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堂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掩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目录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权力巅峰
盛世危机

权力巅峰
紫禁城内养心殿南、隆宗门内有一排房子,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军机处
图说历史
下图是清朝的哪一权力机构?
一 、军机处的设立
我来做导游
请为军机处撰写解说词(包含设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清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设南书房
设立军机处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一 、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中央权力演变发展过程
抑制了满洲贵族的权力
权力过大
皇权受限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一 、军机处的设立
从下列图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是( )
图1(汉) 图2(宋) 图3(清)
坐而论道 站议时政 跪受笔录
A.思想控制加强 B.相权不断强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地方权力削弱
A.思想控制加强 B.相权不断强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地方权力削弱
C
一 、军机处的设立
乾隆皇帝御批奏折(局部)
图说历史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奏折制度
康熙时,开始出现奏折这一新的文书形式,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奏折的使用范围。这说明,雍正帝时( )
A.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B.奏折制度形成
C.思想文化控制严密 D.君主专制加强
D
二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为什么写了这样诗句的人就要被下狱呢
“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
——乾隆帝
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
二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材料一:据《清代文字狱档》所收录的文字狱档案,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五十三年的四十多年中,就有文字狱五十三起,几乎遍及全国,造成一种以文招祸的恐怖气氛。
——樊树志《国史精讲》
材料二: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
——鲁迅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分析文字狱的特点和影响。
规模大
次数多
影响: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材料研读
文化专制政策
材料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
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文化专制政策实施的目的及表现。
目的:维护集权统治
表现:尊孔读经,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
收缴并销毁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
二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2024·辽宁沈阳·模拟)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以上措施反映了历代中央政府( )
A.加强思想控制 B.注重发展经济
C.重视人才选拔 D.维护民族团结
A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盛世危机
一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被嘉庆帝赐死后,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 当铺75座,银号42 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 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 件查抄清单中的 26 件清单估价,即值 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 多万两。
清朝《流民图》(局部)
材料研读 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清朝存在的社会矛盾。
贪污腐败,财政危机,国力衰弱
土地兼并严重
贫富分化严重
可恨当今太昏暗,家家户户炊烟少。
天理良心无半点,路上饿骨堆成山。
——白莲教歌谣
材料研读
据材料,结合课本,归纳白莲教起义的直接原因,结果及影响。
直接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流离失所。
结果:被清廷镇压。
影响: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一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二 、闭关政策
据材料,结合课本,概况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并分析原因。
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盲目自大
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清朝统治
二 、闭关政策
阅读课本,归纳清朝闭关政策的实施过程。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二 、闭关政策
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840年6月,英国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宣布封锁广东江面与海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闭关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读图说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与图2涉及的海外贸易政策的差异。
2、结合这两个海外政策的结果,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清朝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开放促进发展,封闭导致衰落
课堂小结
权力巅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
盛世危机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腐败贪污、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闭关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图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削弱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C.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过程 D.重文轻武政策的延续发展
B
(2025·安徽蚌埠·三模) “只允许在广州一个港口进行贸易,而且还要是朝廷批准的商家,这样福建、浙江的茶叶原本可以从就近的海港出口,却舍近求远运到广州,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影响了茶叶的质量。”这揭示了当时( )
A.殖民侵略阻碍茶叶贸易 B.茶叶受到世界的青睐
C.海上交通运输发展滞后 D.闭关自守带来的弊端
巩固练习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