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科学试卷1.(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2.(2024七上·杭州月考)正确使用实验工具是科学探究的必备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入液体 B.加热液体C.倾倒液体 D.加入固体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并洒到桌上燃烧,应立刻拨打119等待消防员处理B.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和浸泡C.实验室有一瓶蓝色溶液,可以直接用鼻子闻一下溶液的气味D.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B.1.8米=1.8×1000=1800毫米C.0.5厘米=0.5毫米×1000=500毫米D.12米=12米×100=1200厘米5.(2024七上·杭州月考)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6.(2024七上·杭州月考)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体育测试中,小金100米赛跑成绩约8秒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的550升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3℃7.(2024七上·杭州月考)在气温是25℃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那么50℃表示(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测正方体的边长B.测圆锥的高C.测圆的直径D.测量铅笔的长度9.(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 )A.一定是37.5℃ B.更接近39.5℃C.37.5℃-39.5℃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5℃10.(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11.(2024七上·杭州月考)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石灰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海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倒入试管中,用吸管向液体中吹气进行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弹钢琴的机器人B.通过网络传播的“熊猫烧香”病毒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13.(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4年5月,温州南麂岛出现罕见“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14.(2024七上·杭州月考)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B.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C.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若温度计取出读数,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长为10厘米的物体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15.(2024七上·杭州月考)教学楼的消防栓箱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测量其长宽比较好( )A.最小刻度为1mm的30cm长的三角板B.最小刻度为1cm的1.5m长的直尺C.最小刻度为1mm的2m长的钢卷尺D.最小刻度为1cm的30m长的皮尺16.(2024七上·杭州月考)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C.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17.(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18.(2024七上·杭州月考)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B.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D.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19.(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⑤③④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⑤20.(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形虫图像,则变形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 )A. B. C. D.21.(2024七上·杭州月考)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 ;(2)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60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 。22.(2024七上·杭州月考)掌握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更好开展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选填字母)。(1)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体等的仪器是 。(2)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是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填写结构名称,下同)(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乙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24.(2024七上·杭州月考)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50mL(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 ,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2024七上·杭州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测试: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一定时间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对于“一定时间”较合理的是 ;A.3分钟 B.30秒 C.3秒 D.0.3秒(3)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是 。26.(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图中测得硬币的直径为 ;体温度计的读数为 ;此时温度计的温度读作 。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北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C。(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C向 移动。(3)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28.(2024七上·杭州月考)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 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2)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3)如果采用乙同学的实验方法,那么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不变)29.(2024七上·杭州月考)为探究动物细胞的结构,小明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填字母)(2)图2染色时滴加的药剂是 。(3)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分别使用图4中的 (填标号)。(4)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 (填名称),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更合理。(2)该实验的变量是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 。31.(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总长度L2。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E、用细铜丝的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3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15℃;把它插入1 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5℃;(1)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中示数为 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2)有没有哪一个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有的话,示数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解答】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没有探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有探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合题意;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有探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有探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故选A。2.【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既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故A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故B错误;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斜放,然后用镊子将试剂放在试管口,然后再将试管竖起,故D错误。故选C。3.【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判断。【解答】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并洒到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盖灭,故A错误;B.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和浸泡,故B正确;C.实验室有一瓶蓝色溶液,应该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然后再去闻,故C错误;D.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千万不能用手揉,故D错误。故选B。4.【答案】A【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A.升化毫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且将单位毫升写在进率后面,故A正确;B.换算过程中应该有单位毫米,故B错误;C.厘米和毫米的进率为10,而不是1000,故C错误;D.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厘米,故D错误。故选A。5.【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为了减小误差,我们还常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且保留到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BCD. 对于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我们一般要求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而言,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判断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解答】 A.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可得:,故A错误;B.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确;C.结果中9.2cm是准确值,0.02cm是估计值,只要前面的准确值没有读错,后面的估计值是会变化的,9.22cm这个记录结果正确,故C错误;D.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D错误。故选B。6.【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解析】【分析】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解答】 A.中学生跑完百米的时间约15s,故A不符合实际;B.一间教室的长、宽大约为10m、8m,则教室面积约为:S=ab=10m×8m=80m2,故B不符合实际;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故C不符合实际;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3℃,故D符合实际。故选D。7.【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也就是说,外界的温度会先作用于温度计液泡内的液体,使液体的温度改变,从而发生热胀或冷缩的变化。【解答】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是25℃,而读数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围空气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这一刻度还没有达到沸水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CD.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是先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温度变化,从而发生热胀冷缩,进而指示出不同时刻的测温物质的温度,所以测量的是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故D不合题意。故选C。8.【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刻度线的刻度线没有紧挨被测长度,故A错误;B.圆锥应该直立在桌面上,而不是倾斜放置,故B错误;C.测圆的直径利用三角尺,采用平移法,两三角尺间的距离即为圆的直径 ,故C正确;D.测量铅笔的长度时,铅笔的一段没有对准零刻线,故D错误。故选C。9.【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在温度下降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几下,则测量人的体温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能够准确测量出人的体温,测量人的体温低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将保持在上一次测量的位置不变,即测量人的真实体温等于或小于测量得到的温度。【解答】 体温计使用前如果不用力甩几下,则测量人的体温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能够准确测量出人的体温,测量人的体温低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将保持在上一次测量的位置不变,该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故D正确。故选D。10.【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 则V1正确。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体积V2<20mL。根据V=V1-V2可知,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A。11.【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海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倒入试管中,用吸管向液体中吹气进行区别,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故答案为:B。12.【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ABC.机器人、网络病毒、钟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故ABC不符合题意;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属于真菌,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苂光所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项D正确。故选:D。14.【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实际长度÷单位长度;(2)测量值=直径的长度+空隙的长度;(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4)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答】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根据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实际长度÷单位长度可知,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根据测量值=直径的长度+空隙的长度可知,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若温度计取出读数,它的示数会上升,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 ,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长为10厘米的物体时,由于夏天钢直尺的分度值增大,那么测出的值比冬天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5.【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的长度要大于被测长度,分度值越小则越准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消防栓箱的玻璃的长度在0.5m左右,分度值在1mm左右即可。A.30cm三角板的量程太小,故A不符合题意;B.1.5米长的米尺的最小刻度为1cm,分度值太大,故B不符合题意;C.2m长的钢卷尺量程合适,最小刻度为1mm,分度值合适,所以能精确测量,故C符合题意;D.最小刻度为1cm,分度值较大,且量程太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根据对细胞学说的科学发展史和内容的认识判断。【解答】AB.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这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故AB正确不合题意;C.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不是所有生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7.【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2、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解答】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故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故 A正确不合题意;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故C正确不合题意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8.【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细准焦螺旋、②是高倍物镜、③是低倍物镜、④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合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方法判断即可。【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细胞④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 即从低倍物镜转化为高倍物镜,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③低倍物镜换成②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变小,则放大倍数变小,镜头透光直径变大,于是视野变亮,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用右眼注视,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9.【答案】B【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根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⑤③④①②,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0.【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解答】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可知,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变形虫图像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了。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21.【答案】mm;cm;℃;mL【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1)(2)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为km,比它小的单位有dm、cm、mm、μm和nm;(3)摄氏温标的单位为℃;(4)容积的常用单位为L和mL。【解答】(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mm;(2)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60cm;(3)某位病人体温为39℃;(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22.【答案】E;F;H;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器材的用途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体等的仪器是玻璃棒,故选E;(2)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故选F;(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故选H;(4)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故选A。23.【答案】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A为细胞壁,B为细胞膜,C为细胞核,D为液泡,E为细胞质,F为叶绿体。(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特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2)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3)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解答】(1)甲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乙图为动物细胞结构图,则代表杜鹃鸟的动物细胞结构,理由是: 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 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 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3) 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中。24.【答案】等于;大于【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量筒与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下细上粗的敞口形状,表现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则是“下疏上密”的。据此来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即可。【解答】 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敞口的,所以当在量程为5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量杯上粗下细,则处水的体积肯定小于25mL,那么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25.【答案】探究酒精灯灯焰中哪部分温度最高;C;外焰【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实验的目的;(2)在实验时,既要出现明显现象,又要保证滤纸不会燃烧起来;(3)相同时间时,碳化的程度越高,则对应火焰的位置温度越高。【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最外层的滤纸最先炭化变黑,可知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酒精灯灯焰中那部分温度最高;(2)根据题意可知,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时间太长,那么滤纸可能燃烧起来,因此对于“一定时间”较合理的是3秒,故选C;(3)黑色圆环对应的位置为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务必,而外焰部分使滤纸碳化变黑的程度最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6.【答案】1.80cm;37.8℃;-5℃【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4个硬币的直径和,最后除以硬币的个数即可;(2)(3)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值增大的方向确定在零上还是零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4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7.20cm,所以硬币的直径;(2)在体温计上分度值为0.1℃,那么此时的示数为37.8℃;(3)根据图片可知,其分度值是1℃,液柱向上对应的数字变小,则实际温度为零下,其示数为-5℃。27.【答案】气体的热胀冷缩;右;让玻璃管细些【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受热膨胀,小液柱右移,当温度降低时,气体遇冷收缩,小液柱左移。(2)根据装置内气压的变化确定液柱的移动方向;(3)根据V=SL可知,烧瓶内气体的体积越大,玻璃管越细,则相同的温度变化时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则灵敏度越高。【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液柱C向右移动。(3)根据题意可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以让玻璃管细些,让烧瓶的体积更大些,则小液柱移动更明显。28.【答案】甲;20;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3)取出石块时,石块会带出部分水,则测出的就是石块和带出水的总体积,据此分析;(2)根据图片确定量筒的分度值,分别读出两个示数,然后相减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会带出一些水,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因此应选择甲方法。(2)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1mL,则小石块的体积V=V2 V1=130mL 110mL=20mL=20cm3 ;(3)在乙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V2偏小,则小石块的体积偏大。29.【答案】C;亚甲基蓝或稀碘液;④⑦;转换器【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盖玻片操作规范: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边缘再缓慢放平,防止气泡产生。(2)细胞核染色原理: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稀碘液)染成深色,从而增强细胞结构可见度。(3)物镜(带螺纹):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正相关;目镜(无螺纹):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负相关;(4)图3中,①粗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反光镜;图4中④⑤为物镜,⑥⑦为目镜。【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1出现气泡现象是由图2中C步骤(盖盖玻片)操作不当所致。(2) 图2染色时滴加的药剂是亚甲基蓝或稀碘液;(3)根据图4可知,④⑤为物镜,④的长度小放大倍数较小。⑥⑦为目镜,⑦长度大放大倍数小,则低倍镜组合为:物镜④ + 目镜⑦;(4)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30.【答案】乙;是否洗手(或分别在洗手前后按手印);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2)根据图片分析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3)根据现象分析结论;(4)根据科学探究中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乙同学的实验设计中有对照组(B和C),可以更好地对比洗手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因此乙同学的设计更合理。(2)根据图片可知,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否洗手(或分别在洗手前后按手印)。(3)根据题意可知,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我的改进措施: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31.【答案】A;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AC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1)(2)根据“缠绕法”测细铜丝直径的方法解答;(3) 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选取一支圆铅笔,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若干圈(记为n圈),然后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圈数n,即可得到铜丝的直径d。比较可知,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是无用的,则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2)在步骤E中,不应该用细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则正确的表述应为:用细铜丝线圈的总长度L2除以绕制的圈数n,得到铜丝的直径。(3)铜丝本身的粗细可能不均匀,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绕线时松紧程度不一致,这都会导致测量误差,故A、C、D符合题意;读数时的粗心属于操作错误,不属于误差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ACD。32.【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则温度计每格刻度对应的实际温度值:;当温度计示数从15℃变化到35℃时,刻度变化量为:35 15=20格;因此实际温度为:;(2)当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温度相同时,建立方程:;解方程得:T=75℃;答:(1)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5℃;(2)当示数为75℃时,温度计读数与实际温度相同。【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的真实温度差,最后把某一参考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与真实温度差相加(减)即得到该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2)设标注温度T与实际温度相同,利用标注温度与真实温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即可得到T的值。1 / 1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科学试卷1.(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答案】A【知识点】认识科学【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解答】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没有探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符合题意;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有探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合题意;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有探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合题意;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有探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合题意。故选A。2.(2024七上·杭州月考)正确使用实验工具是科学探究的必备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入液体 B.加热液体C.倾倒液体 D.加入固体【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解答】A.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既不能伸入试管,更不能接触试管,故A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故B错误;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斜放,然后用镊子将试剂放在试管口,然后再将试管竖起,故D错误。故选C。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并洒到桌上燃烧,应立刻拨打119等待消防员处理B.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和浸泡C.实验室有一瓶蓝色溶液,可以直接用鼻子闻一下溶液的气味D.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答案】B【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判断。【解答】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并洒到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盖灭,故A错误;B.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和浸泡,故B正确;C.实验室有一瓶蓝色溶液,应该用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然后再去闻,故C错误;D.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千万不能用手揉,故D错误。故选B。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B.1.8米=1.8×1000=1800毫米C.0.5厘米=0.5毫米×1000=500毫米D.12米=12米×100=1200厘米【答案】A【知识点】单位换算【解析】【分析】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解答】A.升化毫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且将单位毫升写在进率后面,故A正确;B.换算过程中应该有单位毫米,故B错误;C.厘米和毫米的进率为10,而不是1000,故C错误;D.换算过程中的单位应该是厘米,故D错误。故选A。5.(2024七上·杭州月考)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为了减小误差,我们还常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且保留到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BCD. 对于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我们一般要求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而言,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判断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解答】 A.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可得:,故A错误;B.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确;C.结果中9.2cm是准确值,0.02cm是估计值,只要前面的准确值没有读错,后面的估计值是会变化的,9.22cm这个记录结果正确,故C错误;D.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D错误。故选B。6.(2024七上·杭州月考)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体育测试中,小金100米赛跑成绩约8秒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的550升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3℃【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解析】【分析】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解答】 A.中学生跑完百米的时间约15s,故A不符合实际;B.一间教室的长、宽大约为10m、8m,则教室面积约为:S=ab=10m×8m=80m2,故B不符合实际;C.一瓶农夫山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故C不符合实际;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3℃,故D符合实际。故选D。7.(2024七上·杭州月考)在气温是25℃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那么50℃表示(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也就是说,外界的温度会先作用于温度计液泡内的液体,使液体的温度改变,从而发生热胀或冷缩的变化。【解答】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是25℃,而读数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围空气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这一刻度还没有达到沸水的温度,故B不符合题意;CD.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是先使温度计内的液体温度变化,从而发生热胀冷缩,进而指示出不同时刻的测温物质的温度,所以测量的是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故D不合题意。故选C。8.(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测正方体的边长B.测圆锥的高C.测圆的直径D.测量铅笔的长度【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刻度线的刻度线没有紧挨被测长度,故A错误;B.圆锥应该直立在桌面上,而不是倾斜放置,故B错误;C.测圆的直径利用三角尺,采用平移法,两三角尺间的距离即为圆的直径 ,故C正确;D.测量铅笔的长度时,铅笔的一段没有对准零刻线,故D错误。故选C。9.(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 )A.一定是37.5℃ B.更接近39.5℃C.37.5℃-39.5℃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5℃【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在温度下降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几下,则测量人的体温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能够准确测量出人的体温,测量人的体温低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将保持在上一次测量的位置不变,即测量人的真实体温等于或小于测量得到的温度。【解答】 体温计使用前如果不用力甩几下,则测量人的体温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能够准确测量出人的体温,测量人的体温低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将保持在上一次测量的位置不变,该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故D正确。故选D。10.(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 则V1正确。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 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剩余的体积V2<20mL。根据V=V1-V2可知,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A。11.(2024七上·杭州月考)实验室中的两瓶试剂,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石灰水,因失去标签而无法区别。小海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倒入试管中,用吸管向液体中吹气进行区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合作与交流【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海建议:将两瓶液体各取少许分别倒入试管中,用吸管向液体中吹气进行区别,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故答案为:B。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弹钢琴的机器人B.通过网络传播的“熊猫烧香”病毒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ABC.机器人、网络病毒、钟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故ABC不符合题意;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属于真菌,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4年5月,温州南麂岛出现罕见“蓝眼泪”现象。蓝眼泪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荧光所形成的。上述现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会进行繁殖 B.会进行生长发育C.会进行新陈代谢 D.会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答案】D【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蓝眼泪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细胞在夜晚受到扰动等刺激而发出蓝色苂光所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项D正确。故选:D。14.(2024七上·杭州月考)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B.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C.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若温度计取出读数,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长为10厘米的物体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实际长度÷单位长度;(2)测量值=直径的长度+空隙的长度;(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4)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解答】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根据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实际长度÷单位长度可知,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根据测量值=直径的长度+空隙的长度可知,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若温度计取出读数,它的示数会上升,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 ,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长为10厘米的物体时,由于夏天钢直尺的分度值增大,那么测出的值比冬天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5.(2024七上·杭州月考)教学楼的消防栓箱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测量其长宽比较好( )A.最小刻度为1mm的30cm长的三角板B.最小刻度为1cm的1.5m长的直尺C.最小刻度为1mm的2m长的钢卷尺D.最小刻度为1cm的30m长的皮尺【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的长度要大于被测长度,分度值越小则越准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消防栓箱的玻璃的长度在0.5m左右,分度值在1mm左右即可。A.30cm三角板的量程太小,故A不符合题意;B.1.5米长的米尺的最小刻度为1cm,分度值太大,故B不符合题意;C.2m长的钢卷尺量程合适,最小刻度为1mm,分度值合适,所以能精确测量,故C符合题意;D.最小刻度为1cm,分度值较大,且量程太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2024七上·杭州月考)关于细胞学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B.细胞学说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C.细胞学说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答案】C【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解析】【分析】根据对细胞学说的科学发展史和内容的认识判断。【解答】AB.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在前人经验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细胞学说”,这是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提出的,故AB正确不合题意;C.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不是所有生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7.(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为“饭碗牢牢掌握在中国自己的手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贡献。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C.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D.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质【答案】D【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2、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解答】 A.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故植株高大主要靠细胞壁的支持作用,故 A正确不合题意;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故B正确不合题意;C.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故C正确不合题意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故巨型稻各种性状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8.(2024七上·杭州月考)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B.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D.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细准焦螺旋、②是高倍物镜、③是低倍物镜、④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合显微镜的使用和调节方法判断即可。【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细胞④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 即从低倍物镜转化为高倍物镜,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③低倍物镜换成②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变小,则放大倍数变小,镜头透光直径变大,于是视野变亮,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用右眼注视,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9.(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⑤③④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⑤【答案】B【知识点】观察细胞【解析】【分析】根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分析判断。【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⑤③④①②,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20.(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形虫图像,则变形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 )A. B. C. D.【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解答】根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可知,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变形虫图像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了。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21.(2024七上·杭州月考)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 ;(2)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60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 。【答案】mm;cm;℃;mL【知识点】估测【解析】【分析】(1)(2)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为km,比它小的单位有dm、cm、mm、μm和nm;(3)摄氏温标的单位为℃;(4)容积的常用单位为L和mL。【解答】(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2.5mm;(2)人走一步的距离约为60cm;(3)某位病人体温为39℃;(4)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22.(2024七上·杭州月考)掌握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更好开展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可供选择,回答下列问题(选填字母)。(1)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体等的仪器是 。(2)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是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4)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是 。【答案】E;F;H;A【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器材的用途解答。【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体等的仪器是玻璃棒,故选E;(2)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的仪器,故选F;(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的仪器是,故选H;(4)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故选A。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2)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填写结构名称,下同)(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类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乙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答案】乙;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A为细胞壁,B为细胞膜,C为细胞核,D为液泡,E为细胞质,F为叶绿体。(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特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2)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3)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解答】(1)甲图为植物细胞模式图,乙图为动物细胞结构图,则代表杜鹃鸟的动物细胞结构,理由是: 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 杜鹃的茎能够直立,这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有关。 叶的细胞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叶绿体。(3) 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中。24.(2024七上·杭州月考)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50mL(设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 ,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等于;大于【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量筒与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下细上粗的敞口形状,表现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则是“下疏上密”的。据此来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即可。【解答】 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敞口的,所以当在量程为5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25mL的液体时,量筒中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量杯上粗下细,则处水的体积肯定小于25mL,那么量杯中所装液体的液面高度将大于。25.(2024七上·杭州月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测试: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一定时间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对于“一定时间”较合理的是 ;A.3分钟 B.30秒 C.3秒 D.0.3秒(3)由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部位是 。【答案】探究酒精灯灯焰中哪部分温度最高;C;外焰【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实验的目的;(2)在实验时,既要出现明显现象,又要保证滤纸不会燃烧起来;(3)相同时间时,碳化的程度越高,则对应火焰的位置温度越高。【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最外层的滤纸最先炭化变黑,可知外焰的温度最高,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酒精灯灯焰中那部分温度最高;(2)根据题意可知,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时间太长,那么滤纸可能燃烧起来,因此对于“一定时间”较合理的是3秒,故选C;(3)黑色圆环对应的位置为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务必,而外焰部分使滤纸碳化变黑的程度最严重,说明外焰温度最高。26.(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图中测得硬币的直径为 ;体温度计的读数为 ;此时温度计的温度读作 。【答案】1.80cm;37.8℃;-5℃【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4个硬币的直径和,最后除以硬币的个数即可;(2)(3)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值增大的方向确定在零上还是零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4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7.20cm,所以硬币的直径;(2)在体温计上分度值为0.1℃,那么此时的示数为37.8℃;(3)根据图片可知,其分度值是1℃,液柱向上对应的数字变小,则实际温度为零下,其示数为-5℃。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北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C。(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C向 移动。(3)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写出一项可行的改进措施: 。【答案】气体的热胀冷缩;右;让玻璃管细些【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受热膨胀,小液柱右移,当温度降低时,气体遇冷收缩,小液柱左移。(2)根据装置内气压的变化确定液柱的移动方向;(3)根据V=SL可知,烧瓶内气体的体积越大,玻璃管越细,则相同的温度变化时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则灵敏度越高。【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液柱C向右移动。(3)根据题意可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以让玻璃管细些,让烧瓶的体积更大些,则小液柱移动更明显。28.(2024七上·杭州月考)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 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2)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3)如果采用乙同学的实验方法,那么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不变)【答案】甲;20;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3)取出石块时,石块会带出部分水,则测出的就是石块和带出水的总体积,据此分析;(2)根据图片确定量筒的分度值,分别读出两个示数,然后相减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会带出一些水,从而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因此应选择甲方法。(2)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最小分度值为1mL,则小石块的体积V=V2 V1=130mL 110mL=20mL=20cm3 ;(3)在乙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V2偏小,则小石块的体积偏大。29.(2024七上·杭州月考)为探究动物细胞的结构,小明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填字母)(2)图2染色时滴加的药剂是 。(3)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分别使用图4中的 (填标号)。(4)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 (填名称),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答案】C;亚甲基蓝或稀碘液;④⑦;转换器【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解析】【分析】(1)盖玻片操作规范: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边缘再缓慢放平,防止气泡产生。(2)细胞核染色原理: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稀碘液)染成深色,从而增强细胞结构可见度。(3)物镜(带螺纹):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正相关;目镜(无螺纹):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负相关;(4)图3中,①粗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反光镜;图4中④⑤为物镜,⑥⑦为目镜。【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1出现气泡现象是由图2中C步骤(盖盖玻片)操作不当所致。(2) 图2染色时滴加的药剂是亚甲基蓝或稀碘液;(3)根据图4可知,④⑤为物镜,④的长度小放大倍数较小。⑥⑦为目镜,⑦长度大放大倍数小,则低倍镜组合为:物镜④ + 目镜⑦;(4)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更合理。(2)该实验的变量是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 。【答案】乙;是否洗手(或分别在洗手前后按手印);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2)根据图片分析两个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3)根据现象分析结论;(4)根据科学探究中需要多次实验的目的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乙同学的实验设计中有对照组(B和C),可以更好地对比洗手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因此乙同学的设计更合理。(2)根据图片可知,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否洗手(或分别在洗手前后按手印)。(3)根据题意可知,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我的改进措施: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31.(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总长度L2。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E、用细铜丝的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答案】A;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AC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1)(2)根据“缠绕法”测细铜丝直径的方法解答;(3) 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据此分析判断即可。【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选取一支圆铅笔,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若干圈(记为n圈),然后用线圈的总长度除以圈数n,即可得到铜丝的直径d。比较可知,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是无用的,则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2)在步骤E中,不应该用细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则正确的表述应为:用细铜丝线圈的总长度L2除以绕制的圈数n,得到铜丝的直径。(3)铜丝本身的粗细可能不均匀,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绕线时松紧程度不一致,这都会导致测量误差,故A、C、D符合题意;读数时的粗心属于操作错误,不属于误差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ACD。3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15℃;把它插入1 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5℃;(1)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中示数为 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2)有没有哪一个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有的话,示数是多少?【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则温度计每格刻度对应的实际温度值:;当温度计示数从15℃变化到35℃时,刻度变化量为:35 15=20格;因此实际温度为:;(2)当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温度相同时,建立方程:;解方程得:T=75℃;答:(1)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5℃;(2)当示数为75℃时,温度计读数与实际温度相同。【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根据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标注温度与某一参考标注温度之间的真实温度差,最后把某一参考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与真实温度差相加(减)即得到该标注温度对应的真实温度。(2)设标注温度T与实际温度相同,利用标注温度与真实温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即可得到T的值。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十月月考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