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世界,已变!大明,何变?伟大的航海家!上岸后,他们手中所拿的东西有何不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大航海时代前后的中国与世界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图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宋元时期海上交通路线图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西汉唐宋元朝开拓发展鼎盛明朝?一、远海扬威——郑和七次下西洋东 洋西 洋西洋:明初,常把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海外诸番……皆奉琮执贽,重译来朝。皇上嘉其忠诚,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携带)币往赉(lài,赏赐)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1.阅读材料,指出郑和“奉使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课本91-92页,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条件有哪些?宣扬朝廷的恩德教化,安抚远方的人民(一)目的和条件(1)经济基础:(2)技术保障:(3)政府态度:(4)个人能力:明初国力强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明成祖的鼎力支持。郑和个人能力出众。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次数:出发:7刘家港到达地区:最远到达:主要活动:1405-1433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沙特阿拉伯索马里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赠送礼品、商品交易(二)概况和评价1.阅读教材P91-92,整理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1)从航海史角度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次数 7次 4次 1次船队人数 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有60多艘。首航时27000多人 17艘,船队首航时90多人 4艘,船队首航时160多人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大陆 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2)从国家关系角度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力。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在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贸往来和文明交流。(3)从文明交流角度看: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明永乐青花瓷的颜料来自渤泥国的苏泥勃青中国宝船到彼(祖法儿国),开读赏赐(皇帝圣喻)毕,其王差头目遍喻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易贮丝(绸缎)瓷器等物。——《瀛涯胜览校注》(4)从中西比较视野看:2.多角度评价郑和下西洋。(二)概况和评价动因、具体行为、经济效益、历史影响不同郑和七次下西洋……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伟大的和平使者》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西方的航海活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触发了殖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周中坚《拉开海洋探索时代的壮阔序幕》朝贡贸易: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西方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二、近海抗倭——戚继光抗倭大肆毁掠……一望赭[zhě]然(空尽无物),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千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采九德《倭寇事略》倭寇(由来)倭患(成因)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寇来,不要慌,我自戚爷会抵挡。——明朝东南沿海民谣戚继光抗倭浙江福建广东准备工作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组建“戚家军”,操练新阵法(鸳鸯阵)。1561年台州之战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与其他将领配合,消灭福建和广东地区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台州九战九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民族英雄·戚继光二、近海抗倭——戚继光抗倭结合本课所学,完成表格。人物 活动区域 主要事迹 主要作用郑和戚继光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七次下西洋我国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国家: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与明朝形成上述关系的都有哪些国家?这些国家受到侵略,明朝会作何反应?维护其统治秩序册封、赏赐纳贡、称臣藩 属 国宗 主 国朝鲜缅甸越南琉球三、隔海援朝——万历援朝战争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明神宗朱翊钧《平倭诏》结果:明朝两次出兵援助,均取得胜利。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万历年间时间:背景:影响:沉重打击了日本政治军事势力,明朝国力受到削弱,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教材,归纳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并指出其深远影响。明朝援朝战争形势图东北亚三、隔海援朝——万历援朝战争四、闭海守土——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居住权16-17世纪,欧洲通过殖民掠夺和扩张开始飞速发展,开始走在世界前列。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1573年1887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晾晒被海水浸湿的货物,通过买通广东地方官员得以上岸,随即搭篷建屋,进行贸易。澳门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被我国军民赶走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澳门领土主权仍属中国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四、闭海守土——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居住权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朝中后期(国力衰落)示威:郑和下西洋势危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大航海时代前后的中国与世界积极开拓主动收缩启示:向海而行,向海而兴。国家实力是对外关系的后盾。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征程中,要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