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1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1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与青蒿素的重要意义;认识我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时空观念)
2.通过研读史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的意识,自觉担负民族复兴的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
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带有弹头和动力装置的高速飞行器)和人造地球卫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自主归纳:阅读课本P90,梳理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历程
1967年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0年
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
第5个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国家
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钱学森(1911-2009):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1924-1986):仅用一年多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就启程回国。他曾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名字才广为人知。
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品质/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协同合作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为什么却要耗资研究"两弹一星"
材料一:尽管直到1953年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美国也没能投下原子弹,但在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美国却不止一次地挥舞着核大棒对中朝人民进行赤裸裸的讹诈和威胁,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郑千里《“两弹一星”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①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②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漫步太空”: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时间 飞船 意义
1999年11月 神州一号
2003年10月 神州五号
2008年9月 神州七号
2021年6月 神州十二
阅读课本P92页梳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实现了太空行走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杨利伟
翟志刚
神舟五号
“漫步太空”: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时间 飞船 意义
1999年11月 神州一号
2003年10月 神州五号
2008年9月 神州七号
2021年6月 神州十二
阅读课本P92页梳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实现了太空行走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杨利伟
翟志刚
神舟五号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人物 成就 意义
“袁隆平”
“屠呦呦”
成功培育
“籼型杂交水稻”
①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②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②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中国人吃饭主要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成功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严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方针 1956年, 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学术问题上“ ”。
时代 特征 生动描绘了 和 的新风貌。
代表 作品 长篇小说 、话剧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 等。
1.改革开放前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毛泽东
人民革命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英雄儿女》《林则徐》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大决战》
2012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3.进入新时代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材料研读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成果集成
影响
英国
科技文化成就
1964原子弹
1966导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
科技
文化
两弹一星
1999“神一”(无人)
2003“神五”(载人)
2008“神七”(出舱)
2021“神十二”(首进空间站)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抵抗疟疾青蒿素
农业医学
载人航天
“双百”方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鼓舞中国人民志气
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文化自信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