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易错知识点】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混淆:(1)原因是指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如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黄金等贵金属的需求增加,《马可 波罗行纪》引发的 “寻金热”,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导致的商业危机等。(2)条件则是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包括航海技术的进步(如指南针的应用、多桅帆船的出现)、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以及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等。2.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影响不全面:(1)人口迁移方面,不仅要看到欧洲人向美洲、大洋洲等地的迁移,以及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还要理解这种迁移对不同地区人文地理格局的深远影响,如美洲族群混合程度提高,以及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2)物种交换上,除了记住美洲的玉米、甘薯、番茄等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等农作物传入美洲外,还应关注其对各地农业生产、饮食习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玉米和甘薯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3.疾病传播的后果易忽视: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等疾病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人口数量变化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加速了原有社会的解体,为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创造了条件。4.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表现及影响区分不清:(1)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2)价格革命则是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商业革命侧重于商业格局和贸易范围等方面的变化,而价格革命主要体现在货币和物价领域,两者共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5.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与范围混淆: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葡萄牙主要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以控制贸易路线;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其殖民地。后来,17 世纪荷兰、英国、法国等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要注意区分不同国家的殖民重点区域。6.对世界格局演变的理解不深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使世界日益连接为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但在这个过程中,亚非拉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同时欧洲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要从全球视角和多方面综合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方面的变化。【习题练习】1.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B.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C.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 D.得益于欧洲人的环球航行2.1873年,英国植物探险家将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橡胶带到伦敦郊外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后来又从那里带到英属马来亚,橡胶种植园经济迅速在马来亚蓬勃发展起来,这削减了巴西的割胶生意。这体现了( )A.价格革命影响深远 B.殖民国家间竞争趋于激烈C.新旧大陆物种互换 D.物种的交流改变商贸格局3.荔枝原产于中国。1583年,在印度的葡萄牙人对荔枝已有记载。1637年,英国旅行家蒙迪在澳门品尝过荔枝。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这说明了( )A.洲际间饮食习惯同化 B.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破坏C.宗主国经济结构改变 D.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4.见诸史料记载的美洲第一次天花疫情,发生在1518年的多米尼加。这是一起由外来人口传播给当地印第安人的输入性疫情。据时人估计,两个月内就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印第安人死于天花病毒。其直接影响是( )A.基督教在美洲得到了迅速传播 B.欧洲人在当地迅速建立殖民地C.大量黑人奴隶被卖至拉丁美洲 D.西班牙开辟了跨太平洋的航线5.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的远距离贸易商脱颖而出,就把欧洲经济力量的重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永远转移到了大西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三角贸易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7.在写于1549年的《关于英格兰王国公共福利的对话》中,商人抱怨“所有的食物都是那样昂贵或者更加昂贵,而就我所知,这里并无货物方面的原因,因为我从来未见过我们拥有比现在更多的粮食、牧草和各种牲畜”。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英国垄断了全球海上贸易 B.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市场C.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D.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下降8.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9.下表为“毛里求斯”名称的变化。时间 所属 名称变化1505年 葡萄牙 以航海家马斯克林的名字命名为“马斯克林”群岛1598年 荷兰 以荷兰国王“莫里茨”的名字更名为“毛里求斯”1715年 法国 更名为“法兰西”岛1814年 英国 被重新命名为“毛里求斯”,于1968年宣告独立上表中的史实可以反映出( )A.英国率先成为海上霸主 B.世界地理认知不断更新C.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D.早期殖民扩张竞争激烈10.马克思指出,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建立统治地位服务的。这说明殖民主义( )A.加剧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掠夺 B.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C.扩大了西欧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 D.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荷兰北部沿海各地的城市里设置据,点的东方贸易公司为数众多。受季风的影响,大部分船队几乎同时到达,加之在产地或集散地相互竞争购买,导致当地的进货价格飙升。而这些船队同期带回大量相同的商品,这也使得欧洲的销售价格下跌,导致恶性循环。据此,荷兰各省以及共和国政府充当中间人,试图让各地的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并为此开展了艰难的交涉。1602年3月,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之前的六家公司合并而成。下表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六个分部的分配金额。支部名称 资金分配金额(荷兰盾) 比率(%)阿姆斯特丹 3674915 57.2泽兰 1300405 20.2代尔夫特 469400 7.3鹿特丹 173000 2.7霍伦 266868 4.2恩克赫伊曾 540000 8.4——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1)根据材料,说明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这一单一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移居美洲的西班牙人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男性西班牙人中,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材料二: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而全美高校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减少了近33%,硕士学位人数减少近50%,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美国科技研发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频频使用了“人才赤字”的概念。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等措施,多管齐下,加快人才培养。然而,人才赤字问题不仅未彻底解决,而且呈常态化趋势。——摘编自梁茂信《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1960年美国出现“人才赤字”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随着旧大陆动物的引入,印第安人的生产方式从原本的采集、狩猎或农耕转变为游牧,即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故选C项;美洲的传统社会生活因外来物种的引入而发生变化,但并未完全中断,排除A项;题干主要讨论的是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非物种本身的趋同,排除B项;哥伦布的航行主要是跨大西洋的,而非环球航行,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马来亚橡胶产量的增加,巴西在橡胶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这一事件展示了物种交流对全球商贸格局的影响,故选D项;“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引起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材料与价格革命无关,排除A项;1822年巴西已经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不属于殖民国家,排除B项;“互换”说法不准确,材料仅体现美洲大陆作物的传播,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荔枝原产于中国,1810年后,葡萄牙人把荔枝引入巴西、安哥拉及莫桑比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洲际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食物物种的交流,说明殖民扩张影响物种交流,D项正确;洲际间饮食习惯不可能同化,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荔枝在洲际间传播不会影响各洲的生物多样性,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宗主国的经济结构是否已经发生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欧洲的殖民扩张。选择B:据材料“两个月内就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印第安人死于天花病毒”可知病菌在美洲地区的传播导致了当地土著人的大量死亡,减轻了欧洲人在美洲殖民的阻力。排除A:材料中没有基督教传播的信息,无法得出基督教迅速传播。排除C:黑奴贸易是由种植园经济缺乏劳动力导致的,这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导致的间接影响。排除D:由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开辟了跨太平洋的航线。5.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欧。根据材料“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的远距离贸易商脱颖而出”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地中海沿岸受奥斯曼帝国阻碍,商路不畅通,大西洋沿岸因新航路的开辟而逐步打通对外通道,商业繁荣,贸易兴盛,出现了商业革命,促使世界经济重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出行开始出现,并未出现商业危机,排除A项;价格革命体现在物价上涨,白银等贵金属流通增加,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三角贸易与非洲和美洲之间的黑人贸易相关,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可以看出,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物种传播范围的扩大,属于商业革命的范畴,C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与题干“明末”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与题干“明末”不符,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人口的膨胀问题,排除D项。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49年(欧洲)。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价格革命”。材料中商人抱怨食物昂贵且并无货物方面的原因,正符合价格革命的表现,B项正确;1549年英国并未垄断全球海上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主要影响的是商业格局,与食物价格昂贵关系不大,排除C项;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下降并非食物价格昂贵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9.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从1505到1814年,“毛里求斯”的名称因为受不同国家的殖民而多次更改。反映了这一时期多个欧洲国家(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存在激烈的竞争,故选D项;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早期成为海上霸主,早于英国,排除A项;表格主要反映的是“毛里求斯”名称的变化,而不是对整个世界地理认知的更新,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材料中马克思认为殖民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建立统治地位,即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故选B项。A项是殖民主义的影响,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殖民主义客观上扩大了西方思想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但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活动对世界市场的影响,C项错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之前,D项错误。11.答案:(1)各城市东方贸易公司为数众多,分散经营,未形成合力;季风影响下的同期进货和售货,激烈竞争下造成价格上的恶性循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推动;各公司之间的协调与妥协。(2)特点: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经营方式;由民间资本筹建而成,阿姆斯特丹占据优势。影响:推动荷兰成为海上霸主;创造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影响深远;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殖民扩张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解析:第(1)问,据“荷兰北部沿海各地的城市里设置据点的东方贸易公司为数众多”和表格信息,可得出各城市东方贸易公司为数众多,分散经营,未形成合力;据“受季风的影响,大部分船队几乎同时到达,加之在产地或集散地相互竞争购买,导致当地的进货价格飙升。而这些船队同期带回大量相同的商品,这也使得欧洲的销售价格下跌,导致恶性循环”,可得出季风影响下的同期进货和售货,在激烈竞争下造成价格上的恶性循环;根据“荷兰各省以及共和国政府充当中间人,试图让各地的公司合并成一家公司”,可得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推动:据“该公司由之前的六家公司合并而成”及表中它们的分配金额,可得出各公司之间的协调与妥协。第(2)问,第一小问,据表中六家公司的分配金额,以及荷兰政府在东印度公司成立中的辅助作用可概括出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荷兰、欧洲和世界三个区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回答。12.答案:(1)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促进了美洲新人种的形成;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给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灾难(挤压印第安人生存空间)。(2)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美国人才输入减缓;因战时需要,大批适龄青年应征入伍,造成高等教育人才暂时断层;美苏冷战影响政府政策,人才培养偏重于国防科技领域,其他领域投入的教育资源等有限;西欧、日本等地区经济恢复,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部分人才自主选择回流;科技革命的兴起,人才需求增大。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美洲和现代美国的人口问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这一单一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可知,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根据材料一中“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同化印第安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融;根据材料一中“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可知,促进了美洲新人种的形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大量移民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给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灾难(挤压印第安人生存空间)等角度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角度分析美国人才减少的原因,如二战减缓美国人才输入、大批适龄青年应征入伍导致人才断层;根据材料二中“1945年”“美国政府采取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冷战时期政府政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西欧等地区的崛起和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吸引部分人才回流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才的需求增大等角度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