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保护土壤(课件 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 保护土壤(课件 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一、土壤的价值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
植物直接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与生长。
人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依赖于植物的动物为食。
肥沃的土壤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和空气。
一、土壤的价值
肥沃的土壤因稀缺而更显宝贵。事
实上,比较适合农耕的土地不足陆地面积
的八分之一。土壤的形成需花很长的时间,
几百年的时间只能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
人类在长期利用土壤的过程中改变了土壤。由于人们的耕作,出现了水稻土、菜园土等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土壤类型。
一、土壤的价值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了解)
黑土肥力高,适合种植玉米、大豆和小麦;紫色土肥力相对较高,适合种植旱地作物和棉花、油菜、柑橘;红壤酸性较高,肥力相对较低,适合种植水稻、茶树甘蔗和柑橘;黄壤通常比红壤湿润,主要在南方山区,适合种植常见农作物、茶树、蔬菜
肥沃的黑土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塑料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
工业废水污染土壤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土壤表面不断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1)气体:废气中含有污染物质,特别是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
(2)液体:废水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土壤;
(3)固体:固体废弃物中的污染物直接进入土壤或其渗出液进入土壤。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和危害(了解)
土壤污染的危害(了解)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还会导致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汞、镉污染物通过植物吸收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会发生中毒。长期引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和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人畜不能食用,土壤不能再作为耕地。
1. 会引起当地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
2. 针对土壤污染的现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1.举例:废旧电池、重金属、废水等提示:按当地的主要土壤污染物现状,如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等分类举例介绍。
2.举例:(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如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
(2)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3)对生活垃圾和有害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提示:主要防治或保护措施可从污染源的控制、污染物的处置等直接措施和培养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加强环保教育、建立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并坚决执行等间接措施进行阐述。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重点)
目标
比较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的水土流失量。
器材
1. 两个长 30 cm,宽 15 cm,三面高 5 cm 的木盒。
2. 两只与木盒高度、宽度匹配的盛水盆。
3. 两块与水盆同高的木块。
4. 两只相同的喷壶(装等量的清水)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6. 量筒一只,铲子一把。
过程
1. 分别将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平放在木盒上。
2. 木盒的一端钉上与水盆同高的木块,将两个木盒分别平放在水盆上。
3. 用两把喷水壶分别在土体中心上方 20 cm 处,均匀地给有草皮的表土和裸土洒水。
4. 水洒完后,用量筒分别计量两个水盆中的水量和沙量,并在表4.4 -1 中做记录。
5. 分别铲除两个木盒上的表土和裸土,再依次将另一块有草皮的表土和另一块裸土平放在木盒上,然后使两个木盒倾斜 30 °,再按上述步骤3、4 操作,并在表 4.4 -1 中分别记录裸土和有草皮的表土的水量和沙量。图 4 .4 - 6 不同植被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比较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重点)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重点)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由实验可得,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重点)
二、土壤的污染与流失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分布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约 89%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一)保护土壤的主要方式
方式 概述
因地形耕作 根据地形或沿等高线开垦耕地,这有助于减缓过多降水的冲刷并避免土壤的流失
保护性耕作 尽可能地减少损害土壤和覆盖在它上面的植物
轮作 每年种植不同的植物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1. 保护性耕作是怎样保护土壤的?
2. 苜蓿、花生、大豆等植物为什么能恢复土壤肥力?
1.保护性耕作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减少土壤耕作次数;保留地表
覆盖物如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2.在苜蓿、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存在共生关系,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
(二)土壤修复技术(重点)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物理修复技术: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
化学修复技术:土壤钝化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吸取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覆盖式客土法、深翻耕法
(二)土壤修复技术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化学修复技术:土壤钝化修复技术
(二)土壤修复技术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化学修复技术:土壤钝化修复技术
(二)土壤修复技术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吸取修复技术
(二)土壤修复技术
三、土壤的保护与治理
近 20 多年来,我国新增绿化面积数量较大,特别是在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毛乌素沙地治理比较成功。
土壤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生存与发展对它的依赖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已的家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