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四校(鄞州实验、曙光、海三外、东钱湖)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3.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四校(鄞州实验、曙光、海三外、东钱湖)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3.1)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四校(鄞州实验、曙光、海三外、东钱湖)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3.1)
1.(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所述的物理量估算不正确的是(  )
A.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0帕
B.中学生体重约为500牛
C.中学生爬楼梯的速度约40米/分钟
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克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解答】 A、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大约为500N,对地面的压强,故A正确;
B、中学生体重可能为500牛,故B正确;
C、中学生爬楼梯的速度可能为40米/分钟,故C正确;
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克,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2024八上·鄞州期中)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A、“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是运动的,因为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
B、“轻舟”行驶过程中,船上的乘客随船一起运动,所以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轻舟”是静止的。故B不正确;
C、小船行驶过程中距离青山越来越近,所以以小船为参照物,“青山”迎面而来、“青山相对出”。故C正确;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以地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王确的是(  )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D.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A、磁铁吸铁,同时铁吸引磁铁;磁力是在磁铁和铁之间产生的,只有磁铁或铁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即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指南针受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错误;
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靠墙自然站立的同学,如果对墙壁没有挤压作用,则两者之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八上·鄞州期中)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左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哪一幅
(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由题意可知,乘坐飞机向上爬升时,人通过舷窗观察“天地分界线”时,以地平线为参照物,飞机是向后倾斜的,因此,所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自左向右倾斜,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八上·鄞州期中)在失重的空间站中,航天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C.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D.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解答】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这些实验无法完成,但能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4八上·鄞州期中)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处相遇
C.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在s﹣t图像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由图像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3)在s﹣t图像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像可知乙同学在在0~10s内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同学在在0~10s内的速度。
【解答】A、由图像看出在0~10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甲通过的路程小于100m,根据可知,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慢,故A错误;
B、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10~20s内,乙同学的运动图像是一条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乙同学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0~10s内,乙同学运动的路程s=100m,则乙同学的速度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关于四个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拔罐”既能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能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B.乙图,马德堡半球实验,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相同
C.丙图,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D.丁图,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瓶内水柱升高说明外界大气压强增大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观察各个图片,然后与各个选项中描述的物理原理比较,而在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甲图,“拔罐”时,罐被紧紧压在皮肤上,能说明大气有压强;罐内的皮肤向上鼓起,又能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故A正确;
B.乙图,马德堡半球实验,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则半球的受力面积不同,根据F=pS可知,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大小不同,故B错误;
C.丙图,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物是利用了注射器的活塞对药液产生的压强,故C错误;
D.丁图,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根据p内=p大气+p水可知,瓶内水柱升高说明外界大气压强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8.(2024八上·鄞州期中)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B.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的方法实际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虹吸原理实现的条件有三个:
一是管内先装满水;
二是管的最高点距上容器的水面高度不得高于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度;
三是出水口比上容器的水面必须低。这样使得出水口液面受到向下的压强(大气压加水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大气压,保证水的流出。
【解答】A、根据虹吸原理实现的条件,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所示的方法是利用了虹吸的原理,而不是连通器原理,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是为了排出内部的空气,使水因重力流下时内部形成真空,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两端的压力差也越大,因此,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跟它的质量m的关系
C.图丙表示液体内部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
D.图丁表示液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1)在s﹣t图象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
(2)对同一种物质,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的液体,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解答】A、图中为s﹣t图像,表示随着时间t的增加,路程s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定值,物体所受重力G与其质量m成正比,故为过原点的直线,故B正确;
C、由p=ρgh可知,液体密度一定,液体内部的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故C错误;
D、同一种物质,密度一定,由可知,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容器中装的是水。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水不流动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
A.左管中水面最高
B.右管中水面最高
C.中间容器中水面最高
D.中间容器和左、右管中的水面一样高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在连通器中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读图可知,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左右两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因此容器中装满水,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水不流动时,中间容器和左、右管中的水面一样高,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图乙中筷子提起来在空中静止时,米对筷子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图丙中用力F拉动木板B使其加速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D.图丁中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永远保持静止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4)细线断开,拉力消失,重力仍然存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小球将竖直下落。
【解答】A、图甲中人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米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平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同时米给筷子一个反作用力,则筷子受到米给的摩擦力竖直向下,故B错误;
C、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是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由于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故示数不会改变,故C正确;
D、图丁中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小球速度为零;此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受重力作用竖直下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分别用、表示,则(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液体的质量关系,根据G=mg可知容器的总重力关系,从而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
根据p=ρgh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
【解答】 两容器的质量相等,由图知,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甲>V乙,根据m=ρV可知,液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由G=mg可得,两容器的总重力关系为G甲>G乙,容器对水平桌面上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所以F甲>F乙;
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即p甲=p乙,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3.(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A、B两相同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长木板C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拉木块A,使A、B、C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运动,则(  )
A.A对C的摩擦力向左 B.C对A的摩檫力向右
C.B对C的摩擦力向右 D.C对B的摩檫力向右
【答案】D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在接触面上有一个运动趋势,此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个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该力就是摩擦力,即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解答】由于用水平力F拉木块A,使A、B、C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即若把ABC看做一个整体,即该整体向右运动,故该整体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左的;
对于C来说,是由于A的摩擦力导致C向右运动,故A对C的摩擦力是向右的,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C对A的摩擦力是向左的。对于C和B来说,B是在C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故C对B的摩擦力是向右的,同理,B对C的摩擦力是向左的。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图(丙)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D.图(丁)煤气灶点燃后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露,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
【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压强;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掌握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随着水的蒸发,盆景内水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继续没入水中,空气不再进入,如此反复;
(4)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A、甲图,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正确;
B、乙图,向外拉活塞,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可以使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故B正确;
C、随着水的蒸发,盆景内水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回到原来的高度,即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此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中的水不再流出。故C正确;
D、因为流速越快,流体的压强越小,所以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煤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而煤气不会向空气中泄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5.(2024八上·鄞州期中)小明和小张运用所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是运动的
②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受到惯性作用
③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
④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⑤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是静止的;
(2)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力的作用;
(3)运动状态的改变:①静止变运动;②运动变静止;③运动方向改变;④速度大小改变;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5)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
【解答】①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相对于球门越来越近,因此球是运动的,故①正确;
②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②错误;
③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轨迹是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因此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③正确;
④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不会停止运动,而是以那个时刻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④错误;
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⑤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答案为:A。
16.(2024八上·鄞州期中)将两个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倒入如图所示不同液体甲、乙,已知,若继续分别倒入高度相同的甲、乙液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与高度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 根据p=ρgh以及ρ甲>ρ乙、h甲>h乙分析解答。
【解答】 已知ρ甲>ρ乙、h甲>h乙,根据p=ρgh知p甲>p乙,所以开始时甲图线在乙图线的上面,继续分别倒入高度△h相同的甲、乙液体,因为ρ甲>ρ乙,所以Δp甲>Δp乙,甲的压强增大得快,所以甲、乙图像随着倒入液体高度的增加压强越来越远离,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2024八上·鄞州期中)学过“压强”的知识后,某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抽水,当活塞上升到管口S后再继续上升,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水从管口S不断流出 B.水面随活塞继续上升
C.水面将下降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上面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液面总保持相平。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当活塞上升到管口S后继续上升,那么烧杯和抽水器上面都是开口的,于是构成连通器;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活塞下面的水会不断下降,直到与烧杯里面的水面相同为止。
故选C。
18.(2024八上·鄞州期中)一弹簧右侧接触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C.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上;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解答】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B错误;
C、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C正确;
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9.(2024八上·鄞州期中)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个粗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对在一起,用力挤出中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吊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重物,测出最多能挂的物重G,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皮碗的重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大气压p的公式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求出皮碗的表面积,即受力面积;根据最大物重,可知物体对皮碗的拉力,根据二力平衡得出大气对皮碗的压力,利用推导出大气压的表达式。
【解答】 皮碗的表面积,
根据题意可知,最多能挂的物重G等于对皮碗的拉力,
而大气对皮碗的压力与物体对皮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G,
所以,大气压:。
故答案为:C。
20.(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
【答案】D
【知识点】弹力;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
(2)通过分析B的受力情况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得出B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求出B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1)物体A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10N的拉力,
因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B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0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0N,故AB错误;
(2)B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
所以,物体B受到的支持力:
F支持=GB-F=100N-10N=90N,
因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所以,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
F压=F支持=90N,故C错误;
B对地面的压强:
故D正确。
故选:D。
21.(2024八上·鄞州期中)在端午龙舟赛中: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由静止迅速前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龙舟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运动状态;相互;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解答】选手奋力划桨,皮划艇由静止迅速前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船桨向后划水,船桨给水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会给船桨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行驶;
皮划艇向前运动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皮划艇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皮划艇是运动的。
22.(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A,重为50牛的物体被夹在两固定且竖直放置的木板之间,用大小为130牛的力恰好可以将物体A从木板中竖直向上抽出,那么能将A竖直向下抽出的力为   牛。另有一物体B重也为50牛,用120牛的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现加大对物体的压力,则物体B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   50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30;等于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竖直向上抽出时,根据力的平衡可知,向上的力等于方向向下的力的合力,方向向下的力有重力与摩擦力,根据力的平衡得到摩擦力;竖直向下时,摩擦力方向向上,重力方向向下,再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得到所用拉力;物体无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都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竖直向上抽出物体时,根据力的平衡知:
F=G+f=1300N,
则摩擦力为f=F-G=130N-50N=80N;
竖直向下抽出物体时,有F'=f-G=80N-50N=30N;
用F=120N的水平压力将重为5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竖直方向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50N,方向竖直向上;
减小对物体的压力,物体沿着墙壁匀速下滑,仍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仍然等于物体的重力,即摩擦力大小仍为50N。
23.(2024八上·鄞州期中)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如图甲放在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用水平力向右缓慢推动物体,使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图乙,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或“<”)。
甲 乙
【答案】1000;变大;=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用力水平向右缓慢推动物体,使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竖直切去阴影部分,剩余部分的高度和图甲一样,由压强p=ρgh进行说明。
【解答】 (1)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10N,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10N,
它对桌面的压强:;
(2)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不变,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当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时,受力面积变小,压力不变,由可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3)质地均匀的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即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大小只与柱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如果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下的部分还是柱体,柱体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故p2=p1。
24.(2024八上·鄞州期中)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厘米,瓶盖面积为7厘米,并将瓶子装满600毫升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
(1)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则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   毫升水。
【答案】(1)等于
(2)480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 (1)瓶中装满水,将瓶子竖直倒置,水的密度ρ、水的深度h不变,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即可判断;
(2)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根据压强求出倒放时的压力大小,则可知倒放时水的重力,与原来的重力相减,即为应倒出水的重力,根据G=mg计算质量。
【解答】 (1)瓶中装满水,将瓶子竖直倒置,水的密度ρ、水的深度h不变,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相等,
所以p1=p2;
(2)V=600mL=600×10-6m3
这瓶水的质量为:m=ρV=1×103kg/m3×600×10-6m3=0.6kg。
这瓶水重为:G=mg=0.6kg×9.8N/kg=5.88N。
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则F=G=5.88N。
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
由得:倒放时水的重力G'=F'=pS=1.68×103Pa×7×10-4m2=1.176N,
倒出的水的重力ΔG=G-G'=5.88N-1.176N=4.704N,
则由G=mg得:。
由m=ρV得。
25.(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小科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如图乙和丙所示,分别表示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试回答:
甲 乙 丙
(1)在时间段,木移动的距离为   。
(2)第5秒末时,突然撤去推力F,由于   ,木块仍将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3)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受到平衡力的时间段有____。
A. B. C. D.
【答案】(1)2
(2)惯性;200
(3)A;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3-5s的运动状态,根据s=vt计算运动距离;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1)根据丙图知,3-5s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v=1.0m/s,
木块移动的距离为s=vt=1m/s×(5-3)s=2m;
(2)第5秒末时,突然撤去推力F,由于惯性,木块仍将移动一段距离;根据3-5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
摩擦力等于推力,f=F=200N;
撤去外力做减速运动,仍然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从丙图看出0-1s,处于静止状态,3-5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故A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AC。
26.(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在W形玻璃管中,从两边装入不同的液体,ABC是水,EFG是油,CDE是密闭的空气,已知,,,油的密度为,则的高度为是   。
【答案】23cm
【知识点】压强的变化;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在ABC中,B点左右侧压强相等,设CDE密封气体的压强为p1,大气压强为p2,可用p2、H1、H4表示p1,点F左右侧的压强相等,可用p2、H3、H4表示出p1,求出H2
【解答】 在ABC中,B点左右侧压强相等,设CDE密封气体的压强为p1,大气压强为p2,则:p1=p2+ρ水gH1-ρ水gH4,
在EFG中,F点左右侧的压强相等,则有p1=p2+ρ油gH2-ρ油gH3,
所以p2+ρ水gH1-ρ水gH4=p2+ρ油gH2-ρ油gH3,
27.(2024八上·鄞州期中)学习了“力的测量”,为深入研究弹簧秤的原理,想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他选用刻度尺和四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如下的实验:将四个钩码依次挂到弹簧下面,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得到如表的数据。
所挂钩码的个数(个) 0 1 2 3 4
弹簧长度() 8 10 12 14 16
弹簧伸长量() 0 2 4 6 8
甲 乙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弹簧下的钩码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   。
(3)如果现有和上面相同的两根弹簧、,组成如图甲、乙两种装置,则甲图中弹簧、的长度均为____,乙图中弹簧、的长度均为____。(弹簧的重力不计)。(  )
A.11 11 B.14 11 C.11 14 D.14 14
【答案】(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的伸长是有限度的,弹簧所受的拉力不能超过它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3)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钩码的个数为0时,弹簧的原长L0=8cm;弹簧的伸长ΔL等于弹簧的长度L减去弹簧的原长L0.钩码的个数每增加一个时,弹簧的伸长度就增加2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2)弹簧的伸长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过它能够承受的拉力;
(3)甲图是每根弹簧都承受三个钩码的重力,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弹簧的长度;而乙图则是两根弹簧共同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即相当于每根弹簧承受1.5个钩码的重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求出弹簧的长度L=L0+ΔL。
【解答】 (1)当钩码的个数为0时,弹簧的原长L0=8cm;
挂1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1=L-L0=10cm-8cm=2cm;
挂2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2=L-L0=12cm-8cm=4cm;
挂3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3=L-L0=14cm-8cm=6cm;
挂4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4=L-L0=16cm-8cm=8cm;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下的钩码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弹簧的伸长是有限度的,弹簧所受的拉力不能超过它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3)甲图:因为L1、L2都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当挂3个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4cm,所以L1、L2都为14cm;
乙图:由于L1、L2一起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即相当于每根弹簧承受1.5个钩码的重力。
根据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以及表中的数据可知,挂1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1=L-L0=10cm-8cm=2cm;那么,挂1.5个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1=L2=L0+ΔL=8cm+1.5×2cm=11cm;所以L1、L2都为11cm。
故答案为:B。
28.(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   相等。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但最后还是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是   (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向   (选填“左”或“右”)加速。
(a) (b)
【答案】(1)初速度
(2)改变
(3)左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到达水平面时,小车速度相同;
(2)分析图示情景即可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保证摩擦力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小车应从斜面同一高度上由静止滑下,使其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这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由图可知,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由于惯性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由于惯性,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29.(2024八上·鄞州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图1 图2 图3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简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1,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后,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同学们发现测量结果偏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   。
(3)针对以上实验的误差,小明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示3装置,将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此时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答案】(1)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尽
(2)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
(3)90000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膜堵住折射器的小孔,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避免空气进入对实验的影响;
(4)弹出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加针筒对活塞的摩擦力,这样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除以活塞的截面积计算大气压强,测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5)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移动时,F拉1=F大气+f摩擦,当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活塞又开始移动时,F拉2=F大气-f摩擦,可求出大气压。
【解答】 (1)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膜堵住折射器的小孔,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4)弹出测力计的示数F=F大气+f摩擦,大气压,故因为活塞受到针筒的摩擦力,使得测量结果偏大;
(5)当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移动时,F拉1=F大气+f摩擦,
当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活塞又开始移动时,F拉2=F大气-f摩擦,
所以
活塞的截面积,
大气压强为;
30.(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物块A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此时物块A受力示意图。
【答案】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物块A竖立在光滑的小车上不受摩擦力,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图。
【解答】物块A放在小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物块A与小车间没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不受到摩擦力。由此作图如图所示:
31.(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答案】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重力的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物体一定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冲上粗糙斜面时会受到斜面对它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f、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其受力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32.(2024八上·鄞州期中)月面巡视探测器(月球车)是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复杂航天器,具备地一月遥控能力,有独立驱动的六轮摇臂式行走系统,高,质量为,已知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月球上时重力的6倍。求:
(1)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重力是多少?
(2)若航天员一个随身装备在月球表面时月球对它的引力大约是,则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的质量是多少?
(3)月地距离约为,若在月球表面放置一平面镜,地面工作人员向该平面镜发射一束激光,经过多长时间工作人员能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激光传播的速度均为)
【答案】(1)月球车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G地= mg=120kg×10N/ kg=1200N,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重力: G月=G地=×1200N=200N;
(2)若航天员一个随身装备在月球表面时月球对它的引力大约是2N,则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受到的重力: G地' =6G月' =6×2N=12N,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的质量:
(3)激光由地面到平面镜的时间:
则航天员能接受到反射回来的激光的时间为:
t' =2t=2×1.28s=2.56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 (1)知道月球车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月球上时重力的6倍,据此求出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重力;
(2)若航天员一个随身装备在月球表面时月球对它的引力大约是2N,根据“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月球上时重力的6倍”求出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受到的重力,利用G=mg求出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的质量。
(3)利用可求出激光从空间站到地面的时间,便可求出航天员能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的时间。
33.(2024八上·鄞州期中)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
甲 乙
(1)滑雪板底面越宽大,对雪地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若滑雪板与雪地总接触面积为0.4米,苏翊鸣和滑雪板的总质量为72千克,当他穿着滑雪板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强为多大?
(3)图甲是他在决赛中的完美飞行轨迹,AB是飞跃跳台的上升阶段,BC是下落阶段。请在图乙中画出他在飞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为A点的速度,不计空气阻力)
【答案】(1)变小
(2)F千克 牛/千克=720牛 1800
(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在压力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利用G=mg计算出苏翊鸣和滑雪板的总重力;当他穿着滑雪板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力F=G,利用计算出对雪地的压强;
(3)他在飞行过程中,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速度减小;下落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大,速度增大;据此可知他在飞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
【解答】 (1)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所以滑雪板底面越宽大,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受力面积越大,所以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越小;
(2)苏翊鸣和滑雪板的总重力:G=mg=72kg×10N/kg=720N;
当他穿着滑雪板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力F=G=720N;
对雪地的压强:;
(3)他在飞行过程中,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速度减小;下落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大,速度增大;
所以他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先变小,当上升到最高点B时,速度最小,接着下落过程速度变大;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如图所示:

34.(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甲为品牌饮料机,将平底薄壁直圆筒状的空杯,放在饮料机的水平杯座上接饮料。杯座受到的压力F随杯中饮料的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饮料出口的横截面积,饮料流出的速度,杯高,杯底面积。
甲 乙
(1)装满饮料时,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为多大?
(2)若杯底与杯座的接触面积为,饮料持续流入空杯后关闭开关,杯对杯座的压强为多大?
【答案】(1)由图乙可知:空杯对杯座的压力为
装满饮料时,杯对杯座的压力为
所以,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为
(2) 饮料质量
饮料体积为:
饮料密度为:
饮料流入杯中质量为:
此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力F2=m1g=0.24kg×10N/ kg=2.4N
杯对杯座的压强为: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读出h=0cm时杯座受到的压力,即为空杯对杯座的压力,再读出h=10cm即杯子装满饮料时杯对杯座的压力,两者的差值即为装满饮料时杯底受到饮料的重力即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
(2)根据 求出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利用p=ρ液gh求出饮料的密度,知道饮料流出的速度和饮料出口的横截面积可求饮料持续流入空杯5s后杯子内饮料的体积,利用m=ρV求出杯子内饮料的质量,杯对杯座的压力等于空杯的重力加上饮料的重力,利用 求出杯对杯座的压强。
1 / 1浙江省宁波市四校(鄞州实验、曙光、海三外、东钱湖)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1-3.1)
1.(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所述的物理量估算不正确的是(  )
A.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0帕
B.中学生体重约为500牛
C.中学生爬楼梯的速度约40米/分钟
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克
2.(2024八上·鄞州期中)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关于力的说法王确的是(  )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D.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4.(2024八上·鄞州期中)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左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哪一幅
(  )
A. B.
C. D.
5.(2024八上·鄞州期中)在失重的空间站中,航天员们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C.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D.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6.(2024八上·鄞州期中)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处相遇
C.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7.(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关于四个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拔罐”既能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能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B.乙图,马德堡半球实验,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相同
C.丙图,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物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D.丁图,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瓶内水柱升高说明外界大气压强增大
8.(2024八上·鄞州期中)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B.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9.(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跟它的质量m的关系
C.图丙表示液体内部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
D.图丁表示液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10.(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容器中装的是水。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水不流动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
A.左管中水面最高
B.右管中水面最高
C.中间容器中水面最高
D.中间容器和左、右管中的水面一样高
11.(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图乙中筷子提起来在空中静止时,米对筷子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图丙中用力F拉动木板B使其加速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D.图丁中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永远保持静止
12.(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分别用、表示,则(  )
A., B.,
C., D.,
13.(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A、B两相同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面上,长木板C放在它们上面。用水平力F拉木块A,使A、B、C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运动,则(  )
A.A对C的摩擦力向左 B.C对A的摩檫力向右
C.B对C的摩擦力向右 D.C对B的摩檫力向右
14.(2024八上·鄞州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图(丙)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D.图(丁)煤气灶点燃后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露,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
15.(2024八上·鄞州期中)小明和小张运用所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是运动的
②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受到惯性作用
③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
④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⑤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16.(2024八上·鄞州期中)将两个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倒入如图所示不同液体甲、乙,已知,若继续分别倒入高度相同的甲、乙液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与高度的关系是(  )
A. B.
C. D.
17.(2024八上·鄞州期中)学过“压强”的知识后,某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抽水,当活塞上升到管口S后再继续上升,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水从管口S不断流出 B.水面随活塞继续上升
C.水面将下降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8.(2024八上·鄞州期中)一弹簧右侧接触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C.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19.(2024八上·鄞州期中)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个粗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对在一起,用力挤出中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吊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重物,测出最多能挂的物重G,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皮碗的重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大气压p的公式是(  )
A. B. C. D.
20.(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N,GB=100N,B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Pa
21.(2024八上·鄞州期中)在端午龙舟赛中: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由静止迅速前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龙舟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2.(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A,重为50牛的物体被夹在两固定且竖直放置的木板之间,用大小为130牛的力恰好可以将物体A从木板中竖直向上抽出,那么能将A竖直向下抽出的力为   牛。另有一物体B重也为50牛,用120牛的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现加大对物体的压力,则物体B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   50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2024八上·鄞州期中)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如图甲放在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则它对桌面的压强为   ;用水平力向右缓慢推动物体,使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图乙,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或“<”)。
甲 乙
24.(2024八上·鄞州期中)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厘米,瓶盖面积为7厘米,并将瓶子装满600毫升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
(1)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则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   毫升水。
25.(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小科用水平推力F把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前推动。如图乙和丙所示,分别表示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试回答:
甲 乙 丙
(1)在时间段,木移动的距离为   。
(2)第5秒末时,突然撤去推力F,由于   ,木块仍将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3)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受到平衡力的时间段有____。
A. B. C. D.
26.(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在W形玻璃管中,从两边装入不同的液体,ABC是水,EFG是油,CDE是密闭的空气,已知,,,油的密度为,则的高度为是   。
27.(2024八上·鄞州期中)学习了“力的测量”,为深入研究弹簧秤的原理,想探究弹簧的形变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他选用刻度尺和四个相同的钩码进行如下的实验:将四个钩码依次挂到弹簧下面,分别测出弹簧的长度,得到如表的数据。
所挂钩码的个数(个) 0 1 2 3 4
弹簧长度() 8 10 12 14 16
弹簧伸长量() 0 2 4 6 8
甲 乙
(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弹簧下的钩码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   。
(3)如果现有和上面相同的两根弹簧、,组成如图甲、乙两种装置,则甲图中弹簧、的长度均为____,乙图中弹簧、的长度均为____。(弹簧的重力不计)。(  )
A.11 11 B.14 11 C.11 14 D.14 14
28.(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   相等。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但最后还是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是   (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向   (选填“左”或“右”)加速。
(a) (b)
29.(2024八上·鄞州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图1 图2 图3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简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1,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后,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同学们发现测量结果偏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   。
(3)针对以上实验的误差,小明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示3装置,将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此时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30.(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物块A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此时物块A受力示意图。
31.(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32.(2024八上·鄞州期中)月面巡视探测器(月球车)是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为一体的复杂航天器,具备地一月遥控能力,有独立驱动的六轮摇臂式行走系统,高,质量为,已知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月球上时重力的6倍。求:
(1)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重力是多少?
(2)若航天员一个随身装备在月球表面时月球对它的引力大约是,则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的质量是多少?
(3)月地距离约为,若在月球表面放置一平面镜,地面工作人员向该平面镜发射一束激光,经过多长时间工作人员能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激光传播的速度均为)
33.(2024八上·鄞州期中)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勇夺单板滑雪大跳台金牌。
甲 乙
(1)滑雪板底面越宽大,对雪地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若滑雪板与雪地总接触面积为0.4米,苏翊鸣和滑雪板的总质量为72千克,当他穿着滑雪板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强为多大?
(3)图甲是他在决赛中的完美飞行轨迹,AB是飞跃跳台的上升阶段,BC是下落阶段。请在图乙中画出他在飞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为A点的速度,不计空气阻力)
34.(2024八上·鄞州期中)如图甲为品牌饮料机,将平底薄壁直圆筒状的空杯,放在饮料机的水平杯座上接饮料。杯座受到的压力F随杯中饮料的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饮料出口的横截面积,饮料流出的速度,杯高,杯底面积。
甲 乙
(1)装满饮料时,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为多大?
(2)若杯底与杯座的接触面积为,饮料持续流入空杯后关闭开关,杯对杯座的压强为多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解答】 A、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大约为500N,对地面的压强,故A正确;
B、中学生体重可能为500牛,故B正确;
C、中学生爬楼梯的速度可能为40米/分钟,故C正确;
D、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克,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A、“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是运动的,因为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
B、“轻舟”行驶过程中,船上的乘客随船一起运动,所以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轻舟”是静止的。故B不正确;
C、小船行驶过程中距离青山越来越近,所以以小船为参照物,“青山”迎面而来、“青山相对出”。故C正确;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在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以地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A、磁铁吸铁,同时铁吸引磁铁;磁力是在磁铁和铁之间产生的,只有磁铁或铁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即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A错误;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指南针受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这个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错误;
C、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靠墙自然站立的同学,如果对墙壁没有挤压作用,则两者之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由题意可知,乘坐飞机向上爬升时,人通过舷窗观察“天地分界线”时,以地平线为参照物,飞机是向后倾斜的,因此,所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自左向右倾斜,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
【解析】【分析】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解答】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这些实验无法完成,但能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在s﹣t图像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由图像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3)在s﹣t图像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像可知乙同学在在0~10s内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同学在在0~10s内的速度。
【解答】A、由图像看出在0~10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甲通过的路程小于100m,根据可知,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慢,故A错误;
B、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10~20s内,乙同学的运动图像是一条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乙同学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0~10s内,乙同学运动的路程s=100m,则乙同学的速度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观察各个图片,然后与各个选项中描述的物理原理比较,而在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甲图,“拔罐”时,罐被紧紧压在皮肤上,能说明大气有压强;罐内的皮肤向上鼓起,又能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故A正确;
B.乙图,马德堡半球实验,选用不同直径的半球,则半球的受力面积不同,根据F=pS可知,拉开半球时所用的力大小不同,故B错误;
C.丙图,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物是利用了注射器的活塞对药液产生的压强,故C错误;
D.丁图,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根据p内=p大气+p水可知,瓶内水柱升高说明外界大气压强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的方法实际是利用了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虹吸原理实现的条件有三个:
一是管内先装满水;
二是管的最高点距上容器的水面高度不得高于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度;
三是出水口比上容器的水面必须低。这样使得出水口液面受到向下的压强(大气压加水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大气压,保证水的流出。
【解答】A、根据虹吸原理实现的条件,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图中所示的方法是利用了虹吸的原理,而不是连通器原理,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是为了排出内部的空气,使水因重力流下时内部形成真空,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两端的压力差也越大,因此,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故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1)在s﹣t图象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
(2)对同一种物质,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的液体,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解答】A、图中为s﹣t图像,表示随着时间t的增加,路程s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定值,物体所受重力G与其质量m成正比,故为过原点的直线,故B正确;
C、由p=ρgh可知,液体密度一定,液体内部的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故C错误;
D、同一种物质,密度一定,由可知,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在连通器中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读图可知,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左右两管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因此容器中装满水,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水不流动时,中间容器和左、右管中的水面一样高,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4)细线断开,拉力消失,重力仍然存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小球将竖直下落。
【解答】A、图甲中人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米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平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同时米给筷子一个反作用力,则筷子受到米给的摩擦力竖直向下,故B错误;
C、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是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由于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无关,故示数不会改变,故C正确;
D、图丁中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最高点B点时,小球速度为零;此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受重力作用竖直下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液体的质量关系,根据G=mg可知容器的总重力关系,从而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关系;
根据p=ρgh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
【解答】 两容器的质量相等,由图知,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甲>V乙,根据m=ρV可知,液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由G=mg可得,两容器的总重力关系为G甲>G乙,容器对水平桌面上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所以F甲>F乙;
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液体深度相同,根据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即p甲=p乙,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在接触面上有一个运动趋势,此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个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该力就是摩擦力,即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解答】由于用水平力F拉木块A,使A、B、C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即若把ABC看做一个整体,即该整体向右运动,故该整体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左的;
对于C来说,是由于A的摩擦力导致C向右运动,故A对C的摩擦力是向右的,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C对A的摩擦力是向左的。对于C和B来说,B是在C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故C对B的摩擦力是向右的,同理,B对C的摩擦力是向左的。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压强;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掌握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随着水的蒸发,盆景内水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瓶口继续没入水中,空气不再进入,如此反复;
(4)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A、甲图,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正确;
B、乙图,向外拉活塞,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可以使烧瓶内刚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故B正确;
C、随着水的蒸发,盆景内水减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会有少量空气进入瓶中,瓶内气压增大,瓶子的水会下降流出一部分,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回到原来的高度,即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此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中的水不再流出。故C正确;
D、因为流速越快,流体的压强越小,所以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煤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而煤气不会向空气中泄漏,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5.【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它是静止的;
(2)惯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力的作用;
(3)运动状态的改变:①静止变运动;②运动变静止;③运动方向改变;④速度大小改变;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5)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
【解答】①以球门为参照物,射向球门的球相对于球门越来越近,因此球是运动的,故①正确;
②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②错误;
③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轨迹是曲线,即运动方向不断改变,因此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③正确;
④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不会停止运动,而是以那个时刻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④错误;
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⑤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答案为:A。
16.【答案】C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分析】 根据p=ρgh以及ρ甲>ρ乙、h甲>h乙分析解答。
【解答】 已知ρ甲>ρ乙、h甲>h乙,根据p=ρgh知p甲>p乙,所以开始时甲图线在乙图线的上面,继续分别倒入高度△h相同的甲、乙液体,因为ρ甲>ρ乙,所以Δp甲>Δp乙,甲的压强增大得快,所以甲、乙图像随着倒入液体高度的增加压强越来越远离,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7.【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1)上面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液面总保持相平。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当活塞上升到管口S后继续上升,那么烧杯和抽水器上面都是开口的,于是构成连通器;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活塞下面的水会不断下降,直到与烧杯里面的水面相同为止。
故选C。
18.【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上;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解答】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B错误;
C、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C正确;
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9.【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求出皮碗的表面积,即受力面积;根据最大物重,可知物体对皮碗的拉力,根据二力平衡得出大气对皮碗的压力,利用推导出大气压的表达式。
【解答】 皮碗的表面积,
根据题意可知,最多能挂的物重G等于对皮碗的拉力,
而大气对皮碗的压力与物体对皮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F=G,
所以,大气压:。
故答案为:C。
20.【答案】D
【知识点】弹力;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弹簧测力计读数时,多数都是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下使用的,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
(2)通过分析B的受力情况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得出B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求出B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1)物体A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10N的拉力,
因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B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0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0N,故AB错误;
(2)B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
所以,物体B受到的支持力:
F支持=GB-F=100N-10N=90N,
因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所以,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
F压=F支持=90N,故C错误;
B对地面的压强:
故D正确。
故选:D。
21.【答案】运动状态;相互;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解答】选手奋力划桨,皮划艇由静止迅速前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用船桨向后划水,船桨给水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会给船桨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行驶;
皮划艇向前运动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皮划艇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皮划艇是运动的。
22.【答案】30;等于
【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竖直向上抽出时,根据力的平衡可知,向上的力等于方向向下的力的合力,方向向下的力有重力与摩擦力,根据力的平衡得到摩擦力;竖直向下时,摩擦力方向向上,重力方向向下,再根据力的平衡关系得到所用拉力;物体无论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都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竖直向上抽出物体时,根据力的平衡知:
F=G+f=1300N,
则摩擦力为f=F-G=130N-50N=80N;
竖直向下抽出物体时,有F'=f-G=80N-50N=30N;
用F=120N的水平压力将重为5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竖直方向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50N,方向竖直向上;
减小对物体的压力,物体沿着墙壁匀速下滑,仍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仍然等于物体的重力,即摩擦力大小仍为50N。
23.【答案】1000;变大;=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用力水平向右缓慢推动物体,使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竖直切去阴影部分,剩余部分的高度和图甲一样,由压强p=ρgh进行说明。
【解答】 (1)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10N,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10N,
它对桌面的压强:;
(2)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不变,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当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时,受力面积变小,压力不变,由可知,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3)质地均匀的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即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大小只与柱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如果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的阴影部分,剩下的部分还是柱体,柱体的密度和高度不变,故p2=p1。
24.【答案】(1)等于
(2)480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压强的变化
【解析】【分析】 (1)瓶中装满水,将瓶子竖直倒置,水的密度ρ、水的深度h不变,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即可判断;
(2)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根据压强求出倒放时的压力大小,则可知倒放时水的重力,与原来的重力相减,即为应倒出水的重力,根据G=mg计算质量。
【解答】 (1)瓶中装满水,将瓶子竖直倒置,水的密度ρ、水的深度h不变,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相等,
所以p1=p2;
(2)V=600mL=600×10-6m3
这瓶水的质量为:m=ρV=1×103kg/m3×600×10-6m3=0.6kg。
这瓶水重为:G=mg=0.6kg×9.8N/kg=5.88N。
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则F=G=5.88N。
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
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
由得:倒放时水的重力G'=F'=pS=1.68×103Pa×7×10-4m2=1.176N,
倒出的水的重力ΔG=G-G'=5.88N-1.176N=4.704N,
则由G=mg得:。
由m=ρV得。
25.【答案】(1)2
(2)惯性;200
(3)A;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确定3-5s的运动状态,根据s=vt计算运动距离;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1)根据丙图知,3-5s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v=1.0m/s,
木块移动的距离为s=vt=1m/s×(5-3)s=2m;
(2)第5秒末时,突然撤去推力F,由于惯性,木块仍将移动一段距离;根据3-5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
摩擦力等于推力,f=F=200N;
撤去外力做减速运动,仍然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从丙图看出0-1s,处于静止状态,3-5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故AC正确,BD错误。
故答案为:AC。
26.【答案】23cm
【知识点】压强的变化;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在ABC中,B点左右侧压强相等,设CDE密封气体的压强为p1,大气压强为p2,可用p2、H1、H4表示p1,点F左右侧的压强相等,可用p2、H3、H4表示出p1,求出H2
【解答】 在ABC中,B点左右侧压强相等,设CDE密封气体的压强为p1,大气压强为p2,则:p1=p2+ρ水gH1-ρ水gH4,
在EFG中,F点左右侧的压强相等,则有p1=p2+ρ油gH2-ρ油gH3,
所以p2+ρ水gH1-ρ水gH4=p2+ρ油gH2-ρ油gH3,
27.【答案】(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的伸长是有限度的,弹簧所受的拉力不能超过它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3)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钩码的个数为0时,弹簧的原长L0=8cm;弹簧的伸长ΔL等于弹簧的长度L减去弹簧的原长L0.钩码的个数每增加一个时,弹簧的伸长度就增加2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2)弹簧的伸长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过它能够承受的拉力;
(3)甲图是每根弹簧都承受三个钩码的重力,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弹簧的长度;而乙图则是两根弹簧共同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即相当于每根弹簧承受1.5个钩码的重力,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求出弹簧的长度L=L0+ΔL。
【解答】 (1)当钩码的个数为0时,弹簧的原长L0=8cm;
挂1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1=L-L0=10cm-8cm=2cm;
挂2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2=L-L0=12cm-8cm=4cm;
挂3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3=L-L0=14cm-8cm=6cm;
挂4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4=L-L0=16cm-8cm=8cm;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下的钩码不能不断增加,原因是弹簧的伸长是有限度的,弹簧所受的拉力不能超过它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3)甲图:因为L1、L2都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当挂3个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4cm,所以L1、L2都为14cm;
乙图:由于L1、L2一起承担三个钩码的重力,即相当于每根弹簧承受1.5个钩码的重力。
根据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以及表中的数据可知,挂1个钩码时,弹簧伸长ΔL1=L-L0=10cm-8cm=2cm;那么,挂1.5个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1=L2=L0+ΔL=8cm+1.5×2cm=11cm;所以L1、L2都为11cm。
故答案为:B。
28.【答案】(1)初速度
(2)改变
(3)左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到达水平面时,小车速度相同;
(2)分析图示情景即可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保证摩擦力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小车应从斜面同一高度上由静止滑下,使其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这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由图可知,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由于惯性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由于惯性,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29.【答案】(1)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排尽
(2)拉动活塞时活塞和筒壁间有摩擦
(3)90000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膜堵住折射器的小孔,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避免空气进入对实验的影响;
(4)弹出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大气压对活塞的作用力加针筒对活塞的摩擦力,这样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除以活塞的截面积计算大气压强,测得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5)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移动时,F拉1=F大气+f摩擦,当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活塞又开始移动时,F拉2=F大气-f摩擦,可求出大气压。
【解答】 (1)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膜堵住折射器的小孔,目的是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4)弹出测力计的示数F=F大气+f摩擦,大气压,故因为活塞受到针筒的摩擦力,使得测量结果偏大;
(5)当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移动时,F拉1=F大气+f摩擦,
当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活塞又开始移动时,F拉2=F大气-f摩擦,
所以
活塞的截面积,
大气压强为;
30.【答案】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物块A竖立在光滑的小车上不受摩擦力,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作图。
【解答】物块A放在小车上做匀速直线运动,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物块A与小车间没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所以不受到摩擦力。由此作图如图所示:
31.【答案】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重力的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解答】物体一定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冲上粗糙斜面时会受到斜面对它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f、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其受力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32.【答案】(1)月球车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G地= mg=120kg×10N/ kg=1200N,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重力: G月=G地=×1200N=200N;
(2)若航天员一个随身装备在月球表面时月球对它的引力大约是2N,则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受到的重力: G地' =6G月' =6×2N=12N,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的质量:
(3)激光由地面到平面镜的时间:
则航天员能接受到反射回来的激光的时间为:
t' =2t=2×1.28s=2.56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及其方向
【解析】【分析】 (1)知道月球车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月球上时重力的6倍,据此求出月球车被送到月球上时的重力;
(2)若航天员一个随身装备在月球表面时月球对它的引力大约是2N,根据“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在月球上时重力的6倍”求出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受到的重力,利用G=mg求出返回地球后这个随身装备的质量。
(3)利用可求出激光从空间站到地面的时间,便可求出航天员能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激光的时间。
33.【答案】(1)变小
(2)F千克 牛/千克=720牛 1800
(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在压力一定时,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利用G=mg计算出苏翊鸣和滑雪板的总重力;当他穿着滑雪板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力F=G,利用计算出对雪地的压强;
(3)他在飞行过程中,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速度减小;下落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大,速度增大;据此可知他在飞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
【解答】 (1)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所以滑雪板底面越宽大,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受力面积越大,所以 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强越小;
(2)苏翊鸣和滑雪板的总重力:G=mg=72kg×10N/kg=720N;
当他穿着滑雪板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力F=G=720N;
对雪地的压强:;
(3)他在飞行过程中,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速度减小;下落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大,速度增大;
所以他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先变小,当上升到最高点B时,速度最小,接着下落过程速度变大;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图如图所示:

34.【答案】(1)由图乙可知:空杯对杯座的压力为
装满饮料时,杯对杯座的压力为
所以,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为
(2) 饮料质量
饮料体积为:
饮料密度为:
饮料流入杯中质量为:
此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力F2=m1g=0.24kg×10N/ kg=2.4N
杯对杯座的压强为: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读出h=0cm时杯座受到的压力,即为空杯对杯座的压力,再读出h=10cm即杯子装满饮料时杯对杯座的压力,两者的差值即为装满饮料时杯底受到饮料的重力即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
(2)根据 求出饮料对杯底的压强,利用p=ρ液gh求出饮料的密度,知道饮料流出的速度和饮料出口的横截面积可求饮料持续流入空杯5s后杯子内饮料的体积,利用m=ρV求出杯子内饮料的质量,杯对杯座的压力等于空杯的重力加上饮料的重力,利用 求出杯对杯座的压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