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CONTENTS目 录壹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贰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叁早期殖民扩张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黑种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太平洋的少数岛屿上,蒙古种人聚居在中亚、西伯利亚、东亚和南北美洲,高加索种人集聚在欧洲、北非、中东和印度。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斯塔夫里阿诺斯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这一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的改变对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人口迁移的表现、特征。表现:①欧洲人入侵、大批来到美洲;②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③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人口迁移。特征: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如英国向美洲、印度等地迁移人口;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如欧洲向拉美各国移居;③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小组探究根据给出的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归纳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积极:1.改变人口地理分布;2.出现族群混合现象;3.促进自然环境的改变;4.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消极:1.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2.印第安人灭顶之灾;3.黑奴贸易罪恶深重;4.种族歧视与冲突。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如果川菜没有辣椒,它的风味会减少几分?如果土豆没有走出安第斯山区,麦当劳、KFC还能以炸薯条实现全球产业化吗?蓝山咖啡的原产地其实在非洲,后来才成了牙买加出品;亚马逊流域驯化的木薯,则成了非洲热带地区的主粮……这种现象叫做“哥伦布大交换”。——林颐《开启物种大交换时代》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谢延光译,根据材料,概括在东西半球的动植物交换有哪些?分析物种交换及疾病的传播对人类产生了什么影响?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初,玉米才在中国广泛种植。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普通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教材P40“历史纵横”它们的意外到来,是帝制时代中国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之一”。………红薯和玉蜀黍可以在干燥的高地上生长。大量农民搬迁到这些过去鲜少有人定居的地区。结果造成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和洪水接踵而来,哀鸿遍野。—宋俊岭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同时乱砍乱发也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物种交换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哥伦布大交换人口迁移人种混合物种交流疾病传播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积极影响:有助于欧洲和亚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消极影响:造成了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是欧洲人能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历史的长时段出发,哥伦布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大西洋贸易阅读教材、大西洋“三角贸易”地图,能复述列举出“三角贸易”中商品流动的出程、中程、归程的基本史实。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材料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问题:结合你对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了解,谈谈你对“罪恶”和“曙光”的理解?①黑奴贸易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使非洲丧失将近一亿的精壮劳动力。②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得到充分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步骤。③大西洋贸易推动商品的大范围流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联系各文明区域的作用。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580-1590 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 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葡萄牙运至果阿生丝数量价值表注:其中绝大多数白银流入中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印度洋贸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主导国家 中转站 商品贸易 对中国影响葡萄牙 澳 门 生丝、瓷器——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西班牙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西班牙帆船到中国来进行贸易,中国史料记载很多。明末时人记载,"其夷佛郎机也,其国有银山,有夷人铸作;银钱独盛。……若贩吕宋,则单得其银钱。"关于明代流人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 200000000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3、太平洋贸易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欧洲人占优势金银——丝茶香料瓷器纺织品等“三角贸易”制造品——黑奴——金银棉花烟草毛皮等1.葡萄牙三角贸易中日丝银贸易丝瓷——白银2.西班牙三角贸易丝茶棉——白银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小结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西班牙葡萄牙主要在西半球的中南美洲,但拥有菲律宾群岛主要在亚洲非洲,但拥有南美的巴西教皇子午线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端。三、早期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先后崛起的西方列强 15~16 世纪 西班牙、葡萄牙17世纪 “海上马车夫”荷兰;英法崛起18世纪 中后期 英国(“日不落帝国”)——材料来源于2018年课标2卷33题对美洲、非洲:罪恶与灾难——美洲种族灭绝;猎获非洲黑人、人口大量减少。美洲:带去大量劳动力,开发美洲;族群混合。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开辟对美洲、非洲的影响三、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有利于文明交流;推动世界整体性进程——人口迁移:推动了世界人口迁移——物种交流:改变人类的饮食结构——洲际贸易:走向全球性的贸易逐渐形成——走向整体:加快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材料来源于2015·四川高考·1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2009年大纲Ⅰ卷·39题)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三、早期殖民扩张材料: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2017年江苏高考21题材料)1)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农产品商品化;2)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3)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4)进行殖民侵略,侵害中国主权。问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三、早期殖民扩张“文明交往航线”下的中国应对与反思应对:明清时期,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材料:明朝初年,……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材料来源于2012年海南卷26题失去的机会反思:海权事关国家主权;要有全球视野与眼界;主动融入世界及全球化浪潮中……三、早期殖民扩张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材料来源于(2009·宁夏卷39题)扩张、苦难、代价、伤痛、——和平、财富、进步、文明……价值判断与历史反思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三、早期殖民扩张“历史”在这里相遇……“文明”在这里连线……“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和平、财富、进步、文明……思考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地理大发现”开辟了什么样的时代并说明理由。思考二:有学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市场联系之路”、“文明交流之路”、“思想震撼之路”、“殖民掠夺之路”与“社会转型之路”。请用史实说明。欧洲因货币而发展世界因商品而精彩!文明由此而碰撞!文化因碰撞而交流!世界因交流而精彩!本课小结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大国兴替世界市场全球性流动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物种交换商品流通人口迁移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社会转型: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迫入世界: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客观上加强了与世界联系机遇挑战:白银大量流入刺激经济发展;部分地区开始遭到殖民侵略世界格局演变历史发展进程改变(1)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