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含解析)—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

资源简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易错题集训
【易错知识点】
1. 核心思想的混淆:人文主义 vs. 个人主义
将人文主义简单等同于 “提倡个人自私自利” 或 “反对宗教”:
(1)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而非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现世生活,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但不否定宗教信仰(多数人文主义者仍是基督徒)。
(2)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延伸,强调个体自由与发展,但文艺复兴时期更侧重 “人性的觉醒”,而非极端利己主义。
2.文艺复兴 的时间与范围的误判
认为文艺复兴 “仅在意大利开展” 或 “贯穿整个中世纪”。
(1)时间:始于 14 世纪意大利,15-16 世纪扩展至西欧各国,16 世纪末逐渐衰落(与宗教改革有重叠)。
(2)范围:核心在意大利,但法国、英国、德国等均有发展(如英国莎士比亚、法国拉伯雷)。
3. 马丁 路德与加尔文思想的区分
认为两者思想 “完全一致” 或 “加尔文反对因信称义”。
(1)共同点:均反对教会权威,主张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2)差异:
路德:强调 “信仰唯一”,简化宗教仪式,保留教会组织。
加尔文:提出 “先定论”(上帝早已选定救赎对象),主张教会共和化、民主化,更具激进性和社会改革色彩。
4. 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的层次混淆:理性主义的内涵
认为 “理性主义就是反对宗教” 或 “等同于科学主义”。
(1)理性主义:指用理性(逻辑、批判思维)而非神权或传统权威判断事物,核心是 “独立思考”。
(2)反宗教:批判宗教迷信和教会特权,但部分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主张 “自然神论”(信仰上帝但否定教会),卢梭则强调 “道德宗教”。
(3)与科学的关系:理性主义受科学革命影响(如牛顿力学),但涵盖政治、伦理等更广泛领域。
【习题练习】
1.法国作家拉伯雷(1494—1553)创作的长篇小说《巨人传》写到,教师应采用读书、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音乐、运动等,还应重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如用纸牌作为学习计算的工具等。这一主张( )
A.标志近代理性主义教育萌发 B.贯穿着对教会罪恶的批判
C.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D.肯定了知识的价值与力量
2.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画作虽然大多以宗教为题材,但克服了中世纪生硬呆板的画风,注重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达·芬奇则将科学法则融入绘画要素,使现实主义绘画技巧臻于完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被刻画得细微传神。这体现出( )
A.世俗文化取代了宗教文化 B.科学助推人文内涵深层发掘
C.经济发展为思想解放奠基 D.绘画题材技法发生根本变革
3.“现在人类研究的适当题材是人,是他潜在的力量和身体之美,是他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是他理性的脆弱尊严,是丰富、完美地显露这些题材的古希腊、罗马文学。”这表明该运动旨在( )
A.拉开启蒙运动的序幕 B.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D.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4.马丁 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5.加尔文教以“先定论”“信仰得救”等新教思想理论和创建政教合一、神权共和国家的改革实践,彻底震撼了传统神权的基石,被恩格斯誉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这反映出加尔文教( )
A.成为推进社会转型的动力 B.使人类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C.推崇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D.改变了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6.“启蒙运动不是革命运动,甚至不是政治性的运动,它是由一群学者、作家、艺术家和历史学家推动的。这些知识分子相信,一旦理性与教育变得普及,迷信和无知自然会消弭于无形,人民也就不会相信神迹或君权神授这类的胡说八道。”由此可知,这一运动( )
A.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
C.反对宗教信仰主张民主政治 D.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理性社会
7.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
A.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B.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
C.启蒙理性得到成长 D.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
8.对于17、18世纪的自然神论者而言,他们相信宇宙是一个有秩序的王国,上帝主导了整个宇宙的运动,但上帝本身并无兴致参与到具体的事务中来,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则运转。这一观点体现了( )
A.科学革命的影响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宗教改革的发展 D.蒸汽时代的到来
9.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
A.倡导政治革命 B.认同民主共和 C.反对自由平等 D.主张社会契约
10.如表为部分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据此可知,他们都(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洛克 认为君主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拥有立法权
孟德斯鸠 认为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独立
卢梭 号召人民向专制的暴君兴师问罪,倡导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A.提倡民主共和 B.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出发点
C.否定君主专制 D.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政治理想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人得天独厚,直接继承了古罗马的文明。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西恩那、比萨等地的毛纺织业、呢绒业和威尼斯的造船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这为文化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比较自由的环境。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对文艺复兴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椿年《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等
材料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因欲敛钱于德国人以备继续圣彼得礼拜堂之建筑,乃大发赎罪券于已死及未死之人。教皇之代表……因急于筹款,故极言赎罪券有种种功效,言之过当,适足启有思想者之怀疑……路德之榜其论文,初无攻击教会之意,更不料其足以惊动世人之耳目。其论文用拉丁文所著,只备当时学者之研究。不意当时之人无论贵贱智愚,莫不急欲讨论赎罪券之性质究竟为何。故路德之论文不久即译成德国文,遍传于全国。
——摘编自何炳松《欧洲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的扩展。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形成了王权至尊的思想,放任议会对于宗教事务的讨论,从而决定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在宗教改革的方式上,他知人善任,选择托马斯·克伦威尔为国务秘书,直接推动了宗教改革议会立法的成功。亨利八世决定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果;英国国教会的保守气质,影响了英国宗教改革后来的发展。从亨利八世对宗教改革的启动过程、方式选择、内容和结果的掌握情况来看,都铎王朝的君主们不仅是都铎国家的主权者,还是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者。
——摘编自蔡蕾《试论亨利八世在英国宗教改革中的作用一兼论都铎君主在近代英国国家建构中的地位》
材料二: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英法等欧洲老牌强国不仅早已建立了稳固的民族国家,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洗礼的法兰西民族更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
在欧洲革命的冲击下,屡次战败的普鲁士与奥地利也仿照法国模式进行了军事改革,随后组织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并呼吁民众参战。这样一来,欧洲战争的性质由传统的具有贵族色彩的内阁战争转变为现代的具有普遍民众色彩的“全民战争”,“民族”成为解放战争的行动主体。特别是对于德意志民族来说,全民战争是民族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得以确立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曾悦《德意志自由的第一缕气息——克莱斯特(日耳曼尼亚)中的民族与战争观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对民族国家建构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欧洲民族发展的促进因素,并分析其发展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根据材料“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音乐、运动等,还应重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伯雷的主张体现了对人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教会罪恶进行批判,故排除B项;拉伯雷的主张不能体现对知识价值的肯定,故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结合乔托和达·芬奇的绘画技巧及其成就,可知这些进步得益于近代思想解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虽然绘画题材发生变化,但宗教文化依然存在,A项错误,排除;C项说法正确,但题干并未体现,排除;D项中的“根本”不符合史实,排除。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是他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是他理性的脆弱尊严”及所学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故选B项;启蒙运动是指发生在17一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主张是“理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艺复兴是通过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排除C项;文艺复兴运动削弱了天主教会对人们精神的控制,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这反映了对教皇权威的否定,把人们从罗马教会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故B项正确。因信称义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强调王权至上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加尔文教提出的“先定论”和“信仰得救”等新教思想理论,以及其在政教合一、神权共和国家方面的改革实践,都体现了对个人信仰和宗教自由的重视,这种思想观念的变革有助于推动社会从传统的神权统治向更加世俗化、民主化的方向转型。因此,加尔文教确实成为推进社会转型的动力,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一旦理性与教育变得普及,递信和无知自然会消弭于无形,人民也就不会相信神迹或君权神授这类的胡说八道”可知,启蒙运动传播理性思想,目的在于教化大众,解放民众思想,故选B项。门13.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4年到1789年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反对神学,推崇科学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故选C项;法国专制王权达到顶峰是在17世纪,排除A项;文艺创作冲破神学束缚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了,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4年到1789年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反对神学,推崇科学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故选C项;法国专制王权达到顶峰是在17世纪,排除A项;文艺创作冲破神学束缚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了,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17、18世纪”可知,此时是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相信“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和自然法则运转”及所学可知,近代自然科学革命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鼓励人们依靠理性的力量去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说明启蒙运动受自然科学的影响,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启蒙思想。由材料“17世纪”“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可知,该思想家主张通过订立契约寻求公共权力,建立国家,稳定社会秩序,故选D项;根据材料“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无法无天”可知,该思想家反对政治革命,排除A项;分析材料信息“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可知该思想家并不完全反对君主统治,认同民主共和无从得出,排除B项;该思想家认为“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这种自由是自愿出让的,并非反对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排除C项。
10.答案:C
解析:洛克认为君主权力来源于人民、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属于人民、卢梭主张主权在民,这些主张都肯定了人民的权力,否定了君主专制,C项正确;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人的价值,排除B项;卢梭和孟德斯鸠未提及实现政治理想的手段,排除D项。故选:C。
11.答案:(1)同:罗马天主教会日趋腐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的传播。
异:经济方面,两地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文化基础方面,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罗马时代的遗存,德意志的古罗马文化遗存相对较少;主导力量方面,意大利城市共和国市民阶层影响力大,德意志地方封建割据势力较强;外部条件方面,意大利文艺复兴受到东罗马帝国衰亡的影响,德意志宗教改革受到文艺复兴扩展及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评价:宗教改革从德意志推广到西欧其他国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历史的必然)。宗教改革在西欧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宗教改革后,西欧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埋下了宗教迫害乃至宗教战争的隐患。部分教派被专制君主利用,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
设问关键词 材料关键句/所学知识 答案要点
同 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及材料二“乃大发赎罪券于已死及未死之人……种种功效” 罗马天主教会日趋腐化
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经济方面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作用”并结合材料二宗教改革发生的技术因素 中国四大发明(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的传播
异 据材料一“14-15世纪,在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宗教改革时期的经济背景 经济方面,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6世纪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两地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据材料一“意大利人得天独厚,直接继承了古罗马的文明”,结合所学德意志的古罗马文化遗存的相关知识 文化基础方面,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罗马时代的遗存
据材料一“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是商人和作坊主组成的政府”,结合所学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政治局面 主导力量方面,意大利城市共和国市民阶层影响力大,德意志地方封建割据势力较强
结合所学 外部力量方面,意大利文艺复兴受到东罗马帝国衰亡的影响,德意志宗教改革受到文艺复兴扩展及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评价,结合所学从思想、经济、民族国家、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从宗教迫害乃至宗教战争的隐患等方面来分析宗教改革的局限。
12.答案:(1)确立了王权至尊思想;提升了议会立法作用;增强了国家民族认同观念。
(2)促进因素:法国大革命的推动;启蒙运动的影响;全民战争的促进。
影响: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变革,冲击欧洲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在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形成了王权至尊的思想”可知,确立了王权至尊思想;根据材料一中“推动了宗教改革议会立法的成功”可知,提升了议会立法作用;根据材料一中“都铎王朝的君主们不仅是都铎国家的主权者,还是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者”可知,增强了国家民族认同观念。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洗礼的法兰西民族更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可知,法国大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二中“自由、平等、博爱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欧洲战争的性质由传统的具有贵族色彩的内阁战争转变为现代的具有普遍民众色彩的‘全民战争’”可知,全民战争的促进。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欧洲政治变革等方面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