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授课课件(共30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授课课件(共30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非洲、美洲)的多元面貌。
1
一、非洲古代文明
1.非洲文明开端——班图人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又称班图尼格罗人,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少部分信仰基督教。在逐渐南迁的过程中,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农业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人们时常认为非洲的农业技术是从欧亚大陆引进的。……考古研究标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就掌握了冶铁知识。……公元前2世纪到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已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有铁头的锄和装有铁头的斧使农业有可能扩展到非洲的森林地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畜牧业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
手工业
掌握了冶铁技术
1
2.古代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信奉基督教。公元7世纪后由于阿拉伯人的进攻而逐渐衰亡
兴盛原因:
①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②尼罗河的作用;
③农业发达;
④位于红海沿岸,
⑤国内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达。
一、非洲古代文明
1
(2)东非文明的发展
①条件:
农业的进步、地理位置优越;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代表:
10-15世纪,东非沿海地区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国家的兴起。
③经济表现:
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蒙巴萨
桑给巴尔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非 洲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一、非洲古代文明
2.古代东非文明
1
3.古代西非文明
(1)西非文明概况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蒙巴萨
桑给巴尔
◎古代非洲的国家
沙漠商队
一、非洲古代文明
1
3.古代西非文明
(2)西非王国更替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廷巴克图因坐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一、非洲古代文明
8—13世纪初加纳
13—15世纪马里
15—16世纪桑海
1
3.古代西非文明
(2)西非王国更替
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马里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
这一年,马里历史最著名的国王曼萨·穆萨开始了前往麦加的朝圣之行。“从廷巴克图来的马里国王”让马里世界闻名,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其中包括一位建筑师,这位建筑师在廷巴克图设计建造城墙、王宫和清真寺。穆萨还在廷巴克图建造了人类历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马里国王穆萨
一、非洲古代文明
1
(2)西非王国更替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占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而逐渐衰落。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是桑海帝国最伟大的君主。他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他将众多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 ——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一、非洲古代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1
主要国家 生活区域 兴衰 统治 政治 经济 文化
加纳帝国 8—13世纪 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 前身为古加纳王国,720年建立加纳帝国,1240年为马里帝国吞并 贸易兴盛
马里帝国 13C上半—17C初 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外贸兴盛城市繁荣 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桑海帝国 15—16 世纪 15世纪至16世纪,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摩洛哥军队入侵逐渐衰落。 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一、非洲古代文明
3.古代西非文明
1
由于萨曼 穆萨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朝觐之行以及在开罗随之而来的知名度,马里在北非、中东甚至欧洲名声鹊起……在此后数十年里,埃及的商人定期到访马里……象牙、奴隶、盐、和动物皮毛在穿越撒哈拉贸易中仍十分重要,但黄金是最重要的物品。
在马里帝国这个中世纪的伟大国家里,很多奴隶都是在扩张战争中俘获的。奴隶是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因为他们作为劳动力的价值。当他们在穿越撒哈拉商道的贸易中被出卖时,他们也能带来财富。
穆斯林学校和大学培养出的一批文人,可以组成有效的帝国官僚机构……桑海帝国比前两个帝国更复杂。全国明确划为几个省,每个省设一名长期任职的省长。帝国还有早期职业军队,甚至还有几个部,分管财政、司法、国务、农业等。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经济上:黄金资源丰富,和先进文明区域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
政治上:实行奴隶制度
叙述古代西非马里、桑海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这些帝国走向鼎盛的原因
政治上:中央集权国家行政架构相对完善,分工明确,提升了行政效率
1
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愈来愈多。学者们可以在苏丹各大学里从事高深的研究……这一兴盛的学习状况应归功于统治者阿斯基亚大帝(桑海最伟大的君王之一)的支持。在这里(廷巴克图)拥有大批医生、法官、教士和其他学者,他们从国王那里得到充足的生活费用。
早在13世纪,马里的统治者开始成为穆斯林,他们中的一些人到麦加朝觐。但是他们的臣民的绝大部分保持着他们与先人的传统宗教的精神关系。
——据【美】戴维 C 康德拉《中世纪西非诸帝国》整理
思想上: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
思想上:宽松自由,吸收了外来文化,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宗教精神
叙述古代西非马里、桑海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这些帝国走向鼎盛的原因
1
4.古代南非文明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蒙巴萨
桑给巴尔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
一、非洲古代文明
桑给巴尔
蒙巴萨
摩加迪沙
广泛使用奴隶 、以园艺业为主 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10-15C
地域广大王国
加纳
马里
桑海
城市国家
地域广大王国
津巴布韦
阿克苏姆
中央集权帝国
黄金资源、控制商路;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城市与文化繁荣、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8-16C
14-15C鼎盛
4C鼎盛
石头城
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
课堂小结 古代非洲文明
1
【拓展提升】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汉武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唐朝
元朝
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1
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
材料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探究与拓展
材料 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非洲,成为阿克苏姆王国国教。
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1
观点1 认为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
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
观点2认为非洲文明是开放的、与外界有联系:
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内部关系: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7-9世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玛雅
阿兹特克
印加
时间:
14-16世纪
区域范围:
今墨西哥地区
时间:?BC10世纪产生
3-9世纪繁盛
15世纪中叶衰落。
区域范围:中美洲的 尤卡坦半岛
时间: 12—16世纪.
区域范围: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一带
16世纪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
二、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和印加都有关于自身文明毁灭的预言
哥伦布
他们看起来构不成威胁,因为他们没有铁器。当哥伦布和其他人炫耀他们的塞尔维亚回火钢制的刀剑时,“他们无知地抓住了刀锋,割伤了自己”。
——[美]约瑟夫·卡明斯 《 伟大探险家大发现》
兰达主教
将玛雅文字写本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
科尔特斯
1521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携600名雇佣军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其间,阿兹特克帝国国王把他们当成了神灵派来的使者
皮萨罗
1533年,西班牙人皮萨罗率180人征服了人口达600万人的印加帝国。
卡拉马哈之役,皮萨罗生擒阿塔瓦尔帕
文明落后,就该被侵略吗?
印第安文明的缔造者——印第安人
鹰羽冠
印第安人把羽毛作为勇敢的象征,荣誉的标志,经常插在帽子上,以向人炫耀。拥有鸟羽象征着勇敢、美貌与财富。
其衣着服饰则非常简单,甚至不穿衣服。
克查尔鸟
相信万物有灵
哥伦布在他的《航海日记》和写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报告中都有对印第安人正直谦和,勤劳质朴的描述。
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4至9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的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其原因尚不清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地区: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兴衰:公元前10世纪诞生,
公元3-9世纪其鼎盛,
15世纪中期衰落。
15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炮火中灰飞烟灭,后被遗忘。
玛雅文明的重新发现是在1830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自此开始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玛雅文明
文化
文字:发明独特的表意文字;天文:用复杂的历法纪年;数学:采用20进位制,可能知道0的概念。
数 学
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用800多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人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文字是少数迄今为
止尚未被全部
破译的古代文
字之一。
天文历法
他们的计数法是根据手和脚的二十个指(趾)头而产生的二十进位制;他们在时间的计算方面创造了一种数学体系,结果发现了“0”。
玛雅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5000年误差仅一天。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玛雅文明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 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1521年为西班牙人毁灭
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以擅长军事武功著称,结构松散的王国
阿兹特克末代国王
蒙特祖玛二世
特点
上层垄断,部落自治
二、古代美洲文明
2.阿兹特克文明
特诺奇蒂特兰:仙人掌生长的地方
特点
上层垄断,部落自治,都城交通
二、古代美洲文明
2.阿兹特克文明
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圃。淤泥 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七次收成。
浮动园地——有史以来最密集最多产的生态系统之一
特点
上层垄断,部落自治,都城交通,
浮动园地
区域 国家 方位 形态 特点
南美
库斯科为都城
中央集权帝国
印加文明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户籍制,道路系统,人口迁移
印加帝国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
结绳记事
二、古代美洲文明
3.印加文明
这一帝国(指印加帝国)在地理上由完整的道路系统紧紧地连接成一体;这一道路系统包括用芦荟藤编织的索桥和用有浮力的芦苇制成的浮桥,其中有几英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大面积的灌溉系统同样很重要,它使印加帝国成为繁荣昌盛的农业国;其中部分灌溉系统至今仍在使用。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信差迅速地将信件送往全国各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古代美洲文明
3.印加文明
马丘比丘古城(“天空之城”)
二、古代美洲文明
3.印加文明
1533年,皮萨罗生擒印加国王后,命令印加人花重金来赎,条件是将黄金和白银装满房屋。结果皮萨罗如愿以偿,但背信弃义仍然处死了国王。
这些金银器都是印加文明的艺术品,但皮萨罗为方便运输,将其熔化成金锭、银锭,总价值相当于7500万美元。而如果皮萨罗看到了这些饰品的艺术价值,保留原样的话,现在价值要数十亿美元了。
◎印第安人一直很困惑,欧洲人为什么对黄金有那么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黄金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用来制作美丽的物件而已。除了制成王专属的黄金艺术品和黄金首饰,别无他用,还不如可以用来纳贡的布匹。印第安人没有金币,实行物物交换。
◎而在欧洲,实行以货币为基础的经济。欧洲人珍爱黄金,不是因为它美丽,而是因为它值钱。
卡拉马哈之役
皮萨罗生擒阿塔瓦尔帕
CULTURE SHOCK
黄金
阿兹特克文明
上层垄断,掌握军队;部落自治;浮动园地;
颇具特色的都城建设。
14C-16C
印加文明
部落联盟
众多城市国家
玛雅文明
中央集权国家
国王集权;土地国有;四大政区;人口调查;道路系统;迁移居民。
12C-16C
氏族分级;金字塔庙宇;表意文字 ;复杂历法;20进位制,知道0的概念。
BC1500年
17世纪
课堂小结 古代美洲文明
东非:阿克苏姆、摩加迪沙等西非:加纳、马里、桑海南部非洲:津巴布韦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非美文明的时空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