
——《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 以文明互鉴促进文明进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欧洲人对南北美洲的迅速入侵和开发,与迟至几个世纪后才得以侵入和开发非洲,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美洲文明长期隔绝、缺乏交流导致的长期落后停滞有很大关系。
同一道题的不同解法,
不同解法指向的相同问题
均是失落的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班图人
东非古文明
西非古文明
南非古文明
一、古代非洲文明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史学前沿: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史学观点也在变化
观点一 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
观点二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2005年版)
观点一:非洲文明封闭、与世隔绝
观点二:非洲文明不封闭、内部外界有联系
正解
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
贡献
农业
畜牧业
冶铁业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掌握了冶铁技术
1、东非
阿克苏姆王国是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阿克苏姆文明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阿克苏姆方尖碑
其中的一个碑高达33米,是有史以来人类竖起来的最高石碑
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395年)
一、古代非洲文明
(2)东非沿海地区城市国家(10-15世纪)
摩加迪沙;蒙巴萨、桑给巴尔
①产生条件:
a.农业的进步;
b.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c.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经济状况:
a.使用奴隶;
b.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c.对外贸易发达;
沉在海底的明代瓷器碎片被海浪打到沙滩上
贴满明代青花瓷碎片的吧台
中国瓷器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东非?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中国瓷器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东非?
环印度洋贸易圈
2、西非
这里野生大象不可计数,象牙极多,不仅能从猎人那里很容易买到,更让人吃惊的是有时在森林中行走就能随手捡来。
沙漠商队
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相继兴起
一、古代非洲文明
马里的君主们控制了(向阿拉伯世界的)黄金输出,其数量大约为14世纪初期世界黄金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控制了在政治上至关重要的马匹进口以及从撒哈拉向南方缺盐森林地区的食盐贸易。
——约翰·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廷巴克图古代文献手稿
对外贸易发达,主要交易黄金、马匹、食盐
奴隶从事生产,也可以作为商品被交易
信奉伊斯兰教,文化发达、建立了大学
桑海国家行政管理先进,实行中央集权制
归纳古代东非国家文明发展的表现:
穆萨清真寺
发展概况: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
14—15世纪:鼎盛;
16世纪:逐渐衰落
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意为“石头城”,境内已发现200多处“石头城”遗迹,其中“大津巴布韦遗址津巴布韦”最为著名。
3、南非
津巴布韦 地域广大王国
一、古代非洲文明
桑给巴尔
蒙巴萨
摩加迪沙
广泛使用奴隶 、以园艺业为主 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10-15C
地域广大王国
加纳
马里
桑海
城市国家
地域广大王国
津巴布韦
阿克苏姆
中央集权帝国
黄金资源、控制商路;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城市与文化繁荣、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8-16C
14-15C鼎盛
4C鼎盛
石头城
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
课堂小结 古代非洲文明
美洲
南北美洲锯齿形海岸线,良港众多,便于入侵。
历史上长期隔绝于世,经济停留在新石器时代,政治和社会组织发展水平也较低,当地人难以进行有效的抵抗。
非洲
海岸线平直,不易接近。
历史上和亚欧文明有一定联系,政治、经济有一定发展,列强控制成本相对较高
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 暗的大陆”, 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探究与拓展
欧洲人能迅速占领南北美洲;而这时在非洲,欧洲人仅在沿海地区占有几个不稳定的小立足点。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工业革命后列强瓜分非洲
到公元1500年时,美洲大陆刚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公元前2500年便已达到的文明阶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西方与非洲之间的差距比西方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要大得多。君士坦丁堡、德里和北京,相对伦敦、巴黎和柏林而言,的确是衰落了,但是,它们并没有像廷巴克图那样,衰落到实际上已经消亡的地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物质文明上,长期停滞在锄耕农业,甚至没有犁耕农业;
在精神文明上,非洲文明没有留下众多思辨性的哲学和文论著作。
地理环境
社会发展
思考
我们知道的,远远少于我们不知道的。
世界上被消灭的文明比存留下来的文明更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
文明失落是常态,不失落是意外。
文明像是一把火,在狂风呼啸的黑夜里,一支火把很容易被扑灭,可是如果有一片篝火、许多火把,火与火之间互相支撑,同时也彼此竞争,这样的火就不容易熄灭,或者说,彼灭此起。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二、古代美洲文明
印第安人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库库尔坎金字塔(金字塔)
古玛雅城市遗址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美洲文明的特点。
在拉美印第安人创造的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均为山地和高原,平原面积很小,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物产很丰富。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也有小块平原,更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这些文明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古代美洲文明的特点。
1、独立发展,具有封闭性
2、非大河文明,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
3、具有多样性,且成就辉煌灿烂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成果
中美洲 玛雅文明 4—10世纪繁荣,15世纪中期衰落 城市国家 种植玉米;金字塔庙宇;陶器;象形文字;历法;20进制。
阿兹特克文明 14-16世纪 结构松散的王国 岛上都城;
浮动园地。
南美洲 印加文明 12-16世纪 统一的大帝国 中央集权;土地国有;人口调查表;完善的道路系统;移民。
课堂小结 古代美洲文明
【课堂小结】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古代非洲文明
二、古代美洲文明
(2)东非:阿克苏姆王国;10-15世纪的一系列国家
(3)西非:加纳、马里、桑海(先后兴起)
(4)南非:津巴布韦国家
(1)文明的创造者:班图人
(1)文明的创造者:印第安人
(2)玛雅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
(4)印加文明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