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中国主要面向亚洲搭建的又一重要对话合作机制。《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程标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放到具体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去论证;能够认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时间定位融通导图下图是1949—2008年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建国初与新中国建交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1964年法国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1992年建交高峰与国际局势剧烈变动相关改革开放前三次建交高潮时间 主要对象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主义阵营国家1956-1965年; 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20世纪7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D一、新中国时期——独立自主定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思考1:根据《共同纲领》归纳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思考2: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中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丝一毫的干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为新中国外交定了什么基调。思考3: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具体方针?国内:新中国的成立,为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国际: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对新中国敌视封锁。具体方针 对象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1949-1952 三条方针明方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取消帝国主义特权,不承认一切卖国条约(海、驻、内)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国民政府的外交不承认国民党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经谈判建新的外交关系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况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美国政府却一再采取与中国共产党为敌的政策。美国最高决策者以冷战思维定式,把在远东发生的各国民族民主革命全部视为苏联势力扩张的产物。(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向英、法、意、比、荷、葡、澳、加等西方国家政府和印、缅、菲、泰等亚洲民族国家政府发去照会,要求他们与美国结成共同战线,“切勿采取导致承认中共政权的任何行动。”——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苏友好后盟互助条约》第一条思考4: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思考5:一边倒和独立自主是否矛盾?苏联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援建的项目总数达到156个,领域涉及钢铁、有色冶金、采矿、炼油、重型机器制造、汽车制造、水力火力发电和无线电技术等……帮助中国奠定了工业基础。——北大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大外交》思考6:在三条方针指导下,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①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②按照“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③积极的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纲要上163学习聚焦)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印度是当时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瑞典是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建交国家 10(均为社会主义国家) 9(部分新兴国家) 1(巴基斯坦) 0 0思考7:为什么“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却迟迟不来?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2.1953年后:五项原则立准则思考8:结合纲要上所学,为什么在1953年提出?国际:国际局势相对缓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国内: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思考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有何影响?③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②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中印、中缅联合声明)①日内瓦会议④1956 与挪威等国建交,与英国、荷兰等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3.19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关系突破新高潮背景:国际: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赢得友谊和信任、良好的国际声誉(2)1964年中法建交,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1)以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先后访问了亚非十三国,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外交部官网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冲破重重阻力,以无比果敢的政治气魄,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法方这一愿望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在双方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下,中法建交公报于1964年1月27日正式公布。中法建交轰动世界,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从而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外交封锁。——沈孝泉《中法建交50年:在大国关系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法国角度: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拜托美国的控制;中国角度: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和外交封锁,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国际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法建交何以“轰动世界”?4.70年代:三大突破开新局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建交思考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1961年不结盟运动成立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内形势: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制定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国际形势: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亚非拉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突破1964年中法建交1970年日本大版世博会召开思考11:综合新中国外交历程,对外交政策的调整依据、出发点和任务进行概括 外交出发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政策调整依据: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二、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铸成就思考1:根据材料说说邓小平对形势的认识。①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②开展全方位外交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p80史料阅读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思考2:外交政策如何调整?①经济实力影响国际地位(改革开放);②和平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二、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铸成就1.政策调整(1)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2)开展全方位外交2.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世纪之交:巩固周边关系(首要任务)①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也取得新进展。二、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铸成就2.外交成就(3)进入21世纪:形式——伙伴 标志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0 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999 成立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治理平台)2001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总部设在中国)2009“金砖国家”首次会晤;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促成联合国安理会五国首次会晤中非合作论坛“金砖国家”组织成立于1999年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中国,为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了一个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二十国集团三、十八大以来——大国外交展特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 ——教材85页问题探究思考1:根据材料指出世界之“大变局”的“变”体现在哪些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人民命运紧密相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思考2: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是如何体现出“中国智慧”的?中国在对外工作上的理论创新是什么?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习近平外交思想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发达国家周边国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三、十八大以来——大国外交展特色特色1: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中国方案特色2:全球视野、公正合理、普惠均衡不仅着眼于自身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三、十八大以来——大国外交展特色国际问题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全球治理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国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国际合作主场外交中国方案主办主场外交“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金砖国家”厦门会晤外交方向: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4月25—27日,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4月28日,北京,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年5月15日,北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思考3:概括这三场外事活动共同特点。中共二十大以来:四反对,一宗旨。一价值三、十八大以来——大国外交展特色(1)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2)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文革”过 渡 时 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时期徘徊新时代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2012年建国初期外交奠基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逐步冲破封锁70年代外交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新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古代中国外交近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外交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