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4——2025春季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探究与实践 ”划区“识世界教学设计(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2024——2025春季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探究与实践 ”划区“识世界教学设计(湘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七章认识大洲 探究与实践 “划区”识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 “划区”识世界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5湘教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分解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等角度,描述并简要分析某大洲、地区和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教材分析 本章的“探究与实践”紧扣“认识区域”的内容要求,选取“划区”识世界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大洲的基础上,由“大洲内部的自然环境过于复杂存在着显著的景观差异”的感性认识切入,引人“划区”认识世界的地理学研究与区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大洲地理位置与特征的学习,达成从“区域一空间”的视角认识区域的素养要求,落实“认识大洲”的内容及方法,另一方面是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为学生后续学习下一章“了解地区”做好认知基础和方法的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基本概况,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识,但是分区学生还没有接触,不知道如何分区。通过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讨论,对分区方法可以大致掌握。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亚洲地图,勾画出亚洲六大分区的范围,能够阐述亚洲 “划区” 的方法,准确说出亚洲六大分区的名称、地理位置。2、理解 “划区” 的主要依据,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如文化、宗教、语言等)。3、学会运用所学划区方法,对非洲、欧洲等其他大洲进行划分,并描述各分区的地理特征。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通过划分区域理解大洲内部的地理差异。2、综合思维:分析自然与人文要素对区域划分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工具完成区域划分任务。4、人地协调观:认识区域划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评价任务 能够说出亚洲六大分区的名称及地理的空间位置。能够说出“划区”的基本依据和作用。能够说出某一个大区的区划依据和地理特征。
重点 1、亚洲 “划区” 的方法和六大分区的特征。2、“划区” 的依据和作用。3、对其他大洲进行 “划区” 的实践及依据阐释。
难点 1、理解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在 “划区” 中的综合作用。2、运用恰当的依据对其他大洲进行合理 “划区”。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情境激趣。1、提问:亚洲面积辽阔,为什么会被划分为东亚、东南亚等6个地区?2、展示图片:呈现亚洲不同区域的景观图(青藏高原、热带雨林、西亚沙漠),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与人文差异。3、引出主题:“划区”是简化复杂地理环境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 引发思考
任务一:了解亚洲“划区”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讲授新课 1.师: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跨纬度、经度较多,横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多样,既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也有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气候类型丰富,从极地气候到热带雨林气候均有分布,降水差异大,河流众多且流向复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复杂性、典型性,是全球最大的陆地自然综合体。2.读亚洲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各方位、地形和气候各有什么特点?3.师:人们根据亚洲内部的地理方位,在综合考虑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将亚洲大致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4.勾画并学生说出六大亚洲的地理空间位置。5.合作讨论:利用地图结合有关资料,完成教材P36填表。地区主要国家主要地形类型主要气候类型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东部: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季风气候显著,河流众多。 东南部:气候湿热,多火山地震,农业发达。 南部: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人口稠密。。。。。。4、学生在教材图 7 - 63 中勾画出亚洲六大分区的范围,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描述其中一个分区的地理位置,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5、 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看着地图,能够流利说出亚洲六大“划区”的名称和地理空间位置。(20分)
任务二:理解“划区”的主要依据和作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新授课 导入:教材中玲玲和贝贝的对话。 合作讨论:1、在对亚洲进行“划区”时,“南亚”这个区的划定除考虑方位因素外,还考虑了哪些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2、将某个较大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地理学习有哪些重要作用 ①“划区”方法将复杂的地理环境划分为更小的区域,化抽象为具体。例如,通过分区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提高学习效率。②可以将“划区”方法迁移应用到陌生区域,提高聚义反三能力和自主学例如,东亚的季风气候与西亚的沙漠气候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差异在分区后更加明显。③不断践行“划区”方法,形成地理思维。为区域研究提供了更具体的对象,有助于深入研究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和问题。例如,对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的研究,可以更精准地提出灾害防治和资源利用的方案。 1、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等是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喜马拉雅山脉等山体的阻挡作用,把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性。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如文化、宗教、语言等也是“划区”的重要依据。南亚地区多信奉印度教和佛教,语言以印地语等为主,这些人文特征与周边地区有显著差异。2、归纳概括:①地理知识化繁为简②学习能力得以提高③践行方法形成思维。 能够说出亚洲“划区”的依据(10分能够说出亚洲“划区”的目的(10分)
任务三:对其他大洲进行“划区”——实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新授课 自主探究:选择非洲或欧洲,参考《气候分布图》《地形图》,尝试划分3-5个区域,标注依据。对非洲进行“划区”:非洲被划分为北非、东非、中非、西非和南非五个地区。欧洲被划分为东欧、中欧、西欧、南欧和北欧五个地区。归纳:非洲或欧洲“区划”目的和依据。交流: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划区”方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非洲北部:以沙漠和地中海气候为主,尼罗河为重要水源,人口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东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有东非大裂谷,气候多样,农业以咖啡、茶叶种植为主。中部:以刚果盆地为中心,热带雨林气候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欧洲东部:以平原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中部:地形多样,有阿尔卑斯山脉,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工业发达。西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合作讨论非洲目的:是突出区域差异,便于研究和学习。非洲依据:非洲“划区”基于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欧洲目的:是将地球表面复杂的分成可以处理的各个部分。欧洲依据:欧洲“划区”基于位置、地形、气候、人文等要素。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 “划区” 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够说出对其他大洲进行 “划区” 的依据。(10分)
课堂小结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亚洲 “划区” 的方法、“划区” 的依据和作用以及其他大洲 “划区” 的实践。
课后拓展 收集资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区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思考区域划分对区域发展研究的意义。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 50) 30——35 36——40 41——5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年会主题是“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世界第一大洲。图为亚洲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部深入极圈,南至赤道以南 B.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C.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D.西北隔苏伊士运河与北美洲相望2.按地理方位划分,年会承办地位于( )A.南亚 B.西亚 C.东亚 D.中亚3.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为亚洲各国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②发挥经济的互补性③促进人口增长④促进共同繁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1.A 2.C 3.B【解析】1.读图可知,赤道自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上穿过,北极圈穿过亚洲的北部,A正确;亚洲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B错误;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C错误;亚洲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D错误。故选A。2.结合所学知识,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其行政区划包含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年会承办地位于海南省,地处东亚地区。ABD错误,C正确。故选C。3.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博鳌亚洲论坛有利于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交流,发挥经济的互补性,促进共同繁荣,①②④符合题意;博鳌亚洲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对人口增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从半球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赤道自亚洲南部的一些岛屿上穿过,北极圈与北回归线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从相对位置看,亚洲的西部与欧洲毗连,西南与非洲相接,东北与北美洲相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于学生在 “划区”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