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商君列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清】龚自珍思考1:同学们认识这些改革者吗?思考2:这些人物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商鞅孝文帝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一、“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一)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思考3:教材中的这四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些改革的原因是否一样?自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适应新的社会形态的变法改革少数民族调整政策的汉化改革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政策调整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同:都顺应时代潮流不同:应对各自时代困境一、“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二)各具时代特色的改革措施思考4: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上》所学,结合教材整理商鞅、孝文帝、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官僚机构: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财政制度: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军事体制: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孝文帝改革经济改革(以农求富)军事改革(提高战斗力)政治改革(加强集权)商鞅变法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后期:孝文帝主持 , 推进汉化,民族融合。①迁都洛阳②移风易俗,实行汉制③经济改革王安石变法思考5:张居正改革的焦点是什么?一、“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二)各具时代特色的改革措施项 目 措 施 作 用政 治 (整顿 吏治) 尊主权,课吏职、 信赏罚、考成法 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军 事 (边防 新政) 内修防备 起用边将, 积极操练兵马 ①使边塞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商贸活跃;②蒙汉间在思想、文化和习俗相互熏染融合;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力增修、加固长城 外示羁縻 改善汉蒙关系, 加强互市友好来往 经 济 (赋税 改革) 清丈田地 ①国家税收增加;②农民负担减轻,对国家依附关系有所放松;③稳定农业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发展。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财政危机一、“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二)各具时代特色的改革措施思考6:结合高一所学,一条鞭法能够实行与明朝时期的什么经济状况有关?新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诬告谋反,结果被车裂而死。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共同问题:旧势力的强大阻力“丝银对流”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思考7:历代的改革都遭遇了什么共同问题?孝文帝改革使得一部分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张居正改革遭到了极大反对,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一、“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二)各具时代特色的改革措施思考8:改革充满曲折与艰辛,是否还应进行改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P22学习聚焦: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改革的作用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9: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有什么特殊所在呢?中国近代:内忧外患中国现代:中共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二、“求变”“求新”的历史变局思考10:中国近代有哪些改革的探索?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改革思考11:这些改革的结局是什么?失败告终改革教育、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官员尸位素餐、苛捐杂税激增、改革与财力脱节、官场奢靡依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城乡下层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即当时人所称的“民变”,也愈益高涨起来……最后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戴鞍钢《清末新政为何会失败》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视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求变”“求新”的历史变局思考13:中国近代改革的结局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思考12:这些改革为什么会失败?触犯守旧势力利益清朝统治腐败政局动荡、未统一三、“求变”“求新”的历史使命思考14:中国现代改革主要包括哪几个时期?1949-195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改革开放时期思考15:结合高一所学和教材所述,自主梳理四个时期的改革举措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私有制变公有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八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九大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三、“求变”“求新”的历史使命思考16:历代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充满了曲折,新中国以来的改革面临的曲折主要来自于什么?党的“左”倾错误改革中的问题、矛盾思考17:新中国继续坚持改革的利处在哪里?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挫折。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思考18:结合P27【历史纵横】《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用教材语言陈述改革开放的意义三、“求变”“求新”的历史使命思考19: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时势造英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在商鞅变法付诸实施之际,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强烈反对,称“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驳斥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遭受到种种非议。王安石坦然曰:“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从容就义。——《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