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马克思支持政权运行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围绕农业、农民征收:赋役制度近现代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现代关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个人所得税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赋役制度赋税徭役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丁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其它杂税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主要是成年男子)从事的无偿劳役兵役力役杂役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学习活动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朝汉朝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220年9年25年东汉西汉秦朝田赋人头税徭役 田赋税率极高(收泰半之赋)口赋(人头税)极重休养生息、税率大大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口赋(7—14)每人每年20钱算赋(15—56)每人每年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朝汉朝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220年9年25年东汉西汉以下汉朝的那些赋役措施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秦朝田赋人头税徭役 田赋税率极高(收泰半之赋)口赋(人头税)极重更卒休养生息、税率大大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口赋(7—14)每人每年20钱算赋(15—56)每人每年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正卒戍卒特点:田租较轻,但人头税很重(舍地而税人)种类 役龄 役期 任务更卒 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正卒戍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运粮一般是两年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一般是一年到边塞屯戍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朝汉朝前221年前207年前202年220年9年25年东汉西汉以下汉朝的那些赋役措施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从秦短期暴政而亡,你有什么启示?秦朝田赋人头税徭役 田赋税率极高(收泰半之赋)口赋(人头税)极重更卒休养生息、税率大大降低(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口赋(7—14)每人每年20钱算赋(15—56)每人每年120钱,商人和奴婢加倍)财产税(如车船税、算缗钱、税民资等)正卒戍卒启示:不堪忍受沉重赋役是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统治者减免租税以缓和社会矛盾,进而出现治世。特点:田租较轻,但人头税很重(舍地而税人)以均田制为基础,隋唐实行了税制改革。汉末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力缴纳赋税,社会危机严重。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分配土地,便利税收。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唐)陆贽庸:纳绢或布代役作用: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租调制、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魏晋租调役租庸调制隋朝唐朝两税法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907年618年581年创新之处为什么要实施两税法?怎么实施两税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p93史料阅读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绝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上》780年①背景:②实施:③内容: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国家赋税总额各地数额①量出为入②简化税制(地税+户税)地税户税田亩人丁、资产③夏、秋两次纳税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以人丁为征税对象以土地为征税对象④意义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唐中后期:两税法宋北宋中期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原因:徭役扰民严重表现: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沿袭唐制元朝北方:租庸调,征丁税、地税南方:两税法,征夏税、秋粮募役法意义: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新增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与银两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送北京赋役合并,一概征银赋役合并田赋征银折银代役货币地租产生影响:①简化了征收手续。②赋役征银,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一条鞭法赋税分夏税、秋粮(米麦实物)明朝明初明英宗正统年间两税法金花银明后期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清朝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年间雍正年间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人头税(丁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的赋税负担,摊丁入亩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当时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由此,朝廷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意义。①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②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④隐瞒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促进了人口增长。朝代 赋役制度秦汉魏晋-隋唐 前期中后期宋元明 明初正统后期清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田赋、人头税、财产税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租调役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募役法租庸调与两税法,“科差”两税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① 征税标准: 人丁为主 →田亩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②人身依附关系:必须服徭役 →纳绢代役 →折银代役(以“庸”为标志)③ 赋税形式: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转变(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④ 征税种类:繁杂 →简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⑤ 征税时间:不定时 → 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重农抑商,逐渐对商品征收重税。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发展趋势)告别田赋鼎 铭文乾坤转,天地变,2006年1月1日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这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最后无法忍受,谁都逃不出这个怪圈。黄宗羲的观点被总结为"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定律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全国废除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学习活动二:中国关税制度的发展关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关税主权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任务一:梳理中国关税的发展历程。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1、概念(含义)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2、发展历程(1)古代中国“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厘”。——《周礼 地官》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②存在国内关税和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废除:世界?中国?)(楚)错金鄂君启铜节(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2发展历程(2)近代中国(1840-1949):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回收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列强攫取协定关税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②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民国初年,坐落于上海就将路外滩海关大楼前的赫德铜像。赫德,英国人,28岁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1861年起,代理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掌权长达45年。经济: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的经济遭到冲击;政治:破坏了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有何消极影响?(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2.发展历程(2)近代中国(1840-1949):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回收③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948年5月)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192719281930宣布关税自主,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宋子文,宋家长子,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192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1928——1930年间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日本也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议》评价: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2.发展历程(3)新中国的关税制度建设:中国真正收回关税主权时期 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前 ①制度创立:《 》及其实施条例。 ②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改革开放后 法制化建设 ①原因: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②表现:1985年《 》和《 》,强化了……进一步完善 1987年,通过《 》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纸质 1951年 中国海关博物馆藏)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1.含义:2.发展历程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1)民国时期:①起步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并没有实施。②开始征收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2)新中国成立以后:①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②改革开放后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意义: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关税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朝代 赋役制度秦汉魏晋-隋唐 前期中后期宋元明 明初正统后期清田赋、人头税、财产税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租调役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募役法租庸调与两税法,“科差”两税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