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修3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一家公司进口了近300万件瓷器,这些瓷器对欧洲的制瓷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575年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软胎”油—醋瓶
1690年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
新课导入
选必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世界贸易:国际贸易或通商。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也称之为进出口贸易。(全球性)
概念解析
世界市场: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领域,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资本主义市场)
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在古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连接了中国、中亚和欧洲,便利了中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文化的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全球贸易网
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各国文化也随着全球性的商品流动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并在交流与借鉴中向前发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发展阶段 原因 表现
区域贸易
全球贸易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曲折发展
突飞猛进
思考:结合课本P55-56,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和表现?
◎15世纪前(新航路开辟前)的世界贸易
思考2: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为何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①海运能力相对较弱;②地区性市场贸易网络未能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③地理环境阻隔;④生产力水平低,交通通讯技术落后,人们认知受限。
思考1: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有何特点?
1、新航路开辟前:区域性贸易
①局限性:欧亚大陆之间西欧无法直接同亚洲进行贸易。
②间接性:中间转手贸易
③局部性:缺乏稳定的全球性航路;
④贸易量较小,耗时较长,效率较低。
思考1:结合材料,归纳全球贸易网初步形成的原因、表现。
表现1: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
表现2: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2、初步形成:15世纪末至工业革命前(15C末-18C)
◎物种交换示意图
◎英国东印度公司
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③各洲之间的贸易。
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①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②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思考2:15世纪末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有何特点?
思考3:全球贸易网初步形成对世界有何影响?
影响: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的原因和表现。
表现1: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表现2:工业产品通过更快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
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课本P56
表现3:世界贸易额增长速度加快。
3、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18c60s—20c初)
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工业化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③交通工具的进步;
④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20世纪以后全球贸易网面临哪些曲折和发展?
曲折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4、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曲折发展
曲折1: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曲折3:冷战影响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
发展: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网突飞猛进的原因及表现。
①1991年,冷战结束;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③1995年WTO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④交通、信息技术等的进步;
⑤跨国公司的发展。
5、冷战结束后(20世纪90年代后):突飞猛进
表现1: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长(约100倍)。
表现2: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合作探究
概括全球贸易网阶段特点,分析形成的推动因素
材料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为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摘自徐秀君、刘贞晔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第一阶段 特点:控制航路,垄断贸易网络。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
第二阶段 特点:掠夺原料,扩张市场。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三阶段 特点:加强经济联系,建立全球贸易体系。
原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冷战结束与市
场经济的普遍建立;跨国公司的推动;等等。
合作探究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500年前后,
新航路开辟
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
初步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
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
进一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
困境阶段:一战到二战结束
争夺世界市场,贸易保护泛滥,使全球化陷入困境
制度化阶段:二战后
出现了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相互隔绝,阻碍了全球化。
开始多极化阶段: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加速全球化时代:
20世纪90年代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新一轮扩张)
01
02
03
04
05
06
07
二战后世界经济三大支柱:WB,IMF,GATT。
全球贸易网发展历程示意图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具体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资本的扩张性;②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
④交通通讯发展;⑤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国际及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⑥跨国公司的推动;⑦普遍认可市场经济;⑧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掠夺的过程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了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④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0年世界各国或各地区
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








合作探究
全面认识评价近代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学思之窗
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变化趋势:
特征:
总产值、销售额、出口总额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发展势头迅猛。
①具有相当的经营规模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升; ②经营规模和销售额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迅猛;
③出口不断增加,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说明: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唐人所绘《宫乐图》,画中有的仕女正在舀茶,有的在炙茶,有的在品茗。反应了典型的唐代煎茶喝法。
蒙古人喝奶茶
苗族喝打油茶
景颇族喝烤茶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食——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化
思考:中国的茶文化有何精神内涵?
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传 播 时间 表现
16C前
16C后
创新
最初茶主要在中国周边地区传播,比如朝鲜、日本
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
中俄形成“万里茶道”
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招待客人成为主
人炫耀的方式
荷兰:许多富裕家庭设有专门“茶室”
日本:形成“茶道”
英国:形成“下午茶”
自主学习:请在教材中找出中国茶文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史料证据。
荷兰的茶室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饮茶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指出饮茶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材料: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原因: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②茶作为优良饮品,符合大众需求;③工业革命的推动;④英国的殖民掠夺;⑤种茶、制茶技艺的传播。
意义:①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②推动了茶叶种植区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法国 表现
日本
中华民国早期
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2、衣:各国服饰的变化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20世纪初,法国服装师设计的女装(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法国宫廷服饰上的中式花纹
18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本土欧洲丝绸也开始绘制龙、凤、花鸟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用来形容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中国风”。
杂糅日本和服的
“午茶便装”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孔子服”
吸收中国裁剪方法的
自由套装
法国 表现
日本
中华民国早期
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20世纪初,法国服装师设计的女装(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
明治维新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日本人穿洋衣、说洋话、行洋礼,西服流行开来。
1887年时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鹿鸣馆举办大型化妆舞会,把欧化之风气推向了高潮。
法国 表现
日本
中华民国早期
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
20世纪初,法国服装师设计的女装(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思考:中山装产生的社会背景。
①“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中国服饰文化呈现出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局面。
②辛亥革命为中国服饰的变革扫清了障碍。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也推翻了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以等级标志为核心的服饰体系。
3、用:钟表文化传入中国
利玛窦献给万历皇帝的自鸣钟(明)
铜镀金葫芦式转花钟(清)
上海法租界大自鸣(清)
更钟
英国18世纪生产的
铜镀金象驮亭式表
进口 16C中期
18C
国产
诞生于欧洲的钟表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中国进口钟表的已经很多,高官收藏进口钟表
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合作探究3:【问题探究P59】钟表折射的观念变迁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①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表达各国文化交流的理念。
乾隆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体会: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有何变化
①时间观念逐渐精准化;
②逐渐适应工业文明。
材料: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2
4、其他文化交流
①原因: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②表现: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开业
手拿大哥大,腰跨BP机
七八十年代,穿着牛仔喇叭裤,提着录音机到处蹦迪自娱自乐的青年
八十年代上海大众桑塔纳汽车
九十年代中国的电脑
1981年,百人围观一台电视机
观看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冠军
积极:
①促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如文化产品贸易,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世界文化传播到中国)
②促进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如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可以更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促进经贸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消极:
材料: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文化交流的影响。
只有成为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
①外来文化的扩张,容易导致忽视本土传统文化;②西方文化利用资本技术优势打压本土文化,对文化多样性造成威胁。
美国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美国前总统里根
合作探究
我们应该怎样做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只有成为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作为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学会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全球贸易
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
与文化交
流国际化
15世纪后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贸易
茶文化——茶在俄国、日本、英国、荷兰
本课小结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
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服饰——法国服饰、日本服饰、中国服饰
钟表——传入中国、影响中国
20世纪文化交流——吃、穿、用……
15世纪以前贸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